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讀《狼圖騰》有感 5篇

讀《狼圖騰》有感 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讀《狼圖騰》有感 5篇

讀《狼圖騰》有感 5篇

篇一:狼圖騰讀後感

=================

讀罷《狼圖騰》這本書,給我最深的感觸便是,在那個充滿血腥的年代爲什麼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竟然僅用區區十幾萬騎兵就能橫掃歐亞?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帝國呢?答案就是千萬年來,遊牧的草原人和草原狼,在騰格里這方神氣的熱土上時魂歸時,怎樣來到的草原,去時草原還是怎樣。能摧毀幾十個國家巨大城牆城堡和城市的草原勇士的生命,在草原上卻輕於鴻毛。最後完全迴歸於大自然的。他們彼此缺一不可,當肉體的生命消失後,終於與草原完全融爲一體。

幾乎在每一個漢族人心中,狼都是狡猾、貪婪、殘忍、醜陋的化身,老虎也獵殺動物,也吃過人,大家卻說那是王者風範,威風凜凜,高大威猛,五彩斑斕……多少美麗的形容詞都給了其他猛獸,這對狼也是一種歧視!原因很簡單:狼對漢族的威脅超過任何一種猛獸,比猛虎、獅子、熊、豹都來得兇猛,來得氣勢洶洶,具有人類纔有的攻城掠地的實力。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國人對待對手的態度,對於最有威脅的對手沒有給予應有的尊重,而是對其詆譭和謾罵,以致長久以後,當狼民族衰退以後,歷史的真相被湮沒在滾滾黃沙之中。但狼對人類的教導卻是永遠無法被湮沒的。

狼做的事情之所以會十拿九穩,是因爲他們做每件事情前都會先想好策略。

《狼圖騰》很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它向我們展示了草原狼豐富多彩的殺敵方法。開篇就是一個草原狼圍捕黃羊的大戰役,波瀾壯闊,縱橫捭闔,動靜結合,一氣呵成。真正的作戰時間不過十幾分鍾,但作戰前狼羣耐心的伏擊、精妙的設圍、細緻的觀察,營造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緊張而又亢奮的氛圍;而作戰時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掉還有戰鬥力的黃羊而擊其餘部分的智慧,頗有些卑鄙卻極其實用的狼抓黃羊的絕招,又讓我們拍案叫絕,讚歎不已。這動靜之間,卻將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組織性和紀律性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狼的智慧也是非常驚人的,幾乎可與人媲美。在生活中,他們會運用各種各樣的本領與智慧來克服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狼的本領狼的智慧也不是從來就有的,它們也是在幾千年艱苦的草原生活中磨鍊出來的。變幻莫測的草原氣候、惡劣的草原環境、各種動物的逃生本能還有來自人的巨大威脅,使得狼始終生活在險境之中,隨時都處在被餓死、凍死、打死的境遇中。

人不是狼,狼的各種策略也是在艱苦的鬥爭中磨鍊出來的,但我們的確可以從狼身上借鑑很多東西,但學習草原狼也不能拘泥於具體的戰術,而是要鍛鍊自己勤于思考、善於應用策略的能力。

主動的去觀察和學習,積極的思考,在面對不同的情況時採用不同的方式,在實戰中磨鍊自己,這就是狼的智慧源泉。

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只要你有絲毫的放鬆,就可能會被社會淘汰,這很像狼羣生活的大草原,公平而又殘忍。所以我們也得有狼的危機意識,嚴格要求自己時時給自己加壓,正如張瑞敏所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往往不利的形勢更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背水一戰”,“破釜沉舟”,正是這個道理。

