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演講稿 > 身邊的工匠精神演講稿

身邊的工匠精神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K 次

工匠精神大而概之就是熱愛本職工作、嚴謹做事、精益求精、追求完善。本文特意爲大家收集整理了身邊的工匠精神演講稿,希望大家喜歡!

身邊的工匠精神演講稿

身邊的工匠精神演講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什麼是“工匠精神”?大而概之就是熱愛本職工作、嚴謹做事、精益求精、追求完善。勞模的本色凸現了“工匠精神”。

增城各級勞模源於廣大勞動大衆,在他們當中,有艱苦創業、開拓進取、扭虧爲盈的企業負責人及腳踏實地、勤奮勞動的一線工人;有十年如一日、刻苦鑽研、不懈努力、攻克艱難,獲多項科技成果的技術能手;有農村帶頭人和專業戶,立志耕山,開展種養,努力發展農村經濟,帶領父老鄉親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有視培養新一代爲已任、用愛和智慧塑造健康向上心靈的優秀教師;有兵不血刃、破案如神,嚴懲刑事犯罪分子、確保一方平安的忠誠衛士;有呵護患者、救死扶傷的醫務工作者;有依法行政、嘔心瀝血、當好羣衆貼心人的機關幹部;有把青春獻給國防事業、榮立奇功的軍之英才;還有堪稱“城市美容師”的環衛工……他們正是增城各行各業的“工匠”。

弘揚勞模工匠精神須熱愛本職工作。熱愛本職工作是一種美德,是對事業、職業應有的態度。有一句公民道德格言叫“就業須敬業、敬業有事業”,意思是說一個人無論從事哪種職業,都必須敬業;一個人只有始終敬業,纔可能成就一番事業。弘揚勞模工匠精神,首先要熱愛本職工作,通過刻苦學習、努力工作,不斷實踐,增強能力,從而塑造勞模形象。

弘揚勞模工匠精神須嚴謹做事。古人云:“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工匠的成長必須有一種老實的態度、嚴謹的作風,甘願從基礎做起,從小事做起,樂於扮演拾遺補缺、跑龍套的角色,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積累經驗,逐步獲得社會承認,在平凡的崗位上獲得不平凡的成就。

弘揚勞模工匠精神須傳承傳統。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技藝高超的工匠層出不窮,豪傑輩出,英雄橫空,從魯班雕木成凰到庖丁解牛神技,從墨子探行求規到張衡觀天測地,古人憑着精湛的技藝爲我們樹立了不垂的豐碑。弘揚勞模工匠精神要立足於優秀的傳統文化,汲取其思想精華和高深的智慧。

弘揚勞模工匠精神須連續創新。創新發展是新時代的主旋律。勞模作爲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羣衆的傑出代表,決不能滿足於墨守成規。只有連續創新,才能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技能,擁有“獨門絕活”,成爲行家理手、時代先鋒。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我們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圍繞着建設現代化中等範圍生態城市的目標,主動弘揚勞模工匠精神,爲增城經濟社會發展和文雅前進作出更多貢獻。

身邊的工匠精神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工匠精神與集體個人發展”。

很多人認爲工匠精神意味着機械重複的工作模式,其實工匠精神有着更深遠的意思。它代表着一個集體的氣質,耐心、專注、堅持、嚴謹、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等一系列優異的品質。

工匠之行,在行動中體悟修行的樂趣,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於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我們的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後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看過一則報道,說的是:截止20xx年,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爲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爲什麼這些長壽的企業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他們長壽的祕訣是什麼呢?研究者發現他們都在傳承着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在我們的生活中,取得某一方面的異於常人的成就,方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取得這種成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熱愛這一部分的工作。”不可否認,“工匠精神”是一種奉獻精神。它可能默默無聞,無私地貢獻着自己的光和熱,從而確保了一個集體的正常運轉。試想,若沒有這種精神,一個集體將會怎樣?作爲你所在的集體中的一分子,我們都應認識到“今天我以我所在的集體爲榮,明天集體以我爲榮”,“我是這個集體中的一員,我應該對我的集體負責”。

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應該有工匠精神。比如:在學習的時候,我們要用一種執着、精益求精的工匠態度積極的面對學習,將學習中的任務當做工藝品去雕琢。在生活當中,不要再大費力氣去尋找什麼捷徑了,承擔責任,把自己當下的做好,捷徑可能就來了。所以請大家在學習生活中做到精益求精,腳踏實地,傳承工匠精神,做一個熱愛集體的成員。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身邊的工匠精神演講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紀錄片《大國工匠》以熱愛職業、敬業奉獻爲主題,講述了八位“手藝人”的故事。他們中間,有在中國航天事業中,給火箭的“心臟”——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高鳳林,有載人潛水機上被稱作“兩絲”鉗工的顧秋亮,有高鐵研磨師寧允展,有港珠澳大橋深海鉗工管延安,有捧起大飛機的鉗工胡雙錢,有鏨刻人生、爲 APEC會議製作禮物的孟劍鋒,還有撈紙大師周東紅。

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他們之所以能夠匠心築夢,憑的是傳承和鑽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些大國工匠給我們以財富,這就是要深植“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觀念,繼承中國源遠流長的工匠精神、精湛手藝,讓“中國製造”、“中國創造”釋放出更爲奪目的光彩。

在這個五光十色、極致物慾橫流的當下,對這些成功的工匠們也少不了幾倍工資、幾套房子、幾多升遷的誘惑。但是,他們都沒有爲此所動。因爲他們的共同和特殊點,不僅在於技藝精湛,而且在於有一顆熱愛祖國,對所從事的事業的愛心和忠心,有一種令人高山仰止、富有職業操守的“工匠精神”。高鳳林的話,代表了大國工匠們的心聲:“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後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每一個從事五金製造的業者,都是一個個工匠,都有一份份責任。每個業者都應該以同樣“大國工匠”的精神尺度,盡職盡責,贏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