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電視劇二十不惑精彩觀後感影評

電視劇二十不惑精彩觀後感影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電視劇二十不惑精彩觀後感影評

電視劇二十不惑精彩觀後感影評

導讀:每天收穫小進步,積累起來就是大進步;每天收穫小幸福,積攢起來便成大幸福。下面是本站小編爲你精選的電視劇二十不惑觀後感影評。

電視劇二十不惑精彩觀後感影評

電視劇二十不惑觀後感1

《二十不惑》播出才兩天,就獲得了不錯的反響,CSM59城收視率全國第一,整體口碑也頗爲理想。近年來青春劇並不少見,《二十不惑》有什麼獨特的地方?

不狗血的青春劇

我們經常說“青春劇”的概念,但“青春劇到底是什麼呢?反映青少年學習、生活、情感以及初入社會這幾個階段的困惑、迷惘、探索與成長的電視劇,都可以稱之爲“青春劇”。早在1990年,《十六歲的花季》就拉開了國產青春劇的帷幕,至今爲止,“青春劇”已經走過了三十年的嬗變,青春劇的題材不斷豐富,內容也經歷了不斷的嬗變。

這幾年來,青春劇創作再次迎來新的一輪高潮,但青春劇井噴式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方面是不少青春影視劇過於想要營造“青春+狗血”的風格,但展示出來的青春因浮誇、狗血而顯得過於虛浮了,在具有了足夠的戲劇性、衝突性的同時,失去了最爲寶貴的“真實性”。這類狗血青春劇用一句話形容就是,各種多角戀、各種花式作死、各種劈腿、各種yp、各種墮胎,最後主角說:“我們的青春最終輸給了現實。”然後把自己感動的一塌糊塗。但作爲一個普通、平凡的年輕人,這些情節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心理層面上共鳴。

另外一種青春片,走的是“懷舊路線”。劇情常常是一羣穿着校服的少男少女在考試、分班、做作業、談戀愛;始終都是用正在“搖頭”的電風扇、收音機、周杰倫或哪個明星的磁帶盤和海報來營造懷舊感。這一路數很快也就陷入了套路化和同質化的瓶頸。

相較之下,《二十不惑》則是現實題材,回到了寫實路線。該劇在創作上與時俱進得多,它關注的是95後的青春體驗,具有更加強烈的“當下感”。

故事還要從“華南財經大學”的一個寢裏四名性格各異的大四女生講起:

姜小果(卜冠今 飾)最像芸芸衆生中的普通人,家境一般,顏值一般,做什麼事都勤懇認真,性格溫和謹慎,也有正義果敢的一面;

羅豔(李庚希 飾)是個喜歡打遊戲和看漫畫的宅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悠哉樂哉,自由又散漫;

段家寶(董思怡 飾)是個富家女,熱衷於追星,“心寬體胖”;

樑爽(關曉彤 飾)內心真誠善良,但外表高貴冷豔,乍一看有點高處不勝寒。因爲與富二代戀愛,她早早搬出寢室在外租房,因此一開始與其他三個舍友關係疏離,羅豔甚至還把宿舍的無線密碼改成了“但願樑爽不會再回來”的首字母……

四個女性個性鮮明,同時又都是“典型人物”,反映了性情不同、追求不同的大學生羣像。

《二十不惑》值得稱道的,不僅僅是它對典型人物的提煉,更在於劇情善於利用大量細節去塑造人物。

比如第一集的主題是“愛錢有沒有錯”,通過姜小果的一次“催債”風波,不僅反映了大學生活的一個橫切面,姜小果的個性也在風波中得以展現。

姜小果家境一般,平時省吃儉用,日子過得摳摳搜搜的,爲了攢錢換手機,牙膏都要摺疊起來用。她向同學王薇要上學期向自己借的300元,王薇答應等助學金髮下來就還給她。幾天後,王薇拿着助學金買了新衣服,姜小果便向王薇提起還錢的事情。王薇非但不還錢,還在大庭廣衆之下裝可憐示弱,惹得周圍的人都以爲是姜小果在欺負王薇。

之後姜小果再次碰到王薇在鞋店裏買鞋,她徑直把錢拿走了。面對王薇的惱羞成怒的指責,姜小果霸氣又解氣地回懟:“你示弱你就有理了?我是有能力支持你三百塊錢,但不代表我有義務啊;善良是要求自己的,幹嘛綁架別人啊。”

作爲觀衆,直觀地看到這個長相平凡、個頭小小的女生身上那種堅韌和不屈的能量。她雖然不富,但她自尊又體面;她雖然溫和善良,但也不是那種沒有原則的老好人。

在第三、四集中,樑爽被“小三”了。雖然心碎,但她並不願意在室友面前表現出自己的軟弱。第四集中,前男友把樑爽的東西全部寄回了學校,樑爽想把東西拿回去,袋子裏的東西卻散落在地上,樑爽沮喪地在地上撿着東西。忽然她聽到自己的三個舍友有說有笑地回到宿舍,趕緊躲到角落裏,她不想讓舍友看到自己狼狽的樣子。