狼之所以可怕是因爲他們是野獸中最有集羣優勢和團隊意識的動物,一條狼是一個優秀的單兵,而一羣狼就成了一支牢不可摧的特種部隊,在《狼圖騰》裏,作者親眼見到的狼識天文懂地理能看雲知道天氣,組織打圍,在戰略戰術上都是無懈可擊,再加上堅忍的意志,實在是太完美了。讀《狼圖騰》,看那些讓人血脈噴張的狼羣的捕食故事,更是能鮮明的看到狼羣的威力。狼羣由狼王統一指揮,進則同進,退則同退,協同作戰,無往不利。比如圍捕黃羊的時候,有狼去尋找大雪坑,有狼去騷擾,有狼去伏擊,在總攻的時候也是井井有條,狂而不亂。更讓人稱絕的是,狼羣即使在撤退的時候也井然有序,猛狼衝鋒,狼王靠前,巨狼斷後,完全沒有鳥獸散的混亂。當狼逃生時,它甚至可以咬斷傷腿,刮骨療毒是治傷,而狼是自傷,頗有壯士斷腕的壯烈。當狼襲擊馬羣時,它甚至可以選擇最危險的自殺式打法。當搬遷時,小狼寧願被勒死也不屈從,讓人感慨訓老虎易,訓小狼難。狼與生俱來的血性和傲氣,幫助它們在惡劣的草原環境中生存下來。草原上以前也有老虎等其它動物,之所以只有狼獨存,原因就在於此吧!

孫子兵法“雲倍則敵之,十則圍之”,可就是這幾十條狼就敢圍獵幾千條黃羊,充分利用了天時地利人和。名動歷史的長平之戰,秦將白起空前絕後的等而圍之已經是軍事史的絕唱,而狼卻更勝一籌。秦人本是遊牧民族,長期和狼征戰,也許這正是狼教給秦人的兵法吧。

這個世界始終是弱肉強食的世界,即便廝殺的工具不再是尖牙利齒,不再是刀劍槍戟,但是本質是不會變的。有能力的人就能用他的能力用他的新的廝殺利器來贏取最大的利益。難道不是麼,考試升級如斯殺,商場勾鬥如斯殺,官場暗涌也是如斯殺,嚮往人道主義樂土的人士也不妨扣心自問一下,自己是不是這種廝殺格鬥後的勝利者?是不是能給失敗者真正的憐憫和體恤呢。自古就有自然的成敗法則,狼堅持不懈地貫徹這一法則,我們應當敬佩,甚至以狼爲師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詮釋“適者生存,弱者淘汰”的自然法則。

狼的堅韌是最值得佩服的,一個民族如果有這樣堅韌的性格,那麼它一定會強大。最好的例子莫過於毛主席領導時期的中國,生活環境惡劣,物資匱乏,國內征戰,國外封堵,以氣候論不亞於蒙古高原的酷冷寒冬。正是有那一份狼的堅韌,纔有了現在的國際尊重。我要學習狼,就要學習他的堅韌,對命運的挑戰殘忍,也敢對自己殘忍,殘酷的鍛鍊纔有了蒙古戰狼非同一般的犀利。

社會如戰場,危機四伏,如果沒有應對困難的勇氣,你就很難生存下去。有了勇氣,還要有狼一樣的血性,積極的主動的去迎接挑戰。只有在不斷的面對困難戰勝困難的鬥爭中,人才能進步,才能成長。

《狼圖騰》是對我的一次洗禮,閃爍智慧狡猾的光芒,我喜歡嚮往着狼的堅韌,狼的團結,狼的狡黠,狼的意志力和狼的生命力。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適應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

篇二:狼圖騰讀後感

==================

狼圖騰,草原魂,草原民族剛毅之魂。

近日,拜讀了2004年十大暢銷書之一《狼圖騰》,心靈被作者描寫的蒙古草原及蒙古狼深深震撼了。作者姜戎,在內蒙額侖草原插隊11年,用了30多年的時間完成了世界上迄今爲止唯一一部描繪、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曠世奇書。這部以狼爲敘事主體的史詩般的小說,給我們展示了在寬廣、遼闊、深沉、靜謐的蒙古大草原上,蒙古遊牧民族對狼圖騰的崇拜,演繹了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價值,也從新的角度給我們探討了狼性和羊性以至國民性的深刻哲理。

讀過了《狼圖騰》,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草原狼把我從平靜的生活一下子帶到了西部草原的深廣與另類的生活感受,讓我覺得我的血液在擴張、在膨脹、在嚮往

