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名人語錄 > 孔子語錄十則

孔子語錄十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1、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孔子語錄十則

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3、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4、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5、赤之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6、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7、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8、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爲?

9、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0、見父母志有不從已諫之色,則又當恭敬,不敢違父母意而遂已之諫也。

11、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12、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爲成人矣。

13、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14、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15、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16、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17、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零,詠而歸!

1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19、“君子無所爭”者,言君子之人,謙卑自牧,無所競爭也。

20、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21、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2、篤信好學,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23、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24、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25、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6、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爲政在人。

27、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爲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8、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29、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30、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31、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32、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33、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3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36、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37、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38、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39、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40、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1、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4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4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之,則安之。

44、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45、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46、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47、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48、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49、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50、子爲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5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52、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爲樂之至於斯也。

53、文子辟惡逆,去無道,求有道。當春秋時,臣陵其君,皆如崔子,無有可止者。

54、皆齊大夫。崔杼作亂,陳文子惡之,捐其四十匹馬,違而去之。

55、君子食無求飽,……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56、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57、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58、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59、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6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61、君於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62、甯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63、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64、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65、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66、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67、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68、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69、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70、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71、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爲先。

73、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74、(“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爲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5、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

76、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77、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78、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79、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80、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

81、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82、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8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84、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