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成功勵志 > 《功勳》電視劇觀後感精選3篇

《功勳》電視劇觀後感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篇一:

《功勳》電視劇觀後感精選3篇

電視劇《功勳》自9月26日播出以來,無論是演員的演技,還是品質內容都收穫了觀衆的一致認可。看到豆瓣開出了9.0的高分,很哥忍不住感嘆:這支電視劇的“國家隊”果然不辱使命。

如今,《功勳》已播出過半,觀衆的口碑依然是不斷攀升的狀態。一位有品的網友這樣評價說:該劇不僅讓觀衆看到了爲了祖國和人民奮鬥的功勳事蹟,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奉獻一生的功勳精神,這樣的電視劇應該多拍。

看到這位網友的評價,很哥真的好想大聲說一句“你不是一個人”。有一說一,電視劇《功勳》除了導演給力,主演陣容強大之外,這部劇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將嚴肅枯燥的故事講述得喜聞樂見,老少皆宜。另外,在已經播出的四個單元中,八位黃金配角也同樣奉獻了高光演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第一單元:《能文能武李延年》,導演—毛衛寧,主演—王雷

1、邵汶—劇中扮演三營長,畢業於上戲,1975年出生,46歲

不知爲什麼,三營長一出場就給觀衆留下了特別好的印象。可能是三營長眼神中的堅毅,也可能是他雷厲風行的作風,總之邵汶扮演的三營長絕對是劇中非常出彩的配角。因爲扮演者邵汶的表演既做到了張弛有度,又不虛張聲勢,所以憑藉出演三營長這個角色,邵汶成功圈粉了。

邵汶畢業於上戲96級表演班,和聶遠、郝蕾是同班同學。雖然名氣和兩位同學比起來差點意思,但他絕對配得上黃金配角的稱號,在《黑冰》、《京華煙雲》、《歡天喜地七仙女》、《我們都要好好的》、《將軍在上》等熱播劇中,邵汶都出演過重要角色。

2、魯諾—劇中扮演羅厚才,畢業北電,1987年出生,34歲

羅厚纔是劇中的小人物,不僅擅長狙擊還喜好研究各種武器。從開始時的落後到成爲英雄,扮演者魯諾把羅厚才的成長過程演活了,同時在劇中的東北話和口頭禪更是起到了強化角色感染力的作用。

估計有不少觀衆已經認出了羅厚才的扮演者魯諾,在於和偉主演的《巡迴檢查組》中他曾扮演過紈絝子弟張一葦,這個角色和戰鬥英雄羅厚纔是不是反差挺大呢?雖然魯諾是一位年輕演員,但演技還是不錯的,在《老炮》、《百鍊成鋼》、《生逢燦爛的日子》等多部影視劇中,我們都能看到魯諾的身影。

第二單元:《無名英雄于敏》,導演—沈嚴,主演—雷佳音‍

1、王驍—劇中扮演陸傑,畢業於加拿大大學,1978年出生,43歲

王驍扮演的陸傑剛出場的時候給我印象有點不苟言笑,而且還和于敏不對付。不過隨着劇情的深入,你會發覺陸傑是一個非常有人情味的角色,一口流利的南京話不僅聽着舒服,而且還特別接地氣,你是不是也這樣認爲呢?

說王驍是黃金配角,我想沒人會反對。在《巡迴檢查組》、《三叉戟》、《三生三世枕上書》、《光榮時代》、《暴風眼》、《流金歲月》等多部熱播劇中我們都能見到他。雖然出演的角色大多是配角,但在每一部劇中的表現都能收穫好評,這其實並不容易。

2、田小潔—劇中扮演郝所長,畢業於中戲,1970年出生,51歲

《功勳》播出過半,觀衆的口碑不斷攀升,這八位黃金配角功不可沒

田小潔扮演的老郝也是劇中備受好評的配角,一方面是人設討喜,在於敏和陸傑遇到困難時他總能挺身而出;另一方面演員的表演也非常到位,不疾不徐地呈現和表情管理的到位,都讓我們見證了老戲骨田小潔的表演功底。

