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成功勵志 > 高考1977觀後感優秀範文

高考1977觀後感優秀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高考1977觀後感優秀範文

高考1977觀後感優秀範文

導讀:困難與折磨對於人來說,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錘,打掉的應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將是鋒利的鋼刀。下面是小編爲你推薦的高考1977觀後感優秀範文。

高考1977觀後感優秀範文

中國電影中精彩的對話不多,還不如情景喜劇和小品裏的密度高。《高考1977》同樣如此,只是在最後,纔出現了幾句精彩的臺詞:“如果是你的女兒,你敢不敢(私刻公章)?”“我敢!”“我也敢!”

好的臺詞,來自對生活的觀察、積累、精練和昇華。趙本山的魅力就在於他在不動聲色之間說出的話充滿了生活的真諦。這源自他長期紮根基層的積累。在春晚上,相聲演員一字一句地說出一段段從網上抄來的俏皮話,然後滿臉期盼地看着觀衆,惟恐他們不笑不鼓掌。看着這種景象,真爲中國的相聲演員悲哀。

專業人士有一種清高,對非專業人士的批評很不屑,觀衆看不懂,就抱怨觀衆水平低。實際上,電影做出來是給大衆看的,不是給學過電影理論或者研究電影的人看的。中國的電影人如果仍然自命不凡,脫離大衆,那麼拍出的電影將永遠不會好看。實際上,中國電影裏的一些問題,其原因是電影製作者已經失去了正常的生活邏輯和審美情趣,所以他們自以爲符合邏輯的、美的東西,大衆卻認爲不符合邏輯,不認爲是美的。

在座談會上,有人提出,電影在製作過程中,應該邀請觀衆代表參與評論,及時修正,以免最終產品出問題,遺憾終身。實際上,廣告片的製作,就是始終密切“聯繫羣衆”的。在策劃之前,要進行市場調查,在創作過程中,也不斷請消費者代表來看,提意見,並做相應修改,以避免做出失敗的廣告。電影和電視劇產業也應該轉變觀念,向廣告行業學習。

座談會上很多人對《高考1977》做了評論。但是和“兩會”中的代表委員們一樣,十分鐘發言中前八分鐘是歌功頌德,後面兩分鐘才說點乾貨。中國電影要發展、要進步,電影評論的風格首先要改變,直接說乾貨,至少應該用八分鐘或九分鐘的時間說乾貨。

汪總策劃在座談會上說:“我們就是來聽意見的,不解釋。建議主辦者把今天的討論發言批評全部上網。”我看江導演也是真心想聽批評意見的。這樣很好。中國電影人應該清楚,他們的競爭對手不是國內同行的作品,也不是境外拍攝的商業大片。而是全世界最優秀的電影。地攤上的電影光盤只要三四元一張,全世界所有優秀的影片都能夠找到,不僅有商業片,更有很多藝術性、思想性、歷史知識性、攝製技術性俱佳的影片。中國的電影觀衆已經被這些光盤訓練得很有眼光和品位了。

中國電影人不要怕有藝術性和思想性的影片沒有人要看。賣光盤的小販賣這些影片,就說明它們有市場。如果這些影片沒有市場,盜版者就不可能大批量地去複製生產。

中國電影界也不要把“主旋律片”看得很神祕。實際上外國很多大片都是主旋律片。《拯救大兵瑞恩》的情節是:美國政府規定:當來自同一家庭的兒子們在戰場上犧牲得只剩下最後一人時,他就可以退役回家,以免父母膝下無子之痛。爲了使瑞恩能夠平安回家,其他戰士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保護他。這樣的影片不是在大力頌揚美國人鼓吹的“人高於一切”的價值觀嗎?這不就是一部主旋律片嗎?

實際上,人類的進化過程同時也進化出了是非觀。這種是非觀是無法顛覆的,深深地紮根於每個普通人的心靈深處。即使備受壓制,即使只有少數人在堅持,它仍然會永久地存在下去,只要環境一合適,它立即就能夠發芽開花繁衍,重新佔據主流價值觀的位置。這種是非觀就是主旋律。電影的製作者回到民衆中去,藝術地、戲劇性地把這種是非觀表現出來,即使沒有“主旋律片”的帽子,它仍然是主旋律影片。

電影本身,是沒有太多可說的。故事煽情與否,取決於的只是敘述的角度和技巧而已。火把點燃時我就想,喔,一個小高潮,然後要來個大場面以及劇情轉折了。果然,火海蔓過銀幕時我滿眼升騰的都是三個大字:主旋律。

雪地裏陳瓊對着父親吼的時候,我開始摸紙巾;她脫衣服的時候,我埋頭髮短信“有牀戲,不知道被審查掉片段沒有,貌似胸很大”;趕考途中摔倒落下的人喊着“你們一定要好好考”時,我噗地噴笑出來。影視作爲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固然有它的慣用手法,但這些未免也太套路了吧。另外,十二月的東北早晨五點半不到,天就能亮成那樣?

