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名人語錄 > 孔子語錄

孔子語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13K 次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語錄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3、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4、文子辟惡逆,去無道,求有道。當春秋時,臣陵其君,皆如崔子,無有可止者。

5、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6、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8、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零,詠而歸!

9、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10、君子食無求飽,……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1、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2、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13、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4、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15、篤信好學,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16、赤之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17、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8、甯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9、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20、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2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22、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3、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24、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2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爲先。

27、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28、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29、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30、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31、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32、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33、子爲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34、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爲?

35、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6、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7、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38、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爲政在人。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39、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40、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汝奚不曰: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41、易之爲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42、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43、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44、子曰:“賜也,女以予多學而知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45、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46、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年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47、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8、反坫,反爵之坫,在兩楹之間。人君別內外於門,樹屏以蔽之。若與鄰國爲好會,其獻酢之禮更酌,酌畢則各反爵於坫上。今管仲皆僭爲之,如是,是不知禮。

49、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50、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51、其爲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爲人之本與!

52、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53、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

54、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55、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56、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57、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能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58、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爲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59、(“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爲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60、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61、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2、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6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64、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65、凡建邦立社,各以其土所宜之木。宰我不本其意,妄爲之說,因周用慄,便雲使民戰慄。

66、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

67、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爲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爲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68、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

69、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孔曰:“《韶》,舜樂名,謂以聖德受禪,故盡善。”)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孔曰:“《武》,武王樂也。以征伐取天下,故未盡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