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陳濤勵志故事:金錢的自白

陳濤勵志故事:金錢的自白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64K 次

當金錢成爲數字,或者說,金錢蛻變爲數字,便已經不再具有財富的意義。

陳濤勵志故事:金錢的自白

在中國古代,金錢一度成爲富人們鄙夷的一種物品,成爲清高者眼中的“阿堵物”。據南朝時期的《世說新語》記載,西晉時期的名士王衍“品行高尚”,從不屑於提到“錢”字。爲了試探他是不是真的絕對不說“錢”字,他老婆便趁他睡覺的時候,叫僕人把王衍的牀用錢堵上,看他怎麼應對。第二天,王衍醒來,看到滿地的錢擋住了他的路,便叫僕人說: 拿開這些阿堵物。阿堵是這個的意思,阿堵物,就是指“這個東西”。把錢稱爲這個東西,不僅僅需要清高的精神,還要有充足的金錢做後盾。一個沒有錢的人鄙視錢,只會讓人覺得這個人是吃不着葡萄說葡萄酸。富人鄙視錢,給人留下的印象,也不過是站着說話不腰疼。

金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無論對於窮人還是富人,都只具有相對的意義。當金錢代表具有實際價值的財富時,是一個令人喜歡的東西。這個時候,用金錢可以換來幾乎一個人所想擁有的所有東西。

當金錢僅僅是一個數字的時候,實際上可以說,毫無意義。這就像海盜搶劫之後卻迷失在海洋上一樣。這時候的海盜有數不清的金錢。可是,僅此而已。他們最需要的,是食物。沒有食物,他們只能等死,金錢對於他們自然失去了意義。

在以前,流傳着一個古老的笑話,或者說是寓言故事。故事講的是,大災難來了,地主和農民一起逃難,地主背了一口袋金錢,農民背了一口袋饅頭。等到休息的時候,農民便開始啃頭,地主呢,只能看着自己的錢袋子發呆。因爲太餓,地主想用一塊金子換一個饅頭。在平時,這塊金子換回來的饅頭,可能這個地主一輩子都吃不完。但是,農民不答應。即使地主想用他所有的金錢換一個饅頭,農民照樣不笞應。誰也不知道他們的逃難什麼時候纔是個盡頭,農民要給自己留下儘量多的食物。在這樣的情況下,金錢就只是一個數字,而饅頭,纔是財富,纔是可以進行交易的“金錢”,是這種環境下的硬通貨。

之所以農民會帶着饅頭逃難,是因爲他沒有什麼金錢,或者說,他不擁有什麼財富。要逃難,出於本能,他便帶上吃的。而地主則受了“財富觀”的毒害,在災難面前,沒有回過神,沒有意識到,逃難的路上,誰有吃的,誰纔是富人,誰才掌握着話語權。他的觀念,仍然停留在“金錢即財富”的錯誤觀念上。

有的時候,金錢當然就是財富。但是,只是有的時候,這個概念纔會成立。這個概念成立的基礎,是金錢必定能夠換來他所需要的其他事物。

金錢,在某種意義上,就像食物一樣。對於一個地主來說,無論他擁有的是十畝地,還是一百畝地,甚至是一萬畝地,他所能吃下的糧食,一畝地的'產出便足夠了。剩下的那些糧食,如果他屯在自己家的糧庫裏,是一文不值的。他仍然是一個窮人,和那些只有一畝地的農民一樣,每天吃掉的糧食是差不多的。甚至那些沒有地只是給他打工的農民,吃的也不會比他少多少。

他的糧食,只有賣出去,交換成別的東西,才具有價值。這纔是他勤奮耕作,收購田地,積攢家業的目的。他富裕的目的,他想更加富裕的手段,不是把糧食全部屯在自己家裏,而是根據需要,把這些糧食全部消耗出去。他可以把更多的糧食分給他的僱工,讓他們更有力氣勞動,給他耕作出更多的糧食。他可以把糧食換成其他任何他想要的事物,包括爲了改良土地需要的牲口、農具。他也可以用多佘的糧食換取一些對他其實完全沒有實際用處的事物,比如掛在牆上的鹿頭,比如金銀餐具。他在做這一切的時候,其實都是在推動整個社會向前發展,對他的生活都有着正面的影響,雖然他未必能意識到這一點。

這就是金錢,赤裸裸地躺在那裏。關於金錢的所有祕密,就這樣赤裸裸,毫無掩飾。當你去關注它的時候,你看不見它的祕密在哪裏。只有當你關注它的祕密的時候,你才發現,它所有的“祕密”,其實都只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而已。金錢真正的祕密,其實就是,祕密就是它的本身。拋開金錢本身,金錢毫無祕密。

金錢是一面鏡子,它只是忠實地反映出擁有它的人賦予它的祕密。沒有人擁有它,它沒有祕密。貪婪的人擁有它,它便釋放出貪婪的本性。邪惡的人擁有它,它會變得無比兇殘。善良的人擁有它,它會成爲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正直的人擁有它,它就是它,最純潔、最無私、最公正、最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