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名人小時候故事大全

名人小時候故事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孩子們多看一些關於名人小時候的故事是很好薰陶,下文是名人小時候故事大全,歡迎閱讀。

名人小時候故事大全

篇一:名人小時候故事之時間的光線

音樂家魯賓斯坦經常到好友畫家畢加索的畫室看他畫畫。一次,魯賓斯坦在好幾個月內看到畢加索不斷地在畫同樣的東西。背景是陽臺的鐵欄杆,近景是一張桌子、一瓶葡萄酒、一把吉他。

當畢加索畫了將近五十幅同樣的作品後,魯賓斯坦不耐煩地問:“每天都描繪同樣的靜物,難道你不厭倦嗎?”

畢加索反問道:“你不覺得自己在說廢話?難道你不知道,每一分鐘都是不同的我,每一個鐘頭都有新的光線,每天雖然看同一瓶酒,但我可以從中看到不同的個性,看到不同的酒瓶,不一樣的桌子,不同的世界裏的不同的生命!在我的眼睛裏,這一切都是不同的。”從此以後,魯賓斯坦在重複彈一首歌時,皆可彈出不同的韻味。

哲理:如果你已經準備好,請拿出虛懷若谷的胸襟,學會換位思考,你會發現,世界原本可以如此美麗,生活原本可以如此豐富,精神原本可以如此充實。

篇二:名人小時候故事之歐陽修

北宋歐陽修四歲而孤,其母含辛茹苦,親自教其識字。因家貧買不起紙,以蘆荻劃地成書。貧苦的生活令歐陽修磨練出剛強的個性,從不向惡勢力低頭。

一年,街上來了一個算卦者,鶴髮童顏,望之有如神仙。其實那老者是一個退官的讀書人,因看破世情,隱於市井,並精研出一套處世哲學,柔能克剛。

他見歐陽修天庭飽滿,他日必成大器,但過於剛強,日後仕途恐有挫折。老者有意開導他,便說道:“看你的機靈模樣,想必讀書不少,能對句嗎?”

歐陽修當然不會在乎,老者便道出上聯:

齒剛脣柔,剛者不如柔者久,柔能克剛;

歐陽修年紀還小,一時不明老者之意,還以爲老者譏笑於他,於是答道:

眉先須後,先生何似後生長,後來居上。

老者點頭稱讚,但不禁心中暗歎。後來歐陽修果然大有作爲,但由於數以直諫逆旨,屢遭貶謫,晚年銳氣盡消。

篇三:名人小時候故事之宋慶齡誠實守信的故事

一次,媽媽給小慶齡講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戰國時,魯哀公的身邊有一個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說話不算數。因此,魯哀公對他很不滿。一天,哀公舉行宴會招待羣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寵臣鄭重也參加這次宴會。孟武伯向來不喜歡鄭重,在宴會上藉機出鄭重的洋相,便問道:“鄭先生怎麼長得越來越胖了?”哀公聽到後,便插嘴道:“一個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諾言,當然會長肥呀!”在座的大臣一聽就知道哀公並不是批評鄭重,是在暗中指責孟武伯說話不算數。

媽媽的故事是教育她說話要算數,要謹守諾言。對此小慶齡銘記心間。

一個星期天,宋耀如準備帶着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們大都穿好了禮服就要出發了,只有宋慶齡仍在鋼琴前彈奏着那動聽的旋律。

母親喊道:“孩子們快走吧,伯伯正等着我們呢!”

聽到媽媽的喊聲,宋慶齡立即合上琴蓋,跑出房間,拉着媽媽的手就走,剛邁出大門,突然又停住了腳步。

“怎麼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慶齡停住了腳步,不解地問道。

“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慶齡有些着急地說。

“爲什麼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着女兒說。

“媽媽,爸爸,我昨天答應小珍,今天她來我家,我教她疊花。”慶齡說。

“我原以爲有什麼非常重要的事情呢?這好辦,以後再教她吧!”父親說完,便拉着慶齡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呀!”慶齡邊說邊把手從父親的大手裏抽回來。

“那也不要緊呀!回來後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釋一下,並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疊花不也可以嗎?”媽媽說。

“不!媽媽,您不是常說要信守諾言,我答應了別人的事,怎麼可以隨意改變呢?”宋慶齡不停地搖着頭說。

“我明白了,我們的羅莎蒙黛是一個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嗎?”媽媽望着慶齡笑了笑,接着說:“好吧,那就讓我們的羅莎蒙黛留下吧!”

宋耀如夫婦放心不下家中的小慶齡,在客人家吃過中午飯,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進門,宋耀如高聲喊道:“親愛的羅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

宋慶齡回答說:“小珍沒有來,可能是她臨時有什麼急事吧!”

“沒有來,那我的小羅莎蒙黛一個人在家該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對女兒說。

“不,小珍沒有來,家中雖然只有我一個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爲我信守了諾言。”宋慶齡辯解道。

聽了小慶齡的話,宋耀如夫婦滿意地點了點頭。

篇四:名人小時候故事之達爾文

英國著名的博物學家、進化論先驅達爾文在他的日記中記載,他曾經做過一件“蠢事”。

19世紀中葉,達爾文周遊世界。一次,他來到非洲的一個原始部落,那裏的人住山洞,吃草根野果,過着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達爾文在那裏住了幾天,有了驚人的發現:當氣候惡劣人們找不到食物時,就將老弱病殘的人分而食之。理由是,被吃掉的都是被認爲沒有用的(喪失勞動能力)的人。達爾文很痛心:世界已經進入文明時代,而這裏的人還這麼野蠻殘忍,一定要想辦法改造他們。

他用高價買下一個當地的男嬰,把他帶回英國,他要用現代文明的教育方式,使這個非洲血統的小孩變成一個“文明人”。然後,再用這個“文明人”去改造他家鄉人吃人的原始現狀。16年之後,這個小男孩長成了“文明青年”,達爾文經熟人幫助,把他送回了非洲。

一年後,達爾文又來到非洲,想看看17年後的原始部落有多大進步。可是,他卻找不到那個“文明青年”。當地人告訴他,他們把那個青年吃掉了。達爾文大驚:“那麼好的人,爲什麼吃了?”“他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會做,留下有什麼用?”

對於一個社會來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無論他如何“高明”,都不可能改變整個社會的現狀,在人們還沒覺醒的時候,想用自己認爲是先進的文明的思想去“統帥”他人,結果只會徒勞無益。達爾文雖然是一位偉大的進化論者,但他違背了最起碼的進化規律:一個人吃人的原始部落,你想在短時期內讓他們進入高度文明的社會,那是不現實的,從野蠻進化到文明,這其中必然要經歷一個漫長而又痛苦的過程,這不是單靠一個或幾個“文明人”就可以改造的。人類的進化是這樣,推而廣之,其他事情又何嘗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