在環環相扣的“狼故事”的緊張氛圍中,蒙古狼卓越的智慧、機警的作戰、堅強的意志、忘我的忠義、濃厚的親情歷歷在目,還有以畢利格老人爲代表的蒙古草原的遊牧文化也是文明悠長。主人公陳陣養的小狼活靈活現,把狼性的熱愛生命與頑強的忍耐力更刻畫的栩栩如生:在對待食物上,小狼對喜愛的食物居然可以先觀察在偷襲;對烈日的暴曬,小狼能想出用挖洞的方法隱藏身體;對脫離家園的遷移小狼可以一次次寧死不屈的和牛馬車抗爭也不妥協。對着野性十足的小狼,我卻油然而生敬意與憐愛之情。

難忘《狼圖騰》中狼的自由強悍的進取精神,也更難忘狼爲了勝利寧可玉碎不可瓦全的犧牲精神,在狼性中,我感悟到了人性生存的精神意義。下面,我就從三方面談談我從這本書中得到的感悟吧!

一、發揚團隊精神

草原上,草原狼是最團結的羣體。這種團結是在千百年實地作戰的經驗中得出的生存之道。因爲在強者生存的大草原上,孤軍奮戰只能是自取滅亡。蒙古狼爭奪食物的戰場就是死亡的前線,羣狼有組織、有紀律、有忍耐、有章法、有配合,在頭狼的指揮下,從容作戰,不搶功,也不貪利,個個兇猛強悍,殺氣騰騰,這種氣勢就壓倒了弱者。

“在雷電和黑暗的掩護下,狼羣以飛箭的速度直插馬羣中央,隨即中心開花,然後急轉掉頭,又衝向四周的馬羣,把馬羣衝的七零八落,衝成了最有利於狼羣各個擊破的一盤散沙。”

“暫時後撤的狼羣行動有條不紊,它門不急於去吞食已經倒斃的獵物而是趁馬倌和兒馬子重新整隊的時候,分頭追殺東南方的散兵遊勇。”

從書中的描寫中可以看出,狼的集體作戰攻勢銳不可擋,對戰果也是力求最大,也決不盲目貪多戀戰,不亂陣腳。狼羣在頭狼的統一指揮下,進則同進、退則同退、協同作戰、無往不利。

爲了集體的勝利,狼的犧牲精神更讓人欽佩有嘉。當發現獵人時,爲了保護大批的狼羣,會有兩隻狼做誘餌把獵人引開,以犧牲自己來保全集體;還有喪子的母狼,可以用自殺式的攻擊方式重重的懸掛在馬的側腹做最後的殊死的拚殺。這種不計較個人利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度集體主義精神真是可敬可佩。

人類社會,我們也是生活在集體的大家庭中,爲了集體的榮譽,我們是不是也要學習狼的團隊精神呢?我們也要以集體利益爲重,放棄自己的小利益。在工作中對自己的職責盡心盡力,不逞英雄主義,不好大喜功,不脫離集體。在行動上,要中心明確,一切行動聽指揮,發揮團隊作戰的最大優勢。只有這樣,才能在困難面前無堅不破。

二、危機意識

危機,是鍛鍊強者的搖籃。廣闊的草原,危機四伏。草原狼在冬季漫長、冰天雪地的惡劣環境中學會了在冰窖雪窖中儲存食物;在捕殺獵物中學會了氣象與戰術;在生存的危機中學會了選擇生育地點的隱蔽與逃生;在精裝減負中選擇了殘殺弱病傷員。狼,兇猛、強悍;狼,也更智慧與善戰。在生與亡的死亡線上,強者存,弱者亡,這就是自然的生存法則。

所以,危機存在於每個事物中,也是我們人類的生存法則。國家要富強,企業要發展,也必須學會在危機中強盛。因爲世界也選擇強者。國家不強就要被列強瓜分;企業不發展就要瀕臨破產。而人呢?不進取,也就是自甘被淘汰。所以,改革,就是要把人變的更強。不要懼怕改革,我們要學習狼的“不息、不淫、不移、不屈”的狼的精神和狼圖騰精神,以更堅韌的毅力對待改革,接受鍛鍊,在危機中成長,壯大。

三、生態平衡的意義

從蒙古草原的食物鏈上,我們看到了蒙古狼的自然價值。狼是捕殺大批黃羊、旱獺、老鼠的殺手,從而保護了草原上最珍貴的草資源。狼對動物的腐屍也是樂此不疲,既清潔了草原,也預防了病菌的傳播。草原有草,才能抵禦風沙、大旱;草原有草,纔有牛羊的食物,纔有人的生存啊!

