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應對網路熱點事件,你是否總是被“後真相”

應對網路熱點事件,你是否總是被“後真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應對網路熱點事件,你是否總是被“後真相”

有效應對網路謠言須雙管齊下

來源:人民日報

2016年,“後真相”一詞因入選《牛津詞典》年度英文詞彙而備受關注。所謂後真相,是指在新媒體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與客觀事實相比,個人的情感和信念更能影響輿論的走向。有人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後真相時代,人們不再對事實感興趣,只是追隨個人感受。當今時代,新媒體技術使資訊傳播日益直觀化、去中心化,受眾面對海量資訊時往往不明真相甚至不問是非,這為網路謠言的傳播提供了溫床。

謠言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傳媒。過去,謠言主要以口耳相傳的人際傳播為主,當謠言的內容迎合了受眾的某些心理時,它就會在一定範圍快速傳播。今天,網際網路技術正以“連線一切”的力量構建新的傳播模式,它不僅重構了個體之間的關係網,而且通過“連線”和“聚合”的方式為個體賦權,使社會成員都能參與公共事務討論,海量資訊藉助網際網路技術“井噴”式地傳播開來。當謠言利用網際網路技術進行傳播時,就能造成遠比口耳相傳時代更大的社會轟動效應。

古語云:“謠言止於智者”。然而,在網際網路時代要做“智者”,顯然較為困難。網際網路時代資訊的爆發式增長和無限傳播,使受眾的認知能力侷限和知識盲點暴露無遺。調查發現,目前我國網民群體中青少年網民所佔比重較大,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網民所佔比重較小,網民往往容易被一些煽動性較強的網路謠言所矇蔽,並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參與網路謠言傳播。同時,群體心理學和從眾行為研究表明,群體中大多數成員的行為、觀點往往會對個體成員施加壓力,從而強化其從眾行為。受網路壓力的影響,網民往往沒有能力也不願詳盡調查某一熱點事件背後的真相,而是習慣於遵從群體的感性判斷,宣洩對熱點事件的情緒。這也使網路謠言的傳播有機可乘。

解決網路謠言問題,一種思路是從技術層面入手。網路技術雖然助長了謠言傳播,但也為核實資訊、阻斷謠言傳播提供了手段。例如,對於虛假新聞這種典型的網路謠言表現形式,臉譜公司表示,將在德國推廣虛假新聞過濾工具。這樣,網路使用者就能向相關機構舉報可疑新聞,一經核實確認,疑似虛假新聞就會被標註為“有爭議”新聞。這將使虛假新聞出現的頻率大幅降低,網路使用者在試圖分享該類新聞時也會收到警示。由於這類技術對於過濾虛假新聞、阻斷網路謠言傳播具有積極作用,將來可能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技術過濾有助於在較短時間內減緩網路謠言的蔓延,但我們還需追問的是,為什麼一些人不再對事實感興趣,而只願追隨個人感受?其實,一些網路謠言之所以能夠造成較大的社會影響,是因為它們在某些方面迎合了部分網民的心理。換言之,雖然網路謠言的內容是虛假的,但它的傳播反映了部分網民的心理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個社會的心理狀況。從這個意義上說,網路謠言的傳播在某種程度上是社會現實問題的反映。因此,阻斷網路謠言,既要靠技術手段遮蔽謠言,也要深入探究網路謠言傳播背後的網民心理、社會心理。在多元價值、多元利益、多元訴求相互碰撞的今天,面對形形色色的網路謠言,我們要深入觀察和思考,既要靠技術解決網路謠言傳播問題,又要著力解決各種社會現實問題,剷除網路謠言傳播的社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