樑爽個性的要強,失戀後卻無處訴說的孤寂,經由這個細節就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了。

正因爲有了這些細節,《二十不惑》在戲劇性和日常性之間做了較好的平衡。它雖然沒有什麼脫離實際、大灑狗血的戲劇衝突,但劇中又充滿了類似提煉自真實生活、有着好看起承轉合的細節,比如姜小果從不耐煩到耐心教媽媽使用微信提現、姜小果上班第一天自我介紹時周圍都是學霸帶來的窒息感、介紹領導時大家不約而同地“腐”了等等,讓人感覺到“人間真實”。它們既保證了劇情的流暢性和可看性,也可以收穫更多觀衆的情感共鳴。

立足於人物成長

二十歲正是一個敢拼敢闖、無所畏懼的年齡。很多人對劇名所謂的“不惑”有爭議,但我認爲,“二十不惑”並非真的“不惑”,而是一種敢於嘗試甚至勇於試錯的姿態,“不惑”代表的是一種勇敢。

《二十不惑》拓寬了青春劇的視域,劇情不僅僅是侷限於校園,也直面現實問題,展現準畢業和剛畢業的大學生進入社會時所遭際的來自工作、情感與生活的矛盾與齟齬,描摹她們是如何在困難中勇敢成長的。

因此,不同於某些青春劇總把主人公刻畫成“完美人設”——人物在扁平化的同時也失去了成長空間,《二十不惑》中的幾個主人公是更真實的人,她們都不是完美的,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她們最終都會在不足中成長。

比如第二集“底線這件事”,就聚焦了姜小果即將步入社會時經歷的第一次考驗。

姜小果因爲工作採訪需要,和戀愛網站上的男子相親。相親男幾次變換地點,把姜小果約到一個影咖。始料未及的是,她遇上的相親男,竟然是公司裏新來的郭主管,郭主管沒見到姜小果正臉時還對她動手動腳。姜小果本來是要直接報警的,可她反倒擔心起來了,因爲現在是她轉正的關鍵時期,如果郭主管爲了這個祕密而不給自己轉正就糟了。

第二天一早,姜小果就想着該怎麼向郭主管表忠心。郭主管剛好聽到了姜小果的話,他表示只要姜小果守口如瓶,他便會給姜小果轉正,他還給了姜小果和他一起出去採訪的機會。

之後在會議上,同事無意間在相親軟件上看到了一個很像是郭主管的賬號,紛紛猜測是郭主管。郭主管很緊張,這時姜小果主動站出來“頂包”。她想着,這次幫郭主管一個大忙,郭主管一定會讓自己轉正的。郭主管第二天果然就找了姜小果,讓她去辦轉正手續。

遭到領導鹹豬手了卻選擇忍氣吞聲,爲了獲得轉正機會,主動拍領導馬屁、當領導馬前卒。這是姜小果懦弱的地方[]。但姜小果的懦弱還是能夠獲得觀衆“理解的同情”,她的出身決定了她的侷限性——她家境太普通了,她太需要這個工作了;她馬上要轉正了,如果失去工作就功虧一簣……

好在姜小果並沒有像她自我吐槽的那樣“我的底線深不可測”。在她發現郭主管其實有老婆孩子後,她憤而將郭主管的醜事告訴他的妻子,並在第二天勇敢選擇辭職。

“搞定工作沒什麼了不起的,搞倒一個渣男纔有成就感”,既體現了人物的成長,也讓我們看到了底線的價值。

有職場上的成長,也有思想與情感上的成長。第三集經由樑爽的失戀,探討了“顏值即正義?”的主題。作爲資深美女,樑上一直享受着顏值高帶來的“便利”,比如她與富二代戀愛,比如她不是金融系的學生卻能競爭過姜小果。因此她對“顏值即正義”深信不疑,別人的“一萬個小時”用在學習上,她用在保養上,以爲這樣就可以無往而不利。

可直到被“小三”,直到發現前男友的未婚妻是哥倫比亞大學的高材生,比自己還優秀,她這才醒悟過來:顏值不是一切,衝着她的顏值來的也說明她隨時可能被取代。雖然在情路上摔了一跤,但樑爽也會因此成長。

《二十不惑》很寫實,不狗血;立足於人物,刻畫人物成長,喪中又帶燃。

當下又是一個畢業季,幾百萬的大學生即將離開校園步入社會,開始他們全新的人生旅程。《二十不惑》之於他們就像是一個告別的禮物——裏頭有關於大學青春里美好或不美好的一切;同時更是一個美好的祝福——青春就應該無畏,大膽去闖,努力地去成長吧!