說起來田小潔也是熱播劇的常客,在《中國式關係》、《楚喬傳》、以及《老酒館》、《沉默的真相》裏,他都有過上佳的表現。不過田小潔給很哥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角色是《黎明之前》中的反派處長李伯涵,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

第三單元:《默默無聞張富清》,導演—康洪雷,主演—郭濤

1、羅京民—劇中扮演孫玉蘭的父親,1956年出生,65歲

羅京民扮演的角色在劇中出場時間加起來也不到五分鐘,但卻奉獻了教科書式的演技。因爲女兒一家要去艱苦的地方生活,他內心十分不捨,所以望着張富清一家人遠去的背影,兩行熱淚眼淚在老人家雕塑般的臉上閃光。這一幕很多網友都忍不住跟着落淚了。原來深沉的父愛如此樸實,我想誰看了羅京民的表演都會由衷地欽佩吧!

對於羅京民,觀衆即便記不住他的名字,也會想起羅京民扮演的角色。他是《士兵突擊》中許三多的父親,也是《我的團長我的團》裏善良的獸醫,還是《山海情》中的老村民。另外,在《隱祕而偉大》中很哥也見到了羅京民,你能說出他在劇中扮演的角色名字嗎?

2、遲蓬—劇中扮演張富清的母親,1960年出生,61歲

遲蓬扮演的是張富清的母親,雖然劇中的戲份有限,但遲蓬老師表演的層次感卻讓人歎爲觀止。和兒子一家人說話時,她是微笑的表情;但孩子們離開後,她的失落和擔心的情緒又呈現出了不一樣的狀態。遲蓬生活化的表演,讓人看不出表演的痕跡,我想這纔是演員應該追求的境界吧!

對於遲蓬,我想觀衆應該不會陌生,在《安家》、《覺醒年代》、《溫州一家人》等影視劇中遲蓬的表現都非常不錯,演技不僅征服了觀衆,還讓她獲獎無數。

第四單元:《黃旭華的深潛》,導演—楊陽,主演—黃曉明

1、王洛勇—劇中扮演於所長,畢業於上戲,1958年出生,63歲

王洛勇扮演的於所長一出場就讓人眼前一亮,強大的氣場非常符合角色的身份。劇中他不僅嗓音低沉,臺詞有感染力,同時眼神的堅定也讓人物的代入感十足。我想很多觀衆都認出了扮演者王洛勇,但資料顯示他竟然已經63歲了,看着也太年輕了吧?

於所長的扮演者王洛勇畢業於上戲,和孫淳、劉威是同學,出演過很多膾炙人口的影視劇,比如在《林海雪原》、《楊貴妃祕史》、《李小龍傳奇》、以及《我和我的祖國》中,王洛勇都有着非常不錯的表現。記得王洛勇還在《虎嘯龍吟》裏扮演過諸葛亮,形神兼備的角色呈現讓很多觀衆都記住他。

2、黃小蕾—劇中扮演春玲,畢業於北電,1981年出生,40歲

春玲是劇中嚴保國的妻子,與陳好飾演的李世英都是都是科研工作者的家屬。雖然戲份不多,但黃小蕾的表演非常自然,一點也看不到她以前角色的影子。

說到黃小蕾扮演過的角色,相信很多觀衆會想起《巡迴檢查組》中的方小靈,也會想到《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的傻姑。另外,黃小蕾還在《武林外傳》、《鹿鼎記》、《知青》等諸多影視劇中扮演過角色,稱其爲“黃金配角”,很哥覺得一點也不過分。

篇二:

國慶假期追豆瓣評分高達9.0的《功勳》,看得非常過癮,非常感動。

《功勳》有八個單元,第二單元是《無名英雄于敏》,于敏大家都知道了,中國的氫彈之父。

其中有這麼一個有趣的情節:

一天晚上,于敏正在在機房工作,突然聽到了一個奇怪的聲音,同事說是自己餓了,肚子叫了一聲。

于敏說不對,馬上起身去查看計算機吐出的長長紙帶:

看了一會兒他說:這兒錯了,從這兒往後都錯了,機器壞了,讓技術員來一趟。

然後就返回座位繼續幹活,注意下旁邊一個人的表情,那是滿臉的不相信:怎麼可能是機器壞了呢?

