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魚雁相酬的書信禮

魚雁相酬的書信禮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互聯網時代,社交軟件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書信逐漸被各類即使通話軟件取代。然而,書信是傳統中國文化中最爲源遠流長的一部分。作爲中國人,還是應當瞭解古典文化中較爲精粹的部分。可以說,古代書信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儒雅風範和斯文氣質,展示了中華禮儀的魅力,因爲傳統書信中的用語禮儀彰顯了尊重長者、孝敬父母、感恩知恥、揖讓進退、謙謹禮貌等主流價值觀。

魚雁相酬的書信禮

  古代書信作爲一種人們相互交往、聯繫的形式,其中的用語非常講究修辭、文法,也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謙敬、尊卑等禮儀關係。

  古代書信通常由稱謂語、提稱語、思慕語、正文、祝願語和署名六個部分組成。由於收信人年齡、身份的不同,寫信時所使用的稱謂語、提稱語、思慕語、祝願語等也都有相應的區別,如果用錯,不僅會貽笑大方,也使對方感覺到寫信人的失禮。

  稱謂語

  在書信的稱謂語中,主要是寫信方和收信方的兩種稱謂,即“謙稱”和“敬稱”。關於謙稱和敬稱在“傳統社交禮儀”一章中已經提及,在此提示的是書信中的特定稱謂語。

  古代書信中會用“臺”字來表示尊敬,如臺啓、臺端、臺甫、檯安等。書信中的“臺”,是“三臺”的簡稱,三臺是天上的三顆星,古人用來指“三公”,所以在書信裏當作尊稱。

  古人的書信中在提及對方時,會用閣下、仁兄、先生等詞;提及自己時,會用在下、小弟、晚輩等;提及第三方時,通常用“彼”或“渠”。

  古代學生給老師寫信,稱謂語是“夫子、函丈”。“函丈”一詞源於《禮記曲禮上:“席間函丈。”函是容納的意思,學生與老師講問,彼此之間應該留有一丈左右的距離,以便尊者有所指畫,後來逐漸作爲對老師的尊稱。

  提稱語

  提稱語用於稱謂語之後,如運使學士閣下、某公百道席、某先生臺鑒、賢弟如晤等。古代常見提稱語有以下幾種:

  “足下”在書信中多用於同輩之間,“膝下”用於古代子女致父母的信中,如“父母親大人膝下“,這樣既表示尊重,又表達出了對父母的眷依之情。

  “鑑”在古代指鏡子,有審察的意思。用於書信提稱語就是請閱看的客氣說法。與“鑑”有關的提稱語有垂鑑、賜鑑、鈞鑒、尊鑑、臺鑒、勳鑑、道鑑、惠鑑、大鑒、英鑑、偉鑑、雅鑑、慈鑑、愛鑑、雙鑑、芳鑑、禮鑑、公鑑等,它們之間的區別就是使用對象的不同,如對母親可用”慈鑑”,夫婦之間可用“愛鑑”,對居喪者可用“禮鑑”等。

  此外,“道席”多用於學生對師長的書信中;“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對文士的敬稱,文人之間也常用這些詞互稱;“覽、閱、知、悉”一較用於長對幼,前輩對晚輩的稱呼之後。

  思慕語

  所謂“思慕語”就是在提稱語之後述說對對方的思念或仰慕之情的簡練文向,這是爲了切合書信進行情感溝通的基本功能。古代的思慕語中使用最多的是從時令、氣候切入傾吐思念之情,如《十二月相辯文》中記載不同氣候時的思慕語,二月(仲春):“仲春漸暄,離心抱恨,慰意無由,結友纏懷,恆生範想。”這些思慕語讀來令人倍感親切。

  祝願語及署名敬詞

  正文結束後,古代書信還要寫祝願語,如同人們分別之前互道“珍重”一般。祝願語因輩分、性別、職業的差別而有區別,比較常用的有:

  對父母用“恭請福安、叩請金安、敬叩提安”;

  對長輩用“恭請崇安、敬請福社、敬頌頤安”;

  對師長用“敬請教安、敬請教祺、敬頌誨安”;

  對平輩用“順祝時綏、即問近安、敬祝春祺”;

  對同學用“即頌文棋、順頌檯安、恭候刻安”等。

  古代書信在署名落款後,還要根據彼此關係寫上敬詞,如對長輩寫“叩稟、敬叩、拜上”,對平輩寫“謹啓、鞠啓、手書”,對晚輩寫“字、示、白、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