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K 次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2018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寄語: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每個節目都很精彩,主要以“創造向未來”爲主題, 圍饒“夢想、奮鬥、探索、未來”爲我們所有的中小學生獻上了一堂生動且有意義的教育課,深受鼓舞。今天小編分享的是2018年最新的《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僅供鑑賞!

1.創造出未來

=========

觀看了今天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再一次感嘆人類的創造能力。因爲創造,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因爲創造,我們的生命更加精彩;因爲創造,我們才擁有美好的未來。

倉頡造字,爲人類之間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條件;蔡倫造紙,爲人類優秀的文化遺產提供了傳承的條件;愛迪生造燈,爲人類在燈光下工作學習提供了條件。

創新是什麼?創新是人類進步的原因,只有不斷地創新,人類才能進步。

人類的社會從沒缺少過創新。牛頓發現了微積分,創新了數學和物理問題的解決方法;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思想,才使得更多的人得以被重用;亞里士多德提出了“認識萬物的尺度”,創新了哲學的思想。正是因爲有了他們的創新,纔有了物理、數學、教育、哲學方面的發展,才引起了社會的變革、社會的發展。

大禹治水,創造性地使用了“改堵爲疏”的方法,使得黃河流域的經濟得以發展;諾貝爾獲獎者黑格、白川英數、馬克迪亞米德發明了導電高分子、有機半導體,使得人類看上了彩色電視機;貝爾發明了電話,使得人類從此可以遠程通話,方便了人類之間的交流,使生活更加美好。只有創新纔會使社會進步,縱觀歷史,哪一次重大的變革沒有創新呢?哪一次進步能沒有創新呢?

總而言之,創新會使人類生活更加美好,推動社會的進步、歷史的發展……

2.夢想創造未來

==========

每到開始播放《開學第一課》的時間,我就早早守在電視機旁,來觀看這激動人心的《開學第一課》。

在今年開學第一課節目中,成龍大哥寄語學子:未來需要夢想我們生活在一個每天都發生奇蹟的時代,創造精神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桐晶阿姨,撒老師讓一個小女孩在出題版上隨便寫了七八組位數,大幕一閃而過,我心裏想:這什麼算法,這麼快。但王桐晶阿姨居然全對了。王桐晶阿姨道出了祕訣:就是通過不斷的練習,我12年訓練生涯,演算過的卷子可以鋪一百間教室。如果想要有更好的未來,不能放棄對大腦的開發。她的演講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更讓爸爸讚不絕口。

第二位是俞敏洪叔叔,他講了自己少年時代的故事。那時俞老師的目標是他們那裏的師範學校,第一年,他英語只才了39分,第二年,英語考了55分,。第三年居然考上了北京大學。那時候俞老師還在勤勤懇懇的種地種菜。俞老師是高考改革後“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代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挫折是命運的“磨刀石”,創業初期一次次失敗、但他堅持不放棄,都成爲他的生命一路走來最寶貴的財富。

最驚醒動魄的有趣的當屬王源哥哥的無殼孵化小雞實驗了。只見王源哥哥順利把前面的準備工作做完了。但到了倒數第二步時,只聽“砰”的一聲響,小雞死了,苪磊老師而心地一次又一次的教導,終於功夫不負人,王源哥哥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站起來,終於成功了。“我們一起以科學精神、實踐精神和創造精神去探索未來!“他說道。

《開學第一課》,你教會了我許許多多的知識,在“創造精神”指引下,我們大膽想象,勇於探索,堅持奮鬥,不斷實現個人的目標和國家的進步。我期待下一次你的到來。

3.創新讓生活進步

===========

觀看了今天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對科學創造的意義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對實現中國夢更加憧憬和期待。

從人類學會直立行走開始,從人類學會製造並使用工具來幫助自己開始,人類的文明便拉開了帷幕。於是,人類便開始不斷地創新,創新科學技術,創新政治制度,創新文學藝術,創新成爲人類文明的助推器。

科技創新,讓我們的生活學習更便利。

以書籍的演變史爲例。三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造。爲克服甲骨文材料不易得的缺點,春秋戰國時期發明了竹簡和木牘。爲克服竹簡木牘笨重的缺點,春秋末期人們發明了輕便的帛書。絲絹價貴,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用破布漁網樹皮製成既輕且賤的紙,手抄紙書飛入尋常百姓家。唐朝發明雕版印刷術,大大提高了制書效率,降低了書的成本。如今,縮微圖書越發微小易存,整個大英國書館的所有藏書,可保存在指甲蓋大小的電腦芯片上。

制度創新,讓我們的社會更進步[]。

從早期的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發展爲如今的彩電、電腦、汽車等等高科技產品,科學正悄悄地改變着我們的生活。網絡帶來了信息時代,通訊帶來了便捷溝通,我們在享受這些便利時也面對着科技的挑戰。在科技改變我們物質生活的同時,我們更爲看重的應該是科學帶給我們的挑戰與機遇,以及精神追求的改變。