技術員過來檢查,果然發現一個加法器的元器件壞掉了,替換掉以後,計算馬上就正常了。

這簡直是太神了!人和人的差距怎麼這麼大呢!

于敏看到的紙帶上並不是數字,也不是文字,而是類似這樣的東西:

這種感覺就相當於你看到了這樣的圖:

然後判斷出這裏邊的數據有問題,計算機出錯了,你說牛不牛!

電視劇可能需要藝術化的表達, 根據杜祥琬院士的的回憶,實際情況是這樣的:

核武器的結構有很多層,各種材料爆炸以後,每一個時間點、空間點上,都有它的溫度、速度、壓力、加速度等物理量。于敏突然發現,某個量從某個點開始突然不正常了。

大家馬上去查原因。杜祥琬去查方程、參數,沒有發現錯誤;做計算數學、編程序的人去查原因,也沒發現錯誤。

最後檢查發現,原來一個加法器的原件壞了,換掉以後,物理量馬上就正常了。

于敏厲害的地方在於,對物理規律理解得非常透徹,在浩如煙海的數據中,他一下就能發現這個趨勢不對,那個量錯了。

然後排除方程和參數錯誤,程序錯誤,最後懷疑到了計算機的頭上。

爲什麼能懷疑計算機呢?計算機怎麼可能會出錯呢?

當時中國運算速度最快的計算機有兩臺,每秒運算5萬次。 一臺是計算所研製出來的119,位於北京; 另外一個是在119基礎上仿製出的J501,位於上海,一南一北運行。

別看每秒只能運算5萬次,卻是當時最快的計算機,天文、氣象、石油、核彈等都爭着使用,機時非常寶貴。

于敏組就是因爲北京的119計算機沒有機時,帶隊去了上海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去使用J501。

但是119和J501都屬於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很不穩定,他們的無故障運行時間我沒有查到,可以用夏培肅院士主持研發的107機做個參考,107機連續無故障運行時長超過20小時,這就破了當時電子管計算機的記錄了。

碰到機器跳動,算出來的結果就不對,所以于敏就懷疑J501計算機出錯了。

計算機出錯,就會前功盡棄,浪費很多機時,于敏想了一招,每隔一段時間就把計算結果暫存到磁鼓中,如果出錯,就從最近的計算結果重新開始, 這叫做“取鼓重做”,用這個辦法來減少機時損失。

但這樣一來,機器就離不開人,機器24 小時工作,人也要在一旁睜大眼睛,看着紙帶上打印出來的計算結果。

對程序員來說,可能會好奇,這樣的計算機用什麼語言編程呢?

對不起,連彙編都沒有,更別說Java、Python等高級語言了。

全靠手編機器指令來實現程序,一個二進制位搞錯了都不行。

小夥伴們看看119計算機的機器指令,在這樣的計算機上編程,這簡直不是人乾的活兒。

計算機的操作控制檯只有二進碼的氖燈和扳鍵,和若干按鍵,僅能一人使用,而排定的程序調試時間僅5-10分鐘,大家不得不各施其法來提高編程和上機效率。

在這種艱苦的情況下,于敏等老一輩的科技工作者,依然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努力。1965年10月29日,于敏撥開雲霧,提出了嶄新的思路,讓氫彈構型方向越來越清晰,和團隊形成了從原理、材料到構型完整的氫彈物理設計方案。

理論的突破讓人心情愉悅,笨重的J501計算機也變得可愛起來!時任九院理論部科研室副主任蔡少輝記錄下了當時興奮的情景:

