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治癒書籍《一個人的朝聖》書評精選

治癒書籍《一個人的朝聖》書評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治癒書籍《一個人的朝聖》書評精選

治癒書籍《一個人的朝聖》書評精選

導語:生活,暗流涌動 《一個人的朝聖》是英國女作家蕾秋61喬伊斯的處女作。儘管是第一部長篇小說,但蕾秋的處理是很老練的。本作的文筆看似不溫不火,然而其中涉及到的“生活”,卻充滿着波折。 今天本站小編就爲大家推薦幾篇書評,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治癒書籍《一個人的朝聖》書評精選

書評一

此時我剛剛讀完《一個人的朝聖》這本書,我的心中升起淡淡的憂傷,雷秋?喬伊斯到底在訴說什麼?主人公哈羅德於一個星期二早晨接到一位二十年前的老友奎尼?軒尼斯的一封信,信中說奎尼得了癌症,在貝里克的一個療養院內,那裏屬於英國北部蘇格蘭的地方,而哈羅德此時住在英國南部英格蘭的金斯布里奇。

哈羅德給奎尼寫了回信,但這信是哈羅德自己送去的,經過與一個加油站女孩的聊天,哈羅德突然想走着去貝里克,因爲哈羅德相信只要他走着,奎尼就會活着。因爲這樣一個信念哈羅德從金斯布里奇步行到了貝里克,歷時87天,途行627裏。

但我感覺這不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故事,哈羅德此時已經年邁,在途行的過程中經歷了種種磨難,他回憶了自己過往的生活,在其幼年時就離家出走的母親,酗酒的父親,十六歲時父親丟給他一個大衣讓他離開家,與兒子戴維深深的隔閡和戴維的離世,與妻子莫琳深深的隔閡,導致之後的分居。

這些回憶都深深的折磨着哈羅德,但在途行的路上這些回憶卻常常出此刻他的腦海,在哈羅德離開的這段日子莫琳也想起了以前的生活,爲什麼就和丈夫走到了這樣的地步,莫琳將戴維的離世怪罪到哈羅德頭上,說他不是一個好父親,從來沒有給過戴維關愛,之後莫琳翻看了一部相冊,看到哈羅德和戴維的合影。

感覺到他們父子以前是嘗試過好好溝通的,莫琳也進行了一些自我批判,在哈羅德行走的時間內,他們都直面了這二十年來都不願應對的內心世界,他們發現都深愛着對方,最終得以化解,莫琳也搬回去和哈羅德一齊住,他們想起了剛認識時的場景,都想起當時認識時的玩笑,他們都笑了。

一個人的朝聖,與其說走在路上,不如說走到心中,應對一些我們不敢應對或不願應對的心結,只有我們勇敢應對才能打開心結,最終獲得理解、獲得幸福。

書評二

我從來不知道該用什麼去丈量距離,是時間還是長度,是納米還是光年。直到讀完《一個人的朝聖》我才明白,丈量距離最好的單位是生命。

一個年過六旬的老人,歷經87天627英里,重拾遺失了二十年的愛情、親情和友情。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叫哈德羅的退休老人,某天意外地接到好久沒聯繫的好友奎妮的一封信,信裏說奎妮得了癌症,哈德羅想到以前和奎妮一起在工廠做工的日子,他懷着沉重的心情給奎妮寫了一封回信並親自去投寄,但是一路上他都在找下一個郵筒。晚上他在加油站碰到了一個女孩,他把這件悲痛的事告訴了加油站女孩,女孩也和他講了一件讓自己後悔的事,也正是這件事讓哈德羅決定徒步去奎妮的城市看望奎妮。一路上,哈德羅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自大的遠足男、熱心的臨時醫生瑪蒂娜以及後來遇到的維爾夫……這一路除了形形色色的人,老人也一次次與腦海中塵封已久的記憶相遇,與妻子相識相戀的美好過程、與兒子的幸福時光以及與奎妮一起相處的日子,每一段記憶都是一個離別已久的故人,每一次重逢都讓人激動不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一路走來,哈德羅這幾十年的生活無論痛苦還是快樂,都讓這段貫穿英格蘭對角線的距離不再是一個關於徒步悲傷、回憶傷心的故事。

一封普通的信、一位久未見面的朋友、一份單純的信念,都讓這個故事在平凡中透露出點點感動。“走走走”這是哈德羅在路上唯一的語言,他堅信,只要自己走過去老友就會康復起來。就是這簡單的語言支撐着哈德羅,也是這簡單的語言沒有讓哈德羅在喧囂嘈雜的媒體前迷失自己,這大概就是信念的力量吧。

這一段路的距離,哈德羅用生命去丈量,同時去感悟自己與妻子與兒子的關係。慶幸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明白了他與妻子的愛情並沒有像他以爲的那樣結束,他們之間還是有綿延而細膩的愛,即使他們分居了二十年[]。而他對兒子的感情也並不是妻子想象中那樣冷淡,雖然兒子現在離開了他們,但是那份愛依舊在。所有被疏遠的距離都是不能夠被丈量的,但是可以被彌補回來。