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棄家庭乃至生命於不顧,追求探索着真理。楚國的屈原,漢代的蘇軾,唐代的杜甫,宋代的岳飛、陸游,清代的林則徐,無一不是以國家責任爲重的典範。中華民族正是由這些脊樑支撐着,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我相信,我們的祖國將會不斷地發展和創新,我們的祖國也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4. 創造向未來

==========

在9月1日,這一天,我們雖然沒有去上學,但是距離開學還有不到24小時的時間,我們打開電視,看中央一臺,看《開學第一課》,這一個節目,這一個節目已經連續播出了十一年了,每一年都有一個新主題,今年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

在這個《開學第一課》上,我最敬佩的人是——成龍,他從一開始,就夢想着當演員,他堅持着自己的夢想,發奮學武,從一個“跑龍套”——“中國名片”,從一開始當“死屍”羣衆演員——主角。他在拍攝電影的時候,受過很多傷,還有一次從十五米的樹上掉了下來。但是他依然堅持着。傳達着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成龍的故事讓我知道了每一個人都有着自己的夢想,只要爲自己的夢想去努力,去奮鬥,就能實現夢想。

在後面的節目中,玩兒了一個遊戲,哪的場是用過期了的澱粉與水混合而成的,把它變成了“白洋澱”,讓小朋友或者大人,站在“白洋澱”上,在腿上綁上一個氣球,誰捏爆了對方的氣球,誰就獲勝。站在“白洋澱”上穩、準、狠才能在“白洋澱”上獲勝,否則一不留神,就有可能陷進去。

還有一位攝影愛好者——解海龍。他講述了自己與照片的故事,介紹了照片中艱苦的孩子們——“大眼睛”“小禿頭”和“大鼻涕”。如今他們已經長大成人了。

“大眼睛”他們也來到了現場,分別表達了自己對解老師的敬愛。解老師不僅實現了自己的攝影夢想,也用自己的照相機幫助了孩子們。

C919的總設計師吳光輝也來到現場,這個c919的最大巡航高度是12100米,最大航程是5555公里,機身長度38.9米,翼展35.8米,有效負荷20.5噸,載客168人,最多可乘坐190人,研製時間2008年,首飛時間2017年5月5日。

就在最後,又做了一個“無殼孵化小雞”的實驗,王源總是把雞蛋打碎,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終於成功了。

創造改變科技,科技改變未來,未來改變自我,只有爲了夢想去努力拼搏,努力奮鬥,才能不被未來改變,才能實現夢想。

5.科學創造的魅力

===========

《開學第一課》終於播出啦,每年的主題都不同,今年的主題爲“創造向未來”,由此也引發了我的深思。

每當我遙望繁星點點的夜空,那茫茫夜空總使我產生一種神祕感,它那深邃、遙遠和無窮無盡讓我產生無限的遐思……

在我國古代科技還不發達的時候,就有天上人間的傳說,幻想着天上有皇宮、有玉帝、有王母娘娘、有天兵天將……《西遊記》中描述的孫悟空一個跟頭騰空而起十萬八千里,翻山越嶺不在話下,這就是人們在幻想着人能夠上天,而且能在極短的時間裏飛出很遠的距離。在當時科技還不發達的時候,人們只能憑空夢想。而隨着科技的發展,夢想變成了現實——有了飛機、人造衛星、宇宙飛船,上天的目的實現了,這就是科技帶來的今天。科技在進步、人類文明在發展,這就是科技創造的未來。

科技在社會發展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它總是在崎嶇的道路上,懷抱着一些微小的希望,伴隨着無數次的失敗和希望才帶來了成功的喜悅。科技使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在車子出現以前,人們遠距離運送物資或長途跋涉,都是靠人的兩條腿和肩拉背扛的。後來出現了牛車和馬車,這樣就減少了許多人力、物力。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汽車、火車。蒸汽機的發明使火車出現在了人們的面前,這以後,人們大量繁重的物資運輸已是輕而易舉的了。

隨着微電子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正幻想着把電腦芯片植入人的大腦中。美國布朗大學最近進行了一項實驗:首先訓練3只猴子,使它們學會利用遊戲手柄控制電腦光標的技術;然後把微小的電極接入猴子的大腦皮層。確定了猴子操縱電腦光標的“想法”與其產生的腦電波之間的對應關係。當他們拿走遊戲手柄後,猴子產生的腦電波被轉化成相應的操作命令,電腦光標隨即作出響應——大腦控制電腦的實驗取得了初步成功!

到目前爲止,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遠距離通訊、微電子技術、電子計算機以及生物工程的發展,都使人類對科技的發展有了新的認識——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科技能征服、改造大自然,科技能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一次次的進步讓我們感悟科學創造的魅力和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