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鬼谷子經典句子

鬼谷子經典句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1、摩而恐之,高而動之,微而證之,符而應之,擁而塞之,亂而惑之,是謂計謀。

鬼谷子經典句子

2、故曰:不見其類而爲之者,見逆。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得其情乃制其術,此用可出可入,可楗可開。故聖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萬物。

3、無以人之所不欲而強之於人,無以人之不所知而教之於人。人之有好也,學而順之;人之有惡也,避而諱之。

4、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養五氣,心能得一,乃有其術。

5、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懼也,貪者易誘也。是因事而裁之。故爲強者積於弱也,有餘者積於不足也,此其道術行也。

6、知其固實者,自養也。讓己者,養人也。

7、故終曰言,不失其類,故事不亂。終日不變,而不失其主,故智貴不妄。聽貴聰,智貴明,辭貴奇。

8、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審得其情,乃立三儀。三儀者曰上、曰中、曰下。參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始於古之所從。

9、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爲之謀。可以上合,可以檢下。能因能循,爲天地守神。

10、智用於衆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衆人之所不能,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

11、見其謀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結者,陽親而陰疏。事有不合者,聖人不爲謀也。

12、合於彼而離於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反於是,忤於彼;忤於此,反於彼;其術也。

13、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以捭闔,制之以出入。

14、故謀莫難於周密,說莫難於悉聽,事莫難於必成,此三者然後能之。

15、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鉤箝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其不可善者,或先徵之,而後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後毀之;或以重累爲毀,或以毀爲重累。其用,或稱財貨、琦瑋、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勢以鉤之,或伺候見澗而箝之,其事用抵巇。

16、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

17、天地之變化,在高與深;聖人之制道,在隱與匿。’這講的就是‘韜晦’二字。

18、故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

19、摩者,揣之術也。內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隱。微摩之以其所欲,測而探之,內符必應。其應也,必有爲之。

20、故物歸類,抱薪趨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溼者先濡,此物類相應,於勢譬猶是也。此言內符之應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類,焉有不相應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故曰獨行之道。夫幾者不晚,成而不抱,久而化成。

21、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進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是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己審先定以牧人,策而無形容,莫見其門,是謂天神。

22、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辭不煩而心不虛,志不亂而意不邪。

23、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

24、故雖有先王之道、聖智之謀,非揣情,隱匿無所索之。此謀之大本也,而說之法也。常有事於人,人莫先事而至,此最難爲。故曰“揣情最難守司”,言必時其謀慮。

25、反以觀往,復以驗來;反以知古,復以知今;反以知彼,復以知此。動靜虛實之理不合於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復者,聖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26、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爲之度數,聖人因而爲之慮。

27、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28、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

29、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

30、言往者,先順辭也;說來者,以變言也。善變者審知地勢,乃通於天,以化四時,使鬼神,合於陰陽,而牧人民。

31、非至聖人達奧,不能御世;非勞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材質不惠,不能用兵;忠實無真,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如,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縱、乃可以橫。

32、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33、古之善摩者,如操鉤而臨深淵,餌而投之,必得魚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勝而人不畏也。聖人謀之於陰,故曰神,成之於陽,故曰明。

34、故口者,幾關也,所以關閉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窺間奸邪。故曰參調而應,利道而動。故繁言而不亂,翱翔而不迷,變易而不危者,睹要得理。

35、審其意,知其所好惡,乃就說其所重,以飛箝之辭鉤其所好,乃以箝求之。用之於人,則量智能、權材力、料氣勢,爲之樞機以迎之隨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飛箝之綴也。

36、凡度權量能,所以徵遠來近。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數;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

37、故先王之道陰,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與深;聖人之制道,在隱與匿。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道理達於此義者,則可與言。

38、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

39、用之於人,則空往而實來,綴而不失,以究其辭。

40、聖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陽德之者,有以陰賊之者,有以信誠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41、世無常貴,事無常師。聖人常爲無不爲,所聽無不聽。成於事而合於計謀,以之爲主。

42、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爲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43、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志。

44、己欲平靜以聽其辭,觀其事、論萬物、別雄雌。雖非其事,見微知類。

45、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

46、事皆有內楗,素結本始。或結以道德,或結以黨友,或結以財貨,或結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則入,欲出則出;欲親則親,欲疏則疏;欲就則就;欲去則去;欲求則求,欲思則思。

47、故曰事貴制人,而不貴見制於人。制人者握權也,見制於人者制命也。故聖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難。

48、審定有無與其實虛,隨其嗜慾以見其志意。

49、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經起秋毫之末,揮之於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芽櫱之謀,皆由抵巇。

50、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

51、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

52、因其惡以權之,因其患以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