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每日都要抽點時間讀書勵志故事

每日都要抽點時間讀書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4K 次

“人,若是能養成每天讀10分鐘書的習慣,則20年後,必判若兩人。”一位哈佛校長這樣告誡他的學生。但是,讀書不能不求甚解,對書籍的鑽研是一個人從書本中獲取新知識的重要途徑。

每日都要抽點時間讀書勵志故事

南宋朱熹開創了中國儒學的一個新篇章,他大半生的時間都致力於學術研究和教育工作,成就斐然。

朱熹讀書十分刻苦用心,與他同齡的孩子僅滿足於讀書、識字、背誦相比,他卻更傾向於用心去體會聖人所講的道理。他常常爲一句話所含的意義而食不甘味,夜不安寢。一旦他領悟了其中的道理,便又高興得不能自禁。朱熹不僅讀書刻苦,而且非常善於總結學習方法。他喜歡博覽羣書,但從不貪多貪快。他認爲,讀書不明其中道理,就算讀得再多也沒有用。早年他在讀《周禮》時,聽人說《周禮》的每一句話都彷彿從聖人心中自然流出,但當時他並不理解。後經多年研讀、揣摩,終於豁然開朗。他曾比喻說這就好像以前只聽說糖是甜的,鹽是鹹的,今天親自嚐到了,才真正明白了何爲糖甜、鹽鹹。他還形象地把讀書比做射箭,剛剛練習時,只要射到箭靶上就行。但經反覆訓練,最終要射中靶心,否則也就不能說學會了射箭。朱熹認爲,讀書的目的在於弄懂書中的義理,爾後再按照這些義理去做。

朱熹在十七八歲時讀《孟子》,到了20歲,只能逐句去理解。以後才明白,書中很多長段是首尾相連的,不能割斷了它們的聯繫,只有把大段的文字綜合起來理解,才能得到其中的真諦。

朱熹讀書還十分講究循序漸進的方法。他認爲,讀書都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比如要先讀《論語》,再讀《孟子》;先讀《論語》的“學而”篇,再讀“爲政”篇。讀某一本書或某一篇時就要讀到把它弄懂爲止,再接着讀下面的內容。這樣,讀到融會貫通的地步,就可以說把知識學到手了。

朱熹不僅愛讀書,而且會讀書。他早年興趣廣泛,禪、道、楚辭、詩、兵法樣樣涉獵。但後來,他又轉向專攻儒家經典研究。這“一博”、“一專”,爲朱熹的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朱熹的讀書經驗值得後人認真學習。

古語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在今天,這句話仍不失其閃光點,因爲學習知識是永不過時的真理。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讀書,這看似很少的時間,但卻能爲你今後的工作、生活帶來精神上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