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作文 > 我的長征路我的中國夢徵文精選3篇

我的長征路我的中國夢徵文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10月~1936年10月,進行兩萬五千里長徵,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精選了我的長征路我的中國夢徵文3篇,歡迎大家閱讀欣賞。

我的長征路我的中國夢徵文精選3篇

  我的長征路我的中國夢徵文精選一

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紅軍長征經歷了兩年的漫長跋涉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征途。渡湘江烏江、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過草地、翻雪山等等一系列鮮活的畫卷給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年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去年10月,單位組織了一次觀看紅軍長征主題動畫片《衝鋒號》的活動,觀影結束後長征精神這個詞就在我的心裏久久迴盪。我想起了小時候學校組織我們一幫小朋友觀看《閃閃的紅星》,一羣小朋友嘴裏聲嘶力竭的吼着叫着:殺死日本鬼子!現在的我已經不會和當時一樣氣急敗壞,但隨着年齡的增長,這樣的故事傳遞的精神就已經不是腦海裏一閃而過的畫面,我會時常思考到底是什麼樣的毅力什麼樣的體魄才能夠讓這樣一羣人緊緊團結在一起去完成一項看似根本完成不了的任務。長征足足有兩萬五千裏的路程,而現在的我們僅僅是微信完成了兩萬步的運動量都要發個朋友圈“炫耀”一番;長征路上紅軍們吃皮帶啃樹根,換成是我一天不吃肉都受不了。所以說,我不得不佩服80年前的前輩們,他們身上揹負的不僅是戰爭所帶來的屈辱,也有後輩的期望。

如何在當今社會的青少年的生活工作中持續發揚長征精神,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式。作爲一名普普通通的西部計劃志願者,我能夠做的就是同紅軍戰士們一樣,將最終的目標牢牢記在心裏,內化爲腳步的力量一步一步將道路踩踏實。

所謂長征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長征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就是團結一致共圓中國夢,只要將長征精神同時代精神相結合,就一定能激勵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

  我的長征路我的中國夢徵文精選二

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共產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方面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陝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其中紅一方面軍行程爲二萬五千裏,因此長征又常被稱作二萬五千里長徵。1934年10月10日晚6點12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率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部隊共八萬六千人,分別自瑞金地區出發,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從而開始進行紅軍打敗國民黨的轉折點。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七百多座縣城,紅軍犧牲營以上幹部多達430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裏,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二萬五千里長徵,一次改變中國命運的征程已在人們的評說中過去了大半個世紀。回首風雨來時路,漫漫征程,說不完的艱難困苦,道不盡的嚴峻險阻,但是無論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阻擋不了紅軍們向前邁進的步伐,都阻擋不了他們要改變中國命運的信念。他們利用自己的兩隻腳,長驅直至兩萬餘里,縱橫11個省。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攻佔臘子口……二萬五千里長徵路,二萬五千裏血與汗譜寫着一曲動人的壯歌。他們排除萬難,經歷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戰鬥,戰勝了任何人都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他們在一條佈滿荊棘和鮮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艱難地走來,走向了光明和勝利。1934年至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二萬五千里長徵,它那傳奇式的犧牲和堅韌不拔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賴以成功的基礎,它激勵着一個有十多億人口的中國朝着一個夢想前進。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舉世無雙的壯舉,它像一條永遠銘刻在地球上的紅飄帶,成爲人類堅定無畏的'象徵。

回首向來風雨路,如果沒有長征的勝利,哪會有抗日戰爭的勝利?哪會有新民主主義的勝利?哪會有我們充滿生機的活力,欣欣向榮今天?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一面旗幟引領一支隊伍,一種信念點燃一把火炬。時間不會磨平記憶的棱角,我們不會忘記這段歷史。

時光荏苒,轉眼80年過去了,長征得的故事或許被時光沖淡,但是長征的精神,卻一直照耀在中華民族的大地之上。作爲當代的人血青年,我們應該報復偉大的理想——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這也是一次充滿艱辛的“新長征”,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大力弘揚與繼承長征精神,艱苦奮鬥,努力創新,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銳意進取,自強不息。將一身熱血投身於報國之行,揚起長征精神的旗幟,乘風破浪,將中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讓中國昂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我的長征路我的中國夢徵文精選三

表弟在城裏打工,屬於標準“農二代”。像他這樣的“農二代”幾乎遍佈全國,他們遊走於城市各個角落,猶如滿天繁星。作爲大他10多歲的表哥,我看着他長大,也體悟着他成長的艱辛。

表弟職校畢業,學的是建築工程設計,剛走出校門就找到了工作。彼時,他對我講得最多的一句話是:“等我在城裏掙夠了錢,就回農村去改變家鄉的落後面貌。”

受父母影響,表弟工作特別勤奮。我當時覺得,每天辛苦掙錢只是淺層追求,“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纔是其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目標。幾年下來,他通過艱辛拼搏,攢下一點積蓄。但這點錢,用表弟的話說,“根本不夠回鄉改變落後的農村面貌”。去年,在父母和親朋支持下,他東拼西湊在城裏按揭了一套商品房,並與一個打工姑娘談起了戀愛。看樣子,兩人說不定哪一天就會結婚。自此,表弟再不提回鄉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的事。原有的理想對於今天的他,似乎已如過眼雲煙。

表弟今年才24歲,一點不缺年輕人的朝氣,可漸漸遠去的昔日理想、日益濃厚的“實際選擇”,不免讓人五味雜陳。是現實太殘酷,還是他當初確立的目標過於高遠?面對如今已是“城裏人”的他,我竟也像霧裏看花,難以作答。我常想,與一些條件更好的年輕人相比,表弟的確儲備得還不夠,讓他單槍匹馬去改變農村的落後,確實有點“自不量力”。正如他也時不時自嘲:把房子的借款、貸款還清,能在城裏安身立命,就不錯了。

區區幾年,一個人便失掉了爲最初理想而奮不顧身的勇氣。對於年輕人來說,如果丟棄了爲理想而戰的意志,無異於泯滅了夢想。表弟的生活,可能也會慢慢變得庸常而實際。而表弟想過的“城裏人日子”,恐怕還需要一個“進化”過程。戶籍在農村、血脈親情在鄉間,醫療養老、子女就學、融入城市等問題,都得放到新型城鎮化的大籃子裏統籌解決,時間上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意義上,不得不說,表弟雖身體進了城,卻仍像天空中浮着的一片雲——城市不屬於他,農村又無法回去,只好生活在搖擺不定的夾縫中。這個“夾縫”,讓“農二代”充滿了迷茫、困惑、焦灼不安,更折射出當今中國城鎮化進程必須直面的一個大問題。

慶幸的是,表弟還心存希望。一次聊天他對我說,夢想還有,只是暫時無處安放。雖生活在“夾縫”中,但恰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最好平臺。無論是繼續在城市打拼,還是將來重回農村,他需要等待機會,等待自身條件臻於成熟。“這個時代,已經給了我這樣的‘農二代’實現自我價值的可能,幹嘛要自尋煩惱?”表弟說這話時,沒有振臂高呼,卻字字真誠真實。他認爲,把大夢化小、把小夢落到實處,纔是他現在最該考慮的。

看來,表弟還“回得去”!拉着他在熙來攘往的城市裏穿梭,心頭也跟着陽光起來。有夢想就有希望。不管紮根城市、還是回到新農村,如何讓“農二代”們更爲自如地進退,是這個時代城鎮化大潮無可迴避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