電視劇二十不惑觀後感2

當我看到港大畢業生極其裝逼地說自己考了CFA level 1的時候,我就知道編劇不懂大學生求職,更不懂金融業大學生求職。

或許,編劇知道國內金融業只看cpa核心科目覺得cfa二級以下都是水貨嘛?本科生考了一級是可以,但裝逼地拿出來說,港大畢業生,你可能需要再深造一下?

或許,編劇知道如果你想把普凌資本吹的牛一點,就該知道稍微牛一點的都卡學歷卡學位嘛?

或許,編劇知道如果你想去投資部,本科生也好研究生也好,沒幾個月半年相關實習經驗連簡歷關也過不了嘛?實習了半年的金融編輯,他過的應該不是簡歷關,而是爸爸關吧?

或許,編劇你知道沒畢業不能轉正麼?只能籤三方,只能等到拿到畢業相關證書後才能籤勞動合同?

或許,給姜小果同學面試安排上正裝會好點?

姜小果的求職成功讓我想起來n部電視劇裏女主求職的影子,和麪試官有誤會、通過自己死纏爛打贏得工作。怎麼?是優秀的學生正常的求職,過五關斬六將憑藉實力拿到工作,不值得拍麼?求職那一塊,表面寫滿了勵志,但依舊脫離了真實情況,給現在的求職學生一種錯誤示範。我可以不優秀,我只要在面試後足夠死皮賴臉就行了。

如果真的想寫青春求職,爲什麼不能真實點?

只是困難求職的應屆金融畢業生對求職的吐槽,對電視劇的吐槽而已。

電視劇二十不惑觀後感3

正值七月大學畢業季,看這樣一部講述當代大學生畢業、求職、邁向社會的劇,可謂相當應景了。劇中四位女大學生在這個階段所遇到的種種,對於每一個從畢業季走過來的你我而言,相信都會是感同身受,彷彿又回到了那段夾雜着希望、憧憬、失落與迷茫的時光。在這四位個性與經歷完全不同的女生身上,每一個人都能多多少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產生屬於自己的共鳴,而她們在劇中的種種喜怒哀樂,不正是曾經的你我嗎?

毫不誇張地說,畢業季就是人生的一個十字路口,那個階段,每一個或者輕易、或者慎重作出的抉擇,都很有可能影響到我們的一生。所以,當看到劇中的四位女主角的每一次選擇時,相信我們每一個過來人都會非常有共鳴:“對,就應該這麼做”、“不,千萬別這麼做”。突然之間,我們也擁有了“過來人”的口吻。

其實從小長輩們就喜歡教育我們:“等你長大就明白了”、“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等等不一而足,無一不是想告訴我們:有些東西也只有經歷過纔會真的明白。畢竟作爲一個也從二十幾歲、大四畢業季走出來的人,應該都深有體會:誰的青春不迷茫呢?迷茫纔是青春的常態啊!

而當我看了幾集之後才恍然大悟,這部劇更多講述的並非青春中的迷茫,而是這幾位少女如何從對前途的迷茫中走出,樹立屬於自己、也適合自己的人生方向。是的,“適合自己”這一點非常重要,從自己和身邊人的經歷中我們其實不難看出,光是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很多人都要花上很多時間,走過很多彎路,甚至當他們終於明白了的時候,卻發現已經過了那個有勇氣改變的年齡。

關於這一點,劇中有一個小細節看起來不經意,卻着實讓我感觸頗深。關曉彤飾演的樑爽把想換工作的想法告訴了奶奶,奶奶對她說:“什麼工作都一樣,奶奶當年剛進廠的時候如何如何,現在不也?”

相信在聽到這套話術的時候,大家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從這裏那裏多多少少都會聽到過,於是它逐漸變成了一句無可辯駁的職場真理,成爲每一個沒有勇氣認清自己,更沒有勇氣改變自己處境的人的心理安慰劑,成爲他們爲自己的軟弱和惰性,以及看似無能爲力的失敗找的一個藉口。

可內心深處,我們都明白:怎麼會都一樣呢?而且奶奶們說這句話的背景是,他們的年代除了接受命運的安排,或許並沒有太多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可放在當下,如果你依然奉這樣的話爲聖經,那就註定一隻腳已經踏入失敗的大門了。幸運的是,樑爽的奶奶並不像大多數老年人的思想那般保守,在講述完自己的經歷之後,她又接着說道:“如果你很想換工作的話,奶奶也是支持你的,開心最重要,一定要開心。”

這就涉及到了工作中的“開心”二字。有人會說你太天真了,工作怎麼會開心呢?工作本身就是不開心的。這話雖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實則是一種非常消極的想法,因爲這裏所謂的“開心”其實是一種廣義上的“開心”,而非只是簡單的每天可以讓你開懷大笑的“開心”。這就又回到了文章開頭的“認識自己”和“適合自己”,同時也是這部青春輕喜劇能給我們帶來的最大啓示。

