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名人名言 > 對疏遠的恐懼:我決不獨自行走

對疏遠的恐懼:我決不獨自行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拖延除了能夠保護一個人免於遭受他人評斷,免於陷入與人抗爭之外,還能調節跟其他人的親疏關係。維護一定的人際距離,無論親疏如何,對一個人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舒適感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

對疏遠的恐懼:我決不獨自行走

  我們應該在多大程度上涉入他人的生活?我們要維護多廣的人脈?相互之間要投入多深?我們要花費多少時間與他人共處,多少時間一個人獨處?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做出自己的選擇。正像有些人的生活是由取悅別人或者爭強好勝這樣的心理動機所主導一樣,另一些人的生活則是由他們對於心理舒適區的需要所主導,心理舒適區決定了他們跟周圍人之間的親疏關係。離開自己的心理舒適區,跟人太親近或者太疏遠,會讓他們感到不舒服,他們會不遺餘力地想要回到讓自己舒適的區域,拖延就成了維護他們心理平衡的一種策略。

  對疏遠的恐懼:我決不獨自行走

  當我們說到跟他人連結在一起可以讓人感覺更有安全感的時候,與其說我們談論的是大多數人共有的某些偏好(比如大多數人都喜歡擁有親密關係,喜歡有人陪伴,喜歡得到他人的支持和愛),不如說我們談論的是一種來自於焦慮的內心需求,因爲你覺得自己沒有安全感,也無法獨自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這樣的心態不僅僅是出於有人陪伴的需要,更是出於缺乏自我完整感,除非你成爲對方的一部分或者對方成爲你的一部分,你纔會感到心滿意足。當一個人感到他們無法完全依靠自己做事的時候,就會在需要獨立運作的事情上退縮彷徨。當人們對自己的獨立自主性持猶疑態度的時候,他們會採取哪些方式來運用拖延策略呢?

  需要幫助。如果你對自己以及自己的想法不夠確信,甚至對能否擁有自己的想法表示心存疑慮,那麼在不尋求他人幫助的情況下你很可能無法採取行動。這裏的幫助並非指讓別人提供意見或者相互進行腦力激盪之類的幫助,而是指需要別人給你提供某個觀念或者架構,以便你可以將它作爲自己行動指南的那種幫助。

  例如,許多大學生花費幾個星期的時間爲自己的學期論文收集資料,但是卻遲遲不開始動手寫論文,因爲他們無法從這麼多相互矛盾的見解中整理出自己的想法。他們知道怎樣獲取外部的信息資源,但是當要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時,他們往往腦袋空空。吉來自於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家庭,家裏對教育非常重視。在她上中學的時候,她的父母會規定她在家學習的時間,不鼓勵她從事任何課外活動,並對她的人際交往管頭管腳。上大學之後,吉什麼事都得自己來,她感到自己沒辦法獨自行動,同時她又羞於張口請求別人幫忙。她的孤立無援導致了她的拖延以及成績下降,雖然這是她不願意看到的。

  有時候人們或許會感到沒有另一個人的在場就無法將行動付諸實施。他們害怕沒有夥伴會讓他們變得慵懶無助。辛西雅這樣講述她的感受,“在一個團隊裏,我滿腦子創意,並且幹勁十足,我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務。但是當我一個人待在辦公桌前的時候,我的大腦一片空白,我就開始到互聯網上瞎逛。我需要有人來激發我的思維。如果你讓我一個人待着,我會一點頭緒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