1965年11月1日晚上,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J501機房,在柔和的燈光下,計算組組長湯敏君撥弄着計算機操作檯上的鍵鈕,檯面上的小氖燈在歡快地閃爍着。我和孟昭利蹲在機房地板上忙着查閱紙帶卷,檢查輸入、輸出數據是否有差錯。于敏在一旁拿着計算尺和鉛筆不時地在算點什麼又寫點什麼。

計算機在忠實地執行着主人的指令,它時而發出美妙的旋律,時而又發出數值求解疊代過程中所特有的沉重循環喘息聲。湯敏君說:“你們聽,現在到了最難闖的階段了,能量方程老迭代不出來,得趕緊縮小時間步長!”只見她又在操作檯上撥弄幾下,漸漸地機器又奏出流暢的韻律,人們在喜出望外地交換臉色。紙帶捲上緩緩地輸出令人興奮的數字,一切都是那麼振奮人心!

現在讀到這樣的文字,真是感慨萬千,向老一輩科學家們致敬!

篇三:

1952上海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與夫人李世英相識於1952年。

那一年,李世英第一次幫黃旭華理髮。

此前我從未想到過:理髮也能如此浪漫。

但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

李世英幫黃旭華理髮,這一理,就理了一輩子。

黃旭華潛心研究,從無到有造核潛艇,那也是一輩子。

就這樣,他們兩個人都用自己的一輩子成就了對方。

在這部劇中,黃曉明和陳好的表演都非常到位。

陳好時隔六年復出,真是頂起來半邊天。

而黃曉明的演技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個人一輩子很長也很短,做有意義的事情最重要。

下面我就將《功勳》中,黃旭華篇章的故事概括起來分享給大家。

相信看完以後,你一定會收穫很多。

1958北京

黃旭華與李世英有情人終成眷侶之後不久,就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黃海燕。

這天,李世英剛拿到他們一家三口的全家福,還沒來得及交給黃旭華,黃旭華就被一紙調令調到了北京。

來不及與妻子女兒道別的黃旭華,只能匆匆寫下:臨時出差,勿念。

令黃旭華沒有想到的是,他這一走,那就是好幾年。

由於嚴格的保密原則,黃旭華在能與家人通信時,也什麼都不能說,只能用:“勿念”二字,來表達思念之情。

以至於,李世英後來在與黃旭華通信中,都叫黃旭華爲“勿念先生”。

3面鏡子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而研究國之重器的核潛艇那更是“難上加難”。

由於蘇聯專家的撤走,擺在黃旭華等科研人員面前的那就是從零開始。

很難想象,研究核潛艇的人,居然沒見過核潛艇長什麼樣。

爲了儘快地出成果,黃旭華總結出了三面鏡子,分別是:放大鏡,顯微鏡以及照妖鏡。

通俗地解釋,就是要儘可能地收集一切有關核潛艇的資料,然後再進行研究,最終辨別資料的真僞。

在那個大幹快乾的年代,核潛艇的建設也被提上了具體的日程。

然而科學研究,那必須要按照規律進行,更何況對於核潛艇,當時我們欠缺得太多。

最終在黃旭華等人的堅持下,上級並沒有給核潛艇研製成功定具體的時間。

1962年上海

時間轉眼到了1962年,黃旭華被安排到上海繼續進行核潛艇的相關工作。

儘管他十分想念家中的妻女,但深知工作保密重要性的他,只能過家門而不入。

但不久後,組織上考慮到黃旭華等人的實際情況,還是給他放了一天的假回家。

黃旭華回家後,李世英又給黃旭華理了一次發。

這樣相濡以沫的愛情,真是令人既感動又心碎。

此時的李世英並不知道黃旭華具體在做什麼工作,但她知道:黃旭華做的事情一定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她愛自己的丈夫,她明白:好男兒志在四方。