正如三個女生第一天工作結束後劇中出現的那句獨白:“初次見面請多關照,可這陌生的世界卻告誡我們:初次見面,你在這裏微不足道。” 從學校裏的天之驕子到初入職場不諳世事的小白兔,相信每一個剛工作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心理落差,一份看起來可以給你帶來金錢和地位的工作,背後卻是他人看不到的繁瑣與壓力。

也正因爲如此,唯有認清自己,找到適合自己,同時也是真正熱愛的方向,才能夠發揮自己的潛力和創造力,才能夠得到滿足感成就感,也才能抵禦這份枯燥與孤寂,這也纔是奶奶口裏真正的“開心”。

所以,光是從這一點上,我們就不得不佩服劇中這四位女孩,儘管她們的性格、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迥異,但在“認清自己”和“找到適合自己做的事”上她們都非常堅決,也很真實 。

先說樑爽。她一開始也不過是隨波逐流,找了一份四平八穩的白領工作,甚至爲自己長得好看而在找工作中佔便宜而沾沾自喜,可她很快就開始反思:這樣的工作是否適合自己?在發現自己更感興趣的事情之後,她很快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在咖啡廳裏、在衛生間裏、在公交車上,時時刻刻都在練習錄視頻,爲了把視頻做得更好,她努力看各種教程,還“不惜”請別人幫忙。

“富二代”段家寶好像每天只會吃喝玩樂追星,在大多數人眼裏這樣的她一無是處,然而這些看似不務正業的經歷,也讓她變成了一張真人版的美食和旅行地圖,對哪裏好吃哪裏好玩了如指掌,對娛樂圈明星如數家珍,對飯圈生態更是研究透徹,再加上大大咧咧的性格,反而讓她在經紀公司如魚得水,當然她能找準定位拿下這份工作,還時要感謝好朋友姜小果的鼓勵鞭策和推波助瀾。

這就說到另一位主角姜小果了,可能相比天生麗質的樑爽和家境富裕的段家寶,姜小果這個角色會讓更多人感同身受——出生於小城的普通家庭,家境、外貌、才華和學歷都是普普通通,但依然一心想着出人頭地。當然,還有她的勤奮和任勞任怨也是很多小城出來的孩子們身上的標籤,不過她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會洞察人心,鍥而不捨,自我表現以及社交能力(劇中金世佳的評價:愛social),這也是她能夠在滿是高學歷的公司立足的原因,而這些東西就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了。姜小果深知自己這一點,不但把它在自己的工作中用到了極致,而且還用在了幫助朋友身上。

劇中4-8集主要就是圍繞着石頭的公交車事件展開的,其實和另外幾人相比,她可以說是最迷茫的一個了,在這件事發生之前,她每天都是渾渾噩噩生活中只有遊戲,選擇考研也只是爲了接下來三年沒人打擾繼續打遊戲。但這件事——包括在公車上對待色狼的做法,以及後續事件面對外界的討伐,都讓她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對於生活你做不了一輩子逃兵,很多時候你必須主動出擊才能改變自己的處境。相信接下來在面對自己的人生時,她不會再只是消極逃避。

所以,看過這部劇我最大的感觸便是:若是你能夠早一天認清自己,找準自己的定位,那就能早一天來到“不惑”的境界,如果你在二十歲就做到了這一點,那麼你已經跑贏大多數人了。可惜的是我早已度過了二十歲的那個年齡,而人生卻沒有重來的機會,但又有什麼關係呢?每個年齡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迷茫,當然也就有自己的“不惑”。

最後必須說的是,“公交車事件”實在是本劇前半段的驚豔之筆,一個看似簡單的故事卻反應出了當下很多深刻的社會問題。比如石頭媽媽的態度,不正是“誰讓你穿這麼暴露,活該遭遇鹹豬手”這種論調的另一個版本嗎,孤立看來很說教,但是放在劇中前因後果飽滿的情況下就更能顯示出其荒謬。

另一點則非常貼近當下的生活熱點,讓人拍案叫絕十分有共鳴,那就是關於自媒體新媒體“帶風向”的問題。在大家早已習慣只看140字新聞和一分鐘段視頻的當下,還能期待什麼嚴肅的新聞報道呢?於是各種不問青紅皁白、斷章取義、添油加醋紛紛襲來,再配以鍵盤俠們立場先行的口誅筆伐,甚至傳統媒體也只能被綁架而美其名曰“順應民意”,於是各種冤假錯案就變得在所難免。

目前追到了第八集,對我來說,一部青春成長輕喜劇對當下社會現象會有這樣深刻的反思,真是實屬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