所以,在草原上,狼殺黃羊不殺絕,狼打旱獺專打大不打小。蒙古人打狼、打獺子更是不趕盡殺絕。這些草原的規矩,都是爲了更好的生存。

連狼都知道保護的草原生態平衡,我們聰明的、高智商的人類不是更應該保護生態平衡,爲我們後世的子孫留下美好的家園嗎?

有樹才能抵禦風寒,有水才能淨化空氣,有草才能減少風沙,我們的地球,就是我們美麗的家園。生長在地球上,我們就有義務讓這自然的生態平衡更趨於自然啊

狼圖騰,我學到了很多我應該具備的品格。

狼圖騰精神,也是中華民族的堅韌向上的進取精神的一種。願這種狼圖騰的精神能永遠在我們中華大地上紮根,永不衰竭!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爲了沖垮馬羣,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於盡。與羣狗的爭鬥中狼也是前赴後繼,即便是戰鬥到最後一條也毫不畏懼。在那片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風

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也是合作的社會,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把工作做好的。所以我們得像狼一樣有團隊意識,充分的信任工作夥伴,各司其職而又互相幫助,這樣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篇三:《狼圖騰》讀後感

======================

看《狼圖騰》這本書,給我最深的感觸便是,在那個充滿血腥的年代爲什麼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竟然僅用區區十幾萬騎兵就能橫掃歐亞?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帝國呢?答案就是千萬年來,遊牧的草原人和草原狼,在騰格里這方神氣的熱土上時魂歸時,怎樣來到的草原,去時草原還是怎樣。能摧毀幾十個國家巨大城牆城堡和城市的草原勇士的生命,在草原上卻輕於鴻毛。最後完全迴歸於大自然的。他們彼此缺一不可,當肉體的生命消失後,終於與草原完全融爲一體。

幾乎在每一個漢族人心中,狼都是狡猾、貪婪、殘忍、醜陋的化身,老虎也獵殺動物,也吃過人,大家卻說那是王者風範,威風凜凜,高大威猛,五彩斑斕……多少美麗的形容詞都給了其他猛獸,這對狼也是一種歧視!

原因很簡單:狼對漢族的威脅超過任何一種猛獸,比猛虎、獅子、熊、豹都來得兇猛,來得氣勢洶洶,具有人類纔有的攻城掠地的實力。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國人對待對手的態度,對於最有威脅的對手沒有給予應有的尊重,而是對其詆譭和謾罵,以致長久以後,當狼民族衰退以後,歷史的真相被湮沒在滾滾黃沙之中。但狼對人類的教導卻是永遠無法被湮沒的。

狼做的事情之所以會十拿九穩,是因爲他們做每件事情前都會先想好策略。

《狼圖騰》很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它向我們展示了草原狼豐富多彩的殺敵方法。開篇就是一個草原狼圍捕黃羊的大戰役,波瀾壯闊,縱橫捭闔,動靜結合,一氣呵成。

真正的作戰時間不過十幾分鍾,但作戰前狼羣耐心的伏擊、精妙的設圍、細緻的觀察,營造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緊張而又亢奮的氛圍;而作戰時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掉還有戰鬥力的黃羊而擊其餘部分的智慧,頗有些卑鄙卻極其實用的狼抓黃羊的絕招,又讓我們拍案叫絕,讚歎不已。這動靜之間,卻將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組織性和紀律性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狼的智慧也是非常驚人的,幾乎可與人媲美。在生活中,他們會運用各種各樣的本領與智慧來克服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狼的本領狼的智慧也不是從來就有的,它們也是在幾千年艱苦的草原生活中磨鍊出來的。變幻莫測的草原氣候、惡劣的草原環境、各種動物的逃生本能還有來自人的巨大威脅,使得狼始終生活在險境之中,隨時都處在被餓死、凍死、打死的境遇中。

人不是狼,狼的各種策略也是在艱苦的鬥爭中磨鍊出來的,但我們的確可以從狼身上借鑑很多東西,但學習草原狼也不能拘泥於具體的戰術,而是要鍛鍊自己勤于思考、善於應用策略的能力。