我想爲這次觀影寫點什麼,因爲這事有一定程度的懷舊性質。大一時幾乎每週六都跟着社團去影院,後來娛樂活動逐漸多樣化了,影院也就不怎麼去了。這次偶然想起又去參加了一次,在放映廳門口看見社團的指導老師,老爺子還是那麼精神,一腔熱血的樣子,突然我就感動了;坐在熟悉的紅座椅上,周圍都是大一大二的小朋友,感覺有些微妙[]。

恰好又是那個年代的故事。

我懷念那個年代。

我生於一九八六,父母都是本科畢業。自然,他們正是七八級和七九級的畢業生。相信很多同齡人的家庭都是差不多如此的。據聞當初我娘初中時候,上課時間不比下鄉時間多,第一次考物理全年級只有一個學生會答一道題。其時全年級學生相互傳看,看不懂就硬抄。判卷時老師只好給寫出這一題答案的學生都打了滿分。她念了兩年制的初中,高一時趕上恢復了高考,於是兩年高中後考上了大學。那一年的高考錄取率是十六取一。

正巧過年時翻看老照片,看到他們大學時候同鄉會的合照,我說怎麼就這麼點人呢?她說你以爲啊,就這還是全校的同鄉會,從大一到大四,各個院系的,都在這裏了。

我於是想起我們家鄉那個城,曾經的舊都,千百年出了多少狀元進士,沒落成這樣子。

我爹那一屆,縣城裏也只有六個人考上大學;恢復高考不到一年,可幸趕上了。他對他的大學時光言之甚少,我對那些日子裏他生活的印象,主要來自的是家裏滿牆的書。學校供應午晚兩餐,他的大學四年都沒有吃過早飯。幾乎所有的補助,換了那些書。詩歌,小說,藝術史,園藝,我童年所有的啓蒙都來自它們。

高中時候曾經想買一件什麼東西,缺錢,就想變賣一些不那麼喜歡的書和CD。他知道後就掏錢給我,告訴我書不能賣。他也不管是什麼書,只要是書就應該得到尊敬。

這正是我懷念那個年代最大的原因。現在還有多少書值得尊敬?我尊敬那些舊書,那些稱得上著作的書;而另一些印刷品,我只能尊敬印刷裝訂人員的勞動而已。

人心不古,可以用這個詞麼?或者,飽暖思淫慾?

當年因爲貧窮,他們選擇了師範,師範不收學費。後來的二十五年,他們送走了二十幾屆的畢業生,我的思想也從“大學是人生中必經之路,考不上就再考”到了“大學是不會考不上的擴招都擴成那樣了”又到了“大學生反正不值錢了高考也就是意思一下”再到了“好多人退學啊大學果然沒意思我也退學吧”。

我當然沒退學,並且現在還即將畢業。希望我這種渣也能畢業。

大一報到時我帶着一個箱子一個包,包裏是衣服被子,箱子裏是書。送我去宿舍的學長都不知道我是怎麼把行李拖到報到點的。大二時我已經又添了一些書,又管着社團的書,室友說我的書架桌子是個山洞。成教本科剛畢業的輔導員來檢查,指指點點戳着書架說整頓!書要那麼多幹什麼!

我去垃圾桶旁邊撿了一個乾淨紙箱,裝了一些書放到角落;又讓學弟學妹把社團的書搬出去分開幾部分保管。學校沒有條件給社團活動室,但有條件給我記過。因爲書多,寢室被通報批評;那些獎學金可能受到影響的室友也開始指着書惡言厲厲。

現在我的書架上將近一半的空間是瓶瓶罐罐,這纔是大家心目中大學女生的書架上該出現的東西。

所以我期待着畢業走人。

扯回來。

電影票買了一對,卻沒有人跟我一起看。喊了一圈,不是嫌九點的場次太早起不來,就是嫌題材內容沒看點。週末裏他們去唱歌,聚餐,窩在家刷網頁,找一羣無聊的人一起無聊,選擇是很多的。備選項太多了。電影也太多了。那個年代不論看過幾次的片子都能被反覆地看(據說除了《珊瑚頌》,我一直好奇想看看這片能不好看到什麼程度),直看到臺詞全都背下來。那個年代人民貧窮,一切資源都那麼匱乏,有就不錯了還談什麼選擇?但有時我真懷念那種簡單,雖然這有些犯賤。

南京城正午的大太陽底下,我穿着耐克鞋挎着小單反,從阿童木包包裏摸出一塊早晨在路邊買來,已經壓扁了的黑米糕;咬上一口,很甜。

最後。

多麼慶幸我的父母生於六二六三年。多麼慶幸他們趕上了高考,這樣纔會有我。那個年代,太不容易了,我只能感慨這一句,太不容易了。

向所有的父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