後來,哈德羅順利看到了奎妮,那個曾經可愛可敬的女人,現在已經被病痛折磨的沒有了樣子,在哈德羅看望過奎妮之後她也安然地離開了世界。也許正是知道哈德羅會來看她,奎妮才撐了這麼久。兩封簡單的信、一份小小的信念,卻讓兩個人都堅持了這麼久。

故事的結尾是哈德羅與妻子莫琳牽着手慢慢走向海岸,兩個小小的身影映在黑色浪花的背景下,伴着淺淺的笑聲越走越遠……重拾愛情、親情與友情的哈德羅在這一刻是極幸福的。

生命並不害怕距離,甚至距離是體現生命本質的一個重要部分。那些被疏遠的感情,被撕扯的回憶都是裝點生命的一部分,它們從來不會丟失,如果你找不到它們了,跨過那一段被現實迷霧籠罩的距離,你會清晰地看到它們,而這一段距離,需要你用生命去丈量。

我相信,有距離的生命會更美,當有一天我們老了,站在歲月的盡頭回望,你會覺着用雙腳、用心、用信念走過的距離和生命熠熠生輝。

書評三

做了一輩子啤酒廠銷售代表,六十五歲退休的小人物哈羅德,過着平庸空寂且無聊的生活。一輩子逆來順受的性格已深入骨髓,慣性的生活模式像鐵皮盔甲籠罩着他,前半生沒敢爲自己邁出那怕一步,碌碌無爲。

二十多年未見面,患了癌症的老友奎妮寄來的告別信,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他極度悲傷,爲朋友也爲自己。當他懷揣回信走在街道上,記憶的閘門崩塌了,回憶隨着步伐肆意流淌着,無法停止,他控制不住雙腿。他想爲奎妮做點什麼,或許能救她的命,他能做的也只有像眼下這樣,步行六百多英里去救她,走完他一生沒敢走過的路。雖然腳越走越疼,可心越走越輕鬆!他不敢掉頭做任何準備,穿着一雙帆船鞋,堅定一個信念--走!

一路上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分享了很多離奇的故事,人間百態耐人尋味!不時勾起他內心壓仰已久的往事。從少年時不幸的家庭生活,到工作中忍氣吞聲的煎熬,還有上吊自殺的兒子……近二十年來如行屍走肉渾渾噩噩的活着,就像現在強忍身體的巨痛無助地走!不過現在他有了信念,那怕很遙遠也值得走,也爲了自己的救贖!

經過八十多天的長途跋涉,風餐露宿,終於走到貝里克,一路狂熱的心緒此刻卻不知所措,沒有完成壯舉後的成就,沒有人迎接他,沒有高潮,一切都很平靜,讓人窒息!奎妮已經不能說話,無法表達,他們相視無語,他救不了奎妮,他的內心在哭泣!

但奎妮靠着信念一直活着等他!她做到了,死的時候很安詳!當初她給哈羅德寫信只想了卻世間的掛念,爲自己的人生告別,並沒想收到回信,更不奢望哈羅德千里沼沼步行來救她。她的心也跟隨哈羅德走了一路,走在他們相識的回憶裏。病魔無情地吞噬着她的生命,留給她的時日所剩無幾,爲了不使哈羅德失望,藉助修女的記錄,掙扎着用第一人稱給哈羅德寫下了她的人生,她的情感,他們二十四年前相識的點滴,還有分別後的歲月!於是有了後面的內容,算是奎妮內心的另一種“朝聖”……

正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哈羅德朝聖的壯舉是出於美好的愛情。雖然哈羅德一再否認,稱只是爲了對朋友的愧疚,但從奎妮的傾訴中表示了她對哈羅德摯熱的愛慕。她極力壓仰着內心的相思,苦苦守候了二十年。她深深地暗戀着哈羅德,默默爲他做了很多事,最後不惜被炒魷魚替他背黑鍋,最後不得不離開金斯布里奇。當她依依不捨踏上離開的列車那一刻,還幻想着能等到他的身影!她不忍心破壞啥羅德的生活,選擇隱忍,獨自懷揣夢中情人住在遙遠的海上小花園,狐獨而終。

跟隨奎妮的自述(遺信),許多哈羅德本人也不知情的細節重見天日,讓故事變得越來越豐滿。奎妮遠不像哈羅德記憶裏描寫的那般普通,相反她是一個情感細膩,學識寬廣,思想敏銳的優秀女子,爲了剋制對哈羅德的感情,才表現得默默無聞,以致於她走後,很快被人們遺忘!

她等了哈羅德二十年,在療養院的病牀上跟隨他走完了人生最後十二個星期的朝聖之路!留給哈羅德的厚厚信紙上,其實只是些像摩斯密碼一樣的符號,是她無力的傾訴,是對人生的交待!結果不再重要,所有的語言亦是多餘,剩下的是每個讀者心靈深處屬於自己的--朝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