主動的去觀察和學習,積極的思考,在面對不同的情況時採用不同的方式,在實戰中磨鍊自己,這就是狼的智慧源泉。

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只要你有絲毫的放鬆,就可能會被社會淘汰,這很像狼羣生活的大草原,公平而又殘忍。所以我們也得有狼的危機意識,嚴格要求自己時時給自己加壓,正如張瑞敏所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往往不利的形勢更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背水一戰”,“破釜沉舟”,正是這個道理。

狼之所以可怕是因爲他們是野獸中最有集羣優勢和團隊意識的動物,一條狼是一個優秀的單兵,而一羣狼就成了一支牢不可摧的特種部隊,在《狼圖騰》裏,作者親眼見到的狼識天文懂地理能看雲知道天氣,組織打圍,在戰略戰術上都是無懈可擊,再加上堅忍的意志,實在是太完美了。

讀《狼圖騰》,看那些讓人血脈噴張的狼羣的捕食故事,更是能鮮明的看到狼羣的威力。狼羣由狼王統一指揮,進則同進,退則同退,協同作戰,無往不利。比如圍捕黃羊的時候,有狼去尋找大雪坑,有狼去騷擾,有狼去伏擊,在總攻的時候也是井井有條,狂而不亂。

更讓人稱絕的是,狼羣即使在撤退的時候也井然有序,猛狼衝鋒,狼王靠前,巨狼斷後,完全沒有鳥獸散的混亂。當狼逃生時,它甚至可以咬斷傷腿,刮骨療毒是治傷,而狼是自傷,頗有壯士斷腕的壯烈。當狼襲擊馬羣時,它甚至可以選擇最危險的自殺式打法。

當搬遷時,小狼寧願被勒死也不屈從,讓人感慨訓老虎易,訓小狼難。狼與生俱來的血性和傲氣,幫助它們在惡劣的草原環境中生存下來。草原上以前也有老虎等其它動物,之所以只有狼獨存,原因就在於此吧!

孫子兵法“雲倍則敵之,十則圍之”,可就是這幾十條狼就敢圍獵幾千條黃羊,充分利用了天時地利人和。名動歷史的長平之戰,秦將白起空前絕後的等而圍之已經是軍事史的絕唱,而狼卻更勝一籌。秦人本是遊牧民族,長期和狼征戰,也許這正是狼教給秦人的兵法吧。

這個世界始終是弱肉強食的世界,即便廝殺的工具不再是尖牙利齒,不再是刀劍槍戟,但是本質是不會變的。有能力的人就能用他的能力用他的新的廝殺利器來贏取最大的利益。難道不是麼,考試升級如斯殺,商場勾鬥如斯殺,官場暗涌也是如斯殺,嚮往人道主義樂土的人士也不妨扣心自問一下,自己是不是這種廝殺格鬥後的勝利者?

是不是能給失敗者真正的憐憫和體恤呢。自古就有自然的成敗法則,狼堅持不懈地貫徹這一法則,我們應當敬佩,甚至以狼爲師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詮釋“適者生存,弱者淘汰”的自然法則。

狼的堅韌是最值得佩服的,一個民族如果有這樣堅韌的性格,那麼它一定會強大。最好的例子莫過於毛主席領導時期的中國,生活環境惡劣,物資匱乏,國內征戰,國外封堵,以氣候論不亞於蒙古高原的酷冷寒冬。正是有那一份狼的堅韌,纔有了現在的國際尊重。我要學習狼,就要學習他的堅韌,對命運的挑戰殘忍,也敢對自己殘忍,殘酷的鍛鍊纔有了蒙古戰狼非同一般的犀利。

社會如戰場,危機四伏,如果沒有應對困難的勇氣,你就很難生存下去。有了勇氣,還要有狼一樣的血性,積極的主動的去迎接挑戰。只有在不斷的面對困難戰勝困難的鬥爭中,人才能進步,才能成長。

《狼圖騰》是對我的一次洗禮,閃爍智慧狡猾的光芒,我喜歡嚮往着狼的堅韌,狼的團結,狼的狡黠,狼的意志力和狼的生命力。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適應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