她愛自己的祖國,她明白:有國纔有家。

所以,她並沒有挽留黃旭華,而是一個人撐起了一個家,默默做好丈夫堅實的後盾。

1966福祿島

隨着核潛艇的研製從圖紙變爲實物,黃旭華也隨着科研所來到了條件極其艱苦的福祿島。

這一次,他不是一個人。

他將妻子李世英與女兒李海燕也帶到了福祿島。

現在的李世英已經知道了黃旭華所從事的事業,她深深地爲自己的丈夫感到驕傲。

她想告訴所有人自己的驕傲,但由於保密原則她又不能說。

這樣的感受,相信每一個“無名英雄”的親人都會有相同的體會

在島上,黃旭華爲自己的女兒改名爲黃燕妮。

至於他爲何要爲女兒改名,劇中並沒有提及。

在我想來,我認爲這是黃旭華覺得欠女兒太多了,他想要當好一個父親,保護好自己的女兒,不想讓女兒像海燕一樣去大海中搏擊。

這就正如他用盡自己的一生造核潛艇的目的是一樣的。

造武器並不是爲了打仗,而是爲了震懾敵人,保衛自己的家國,讓人民安居樂業。

1970福祿島

經過黃旭華,彭士祿等科研人員以及全國相關支持人員的不懈努力,1970年我國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長征一號”成功下潛。

這標誌着:我國終於有了自己研發的核潛艇。

從1958立項到1970,這中間的12年,是何等的艱辛。

當然,這並不是黃旭華等潛艇人的終極目標。

作爲總工的他,在慶祝了成功之後,又開始了“戰略核潛艇”的研製工作。

相比於攻擊型核潛艇,戰略核潛艇那纔是真正的“國之重器”。

1988南海

從1970到1988,又一個18年過去了。

當年因觸電犧牲的餘連長的兒子,也已經長大成人,接過了父親的槍,成了一名光榮的海軍戰士。

戰略核潛艇的研製在黃旭華的帶領下,也進入了最終的極限測試階段。

只有經過了這樣嚴格的測試,戰略核潛艇纔算是真正研製成功。

但在測試其中,所面臨的風險,又是未知而巨大的。

戰士們也都知道風險,但仍然義無反顧地要參加測試。

黃旭華不放心艇裏的100多官兵,決定與他們一起下潛,去接受終極測試。

李世英猜到了黃旭華的心思,她自知反對無用,只能用理髮來表達自己的愛。

終極下潛

黃旭華跟着官兵們下潛,這對全艇官兵來說,那就是一支最有效的強心劑。

儘管黃旭華對自己研製的核潛艇充滿了信心,但漆黑和未知的海底,依然給了他巨大的壓力。

在覈潛艇出現漏水之後,黃旭華沉着冷靜,在堵住漏水後,依然指揮繼續下潛。

就這樣,核潛艇一點點往下,終於下潛到了極限位置。

此時的黃旭華已經全身溼透,這足見當時他面臨的壓力有多大。

潛下去只算成功了一半,浮起來纔是完全的成功。

就在黃旭華在潛艇裏面經歷生死考驗的時候,他的妻子李世英的內心也正經歷着無比的煎熬。

她盼望着自己的丈夫與戰士們都能平安歸來。

最終,黃旭華帶領着官兵們駕駛着我國第一艘戰略核潛艇成功浮出了水面。

從1958年算起,到1988年,我們足足走了30年了。

爲此,黃旭華獻出了自己人生中最好的30年。

2018青島

時間走得飛快,又到了2018年。

黃旭華帶着自己的夫人李世英來到了青島的海軍博物館。

此時,那艘黃旭華花一生心血研發的核潛艇已經解密,就停在那裏,供遊人參觀。

李世英稱這個大傢伙纔是黃旭華的“老伴”。

隨後,李世英讓黃旭華站在潛艇前,她親手爲“他們”拍了一張照片。

總結

黃旭華的一生,都在爲我國的核潛艇事業而奮鬥。

父親病逝,他沒能回家;母親去世,他也只匆匆見上了最後一面。

弟弟感嘆他的勞累,認爲他那些年一定過得很苦。

但黃旭華卻說:自己這一生很幸運。

2019年,黃旭華被授予“共和國勳章”。

2020年,黃旭華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