感謝本書的作者姜戎先生。30多年前,作爲一名北京知青,他自願到內蒙古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長達11年。直到1979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生院。在草原,他鑽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鬥過,也與狼纏綿過。並與他親愛的小狼共同患難,經歷了青年時代痛苦的精神“遊牧”。蒙古狼帶他穿過了歷史的千年迷霧,徑直來到謎團的中心。

是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草原人對狼的愛和恨、狼的神奇魔力,使姜戎與狼結下了不解之緣。狼是草原民族的獸祖、宗師、戰神與楷模;狼的團隊精神和家族責任感;狼的智慧、頑強和尊嚴;狼對蒙古鐵騎的馴導和對草原生態的保護;遊牧民族千百年來對於狼的至尊崇拜;蒙古民族古老神祕的天葬儀式;以及狼嗥、狼耳、狼眼、狼食、狼煙、狼旗……

有關狼的種種細節,均使作者沉迷於其中,寫出了這部有關人與自然、人性與狼性、狼道與天道的長篇小說。如今,正值中國社會轉型,而農耕文明衍生的國民性格已成其沉重羈絆之時,姜戎終於爲他這一部傾其半生心血的鴻篇鉅製畫上句號,最終完成了他再現“狼圖騰”的使命,成爲“有關狼的真理的終結者”。

古代中原王朝用犬戎來指代北狄,即古代北方的突厥系遊牧民族。北狄一直是華夏的心腹大患,狼子野心就是取自犬戎。《國語·周語》提到周穆王徵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自是荒服者不至。而周幽王和西周就亡於以狼爲圖騰的犬戎。直到隋唐,漢民族還把一切北方遊牧民族統稱之爲“犬戎”和“戎狄”,也仍然用豺狼比喻北狄胡人。

在唐代宗年間,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說:“犬戎犯關度隴,不血刃而入京師……”在唐德宗年間,大臣柳渾對德宗說:“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結”。李白《古風》有云:“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皇甫冉《太常魏博士遠出賊庭江外相逢》則雲:“烽火驚戎塞,豺狼犯帝京”。李曾伯《滿江紅:得襄陽捷》:“狼吻不甘春哨衄,馬蹄又踏寒灘入。向下洲,一鼓掃羣胡,三軍力”。清代更有“狼子野心,信不誣哉!”一說。而華夏的圖騰是龍。

然而狼並不是與中國傳統的真善美能夠聯繫在一起,並且與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思想相悖,也許在農耕條件下發展的華夏文明,華夏子女永遠不可能將狼作爲自己的信仰,唯有龍圖騰纔是中國炎黃子孫的代表。狼的貪婪、兇狠、狡猾,無疑我們永遠不能接受。

然而我們從作者的痕跡中看到了中華龍與狼的相似之處,而唯我們的欠缺,部分狼精神的欠缺,使我們的社會發展有了侷限,我們需要的是一隻現代狼。我們與西方的國家的差距、與日本的差距,無法例舉了。然而我們同樣的渴望大唐盛世、貞觀之治,同樣渴望只時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一統江河,同樣渴望清朝的康乾盛世,希望國家強盛屹立在世界之列,爲了這一夢想,我想我們不該拒絕,不能拒絕狼之精神,樹立自己內心真正之圖騰。

做爲男人就應該像狼一樣,有着狼的野心狼的氣魄和狼的霸氣,讓我們狼奔狼嘯,狼子野心地做一番狼的事業,開創狼的時代吧!

那一夜,我夢見百萬雄兵,金戈鐵馬,戰馬嘶鳴,鋪天蓋地的喊殺聲在我的耳邊久久迴盪,迴盪!我知道這是狼的血液在我的身體復甦,燃燒,燃燒。

篇四:《狼圖騰》讀後感

=====================

多少年來,龍一直被我們認爲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就連我們這些炎黃子孫也被稱爲龍的傳人,中華龍已經成了我們民族的標誌,作爲一種圖騰式的象徵深深的印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然而在我讀了《狼圖騰》這部優秀作品之後,卻對這種與生俱來的思想產生了懷疑,不禁想到了,我們中華民族是不是更應該把狼作爲圖騰,而狼的那種鍥而不捨,堅韌頑強,團結機警的精神也從古至今展現在每一個優秀的中華兒女的身上。

我認爲,姜戎的《狼圖騰》是一部深切關注人類土地家園,以靈魂迴應靈魂之書。作者寫作歷時30年,傾注了大量心血和體驗,觸及和誘發了人類生存的許多道理,讓人的心爲之悸動和痛楚。

書的主體部分陳述了原本的內蒙古草原既受狼害又與狼不可分離,既恨狼又敬畏、崇拜狼,所謂“學狼,護狼,拜狼,殺狼”的圖騰崇拜和精神悖論,描繪了幾十次驚心動魄、傷心慘目的人狼戰爭,寫了能夠在幾天幾夜裏洪水滔天般把幾千匹馬從肉體到靈魂徹底瓦解的蚊災,也寫了黃災、白災、 鼠災。

在暴烈的血色場景的間隙,作者用另一副雄渾而柔情的筆調,描繪了蕩人心魄的草原之美,那翡翠般的聚寶盆,那美麗的天鵝、野鴨、大雁、那色彩斑斕的大鳥小鳥、那嬌豔欲滴的白芍藥、那滿地的無名野花、那清苦的草香,令人沉醉,讓人心胸浩闊。

整部作品那剛健,蒼涼,硬朗的排浪式的語句,它那不加文飾地逼真感和原生感更能凸顯其獰厲之美。當然,狼纔是《狼圖騰》這本書的精神主載體,狼的狡猾,狼的智慧,狼的生命強力,狼的團隊精神,以及狼性,狼眼,狼嗥,狼煙,狼旗等等,纔是全書的看點所在。

我對小說中人與狼鬥智鬥勇的大量精彩片斷很感興趣,我看陳陣鑽狼洞,掏狼崽,撫育小狼的經歷,也大爲感動。書中所寫的那個小狼在人的圈養之中始終沒有放棄生的希望,在爲自己的生存做掙扎,狼那種桀驁不遜,寧死不屈的性格一直貫穿着整部文章當中,當主人公陳陣要帶着小狼去另外一個地方的時候,幾輛牛車在拽小狼脖子上的項圈,而小狼卻後腿蹬地,前爪深深的插在土裏面,脖子上已經滲滿了血,項圈幾乎要勒斷了了小狼的咽喉,可是他仍舊在反抗着這種受制於人的命運,狼鬃也根根豎起來了。

作者用自己的筆觸通過對一隻被“圈養”的小狼描寫含蓄的展現着整個蒙古草原狼的精神,而這種精神也在以狼爲圖騰的遊牧民族身上充分的展現出來,成吉思汗率領蒙古人橫跨亞歐大陸,有着一半犬戎血統的唐太宗李世民建立的開元盛世,努爾哈赤率兵入關建立大清王朝……

這些推動着歷史發展的人們身上都充分的展現着狼性,也正是這種狼性使中華民族不斷的進步着,當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其他三個漸漸淡出人們視線的時候,中華民族的五千年的優秀歷史依舊保留下來並將繼續延續下去。狼用它的智慧在這個草原上爲自己謀求生存的空間,用它的勇敢頑強繼續着這個種羣的延續,人類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民族的昌盛不也需要這種智慧,這種精神嗎!也許這就是狼性和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共性所在。

對於狼性的優點,無論是中國的還是世界的學者已經研究了很多,如:狼性銷售法則,狼性管理法則等都是借用狼的生存智慧來爲人類服務。在中國已經有很多的企業家已經開始採用狼性的管理,如華爲任正非,巨人集團的史玉柱等。曾經被議論的滿天風雨的牀墊文化就是來自要造華爲狼圖騰的華爲公司,但是議論歸議論,華爲的生存依然是值得我們去尊敬的。

追究狼性的根本原因,我想應該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優勝劣汰,使得狼進化的更加富有傳奇色彩。因爲巨大的生存壓力,生存競爭,使得狼的優點更加的突顯出來,並一代代的傳承下去。對於人類來講,有更多的生存競爭壓力就會做出更多常人不可能想象的事情。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更是如此。

越是有危機感的國家的民族,他們的骨子裏面就越會有拼搏精神,更具有狼性,此刻,我們是否是想起了我們古代先人孟子的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而這種拼搏精神,這種狼性正是推動着社會進步的 強大動力,落後就要被捱打,人類社會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同自然界其實是一樣的,競爭其實對於我們來說只是弱肉強食的婉轉說法,這樣看來,只有具備這種狼性才能使我們中華民族在世界之林中立於不敗之地。#p#副標題#e#

也許你會認爲可以把我所說的狼性概括爲一種永往無前,不屈不撓的精神,但是單單這樣認爲確又太過狹隘,在這狼性的背後也隱藏着其他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去借鑑。

篇五:《狼圖騰》讀後感

=====================

看《狼圖騰》這本書,給我最深的感觸便是,在那個充滿血腥的年代爲什麼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竟然僅用區區十幾萬騎兵就能橫掃歐亞?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帝國呢?答案就是千萬年來,遊牧的草原人和草原狼,在騰格里這方神氣的熱土上時魂歸時,怎樣來到的草原,去時草原還是怎樣。能摧毀幾十個國家巨大城牆城堡和城市的草原勇士的生命,在草原上卻輕於鴻毛。最後完全迴歸於大自然的。他們彼此缺一不可,當肉體的生命消失後,終於與草原完全融爲一體。

幾乎在每一個漢族人心中,狼都是狡猾、貪婪、殘忍、醜陋的化身,老虎也獵殺動物,也吃過人,大家卻說那是王者風範,威風凜凜,高大威猛,五彩斑斕……多少美麗的形容詞都給了其他猛獸,這對狼也是一種歧視!

原因很簡單:狼對漢族的威脅超過任何一種猛獸,比猛虎、獅子、熊、豹都來得兇猛,來得氣勢洶洶,具有人類纔有的攻城掠地的實力。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國人對待對手的態度,對於最有威脅的對手沒有給予應有的尊重,而是對其詆譭和謾罵,以致長久以後,當狼民族衰退以後,歷史的真相被湮沒在滾滾黃沙之中。但狼對人類的教導卻是永遠無法被湮沒的。

狼做的事情之所以會十拿九穩,是因爲他們做每件事情前都會先想好策略。

《狼圖騰》很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它向我們展示了草原狼豐富多彩的殺敵方法。開篇就是一個草原狼圍捕黃羊的大戰役,波瀾壯闊,縱橫捭闔,動靜結合,一氣呵成。真正的作戰時間不過十幾分鍾,但作戰前狼羣耐心的伏擊、精妙的設圍、細緻的觀察,營造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緊張而又亢奮的氛圍;而作戰時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掉還有戰鬥力的黃羊而擊其餘部分的智慧,頗有些卑鄙卻極其實用的狼抓黃羊的絕招,又讓我們拍案叫絕,讚歎不已。這動靜之間,卻將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組織性和紀律性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狼的智慧也是非常驚人的,幾乎可與人媲美。在生活中,他們會運用各種各樣的本領與智慧來克服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狼的本領狼的智慧也不是從來就有的,它們也是在幾千年艱苦的草原生活中磨鍊出來的。變幻莫測的草原氣候、惡劣的草原環境、各種動物的逃生本能還有來自人的巨大威脅,使得狼始終生活在險境之中,隨時都處在被餓死、凍死、打死的境遇中。

人不是狼,狼的各種策略也是在艱苦的鬥爭中磨鍊出來的,但我們的確可以從狼身上借鑑很多東西,但學習草原狼也不能拘泥於具體的戰術,而是要鍛鍊自己勤于思考、善於應用策略的能力。

主動的去觀察和學習,積極的思考,在面對不同的情況時採用不同的方式,在實戰中磨鍊自己,這就是狼的智慧源泉。

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只要你有絲毫的放鬆,就可能會被社會淘汰,這很像狼羣生活的大草原,公平而又殘忍。所以我們也得有狼的危機意識,嚴格要求自己時時給自己加壓,正如張瑞敏所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往往不利的形勢更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背水一戰”,“破釜沉舟”,正是這個道理。

狼之所以可怕是因爲他們是野獸中最有集羣優勢和團隊意識的動物,一條狼是一個優秀的單兵,而一羣狼就成了一支牢不可摧的特種部隊,在《狼圖騰》裏,作者親眼見到的狼識天文懂地理能看雲知道天氣,組織打圍,在戰略戰術上都是無懈可擊,再加上堅忍的意志,實在是太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