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作文 > 天才與勤奮作文

天才與勤奮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天才與勤奮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天才與勤奮作文

天才與勤奮作文1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只有勤學苦練才與天才成正比例。

在很多時候,人們都相信世上有一種人天生就是做某某的料。在某一領域有突出成績的人,時常被人們稱之爲天才。然而,在感嘆別人成爲天才的同時卻忽視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人生下來是一樣的,都具備一樣的大腦,一樣的思維,在生命之初沒有表現出超越常人的特點。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所接觸的也同樣是一個社會,處在同樣的競爭當中,誰也沒有比誰多出任何資本,可偏偏就有一些人成爲了天才,而另一些人卻只有羨慕天才的份。熟不知,在感嘆別人成爲天才的同時也就否定了自己成爲天才的可能。因爲他沒有真正的意識到天才的形成是要經過汗水和淚水浸泡的,是經過千錘百煉的。之所以能成爲天才的人,他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依靠別人,只有依靠自己。這種信念造就了成爲天才的一種精神。一雙手一雙腳,外加一個智慧的頭腦,所謂智慧就是我們說的勤奮。有了勤奮,有了精神,於是天才就在這大千世界裏找到了適合他們自己的位置。

很多時候,我們都將自己置身於一個安逸舒適的環境當中,而每天都在過着一種一張報紙一杯茶,一個電話聊一天的逍遙的日子。當然,這也不乏是一種生活方式,但這種生活方式,真的能否造就出天才?這無疑成了我們要好好的思量的問題了。我一直以爲,西方的生活模式是很值得我們國人借鑑的。首先,一個良好的環境讓他們具備了自由、積極、向上的精神,而開放的競爭環境打破了束縛人們思想的桎梏。人們不會在一種舒適的環境中將自己的思想變的'那麼低調、懶散。其次,在教育後代的方法上也是沿襲着同一個思想模式的。在這種良好的教育制度下才容易產生天才,天才的本身就是以勤奮作爲基礎的。所以西方的教育模式是我們國人真正應該學習的。所謂天才這種說法,我想,在西方國家是絕對不會被人們認可的。人的聰明才智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他的思想觀念,聰明的頭腦在我們國人的思想觀念裏彷彿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而在西方人的眼裏聰明是鍛煉出來的,在對同一個問題上就有這麼不同的看法,由此可見,天才的形成其實就是人們思想觀念的一種轉變和認同。

有句話說的好機遇永遠是爲那些有準備的人而準備的。

之所以能成爲天才,有他的內在動力,也是他們的精神支柱,那是勤奮加勤奮。在勤奮的基礎上孕育了天才,在天才們的勤奮中創造出了成果。在某一領域上,天才們盡他們最大所能爲國家、爲社會奉獻出了他們的成果。在成果面前,很多人都認爲那是天才們所具備的一種超人的智能,而卻否定了成果的產生是由於人的勤奮和努力做基礎的。在對成果認識的高度上講,一些人認爲取得了成功之後的就應該是享受,但在天才的面前,成果只是在某一段時間裏所取得的成功,而這成功並不是終極的,他們更不會去貪圖成果之後的享受。真正的成功在天才們的眼裏是沒有極限的。他們會爲了更大的成果,和更大的成功而努力。正是在這不斷的磨練當中才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天才的人們。

天才只光顧那些在人生道路上有心和用心的人們。

一個人從生到死,要走很長的一段路,在這段人生路上,有心的人會將路上所發生的事情,像珍惜物品一樣,每走一段都要拾起來裝在兜裏,而無心的人在這條路上只記得走,而疏忽了回頭望,更不會在意路上是否有遺失的東西。當人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之後,有心的人會笑着面對死亡,因爲他們發現在他們所走過的路上,沒有被遺落的東西,所以成爲天才的人們不會感到遺憾。而那些無心的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總覺得自己走的很沉重,因爲他們發現在人生的路上被自己遺忘的東西太多,沒有做的事情太多。也不曾知道自己做過什麼,和該做什麼!這人生的遺憾恰恰就在於自己能成爲天才的同時與天才失之交臂。

一個人真正的偉大之處就在於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因爲人時常記着自己的渺小,纔會對自己有個清楚的認識。也因爲自己總感到比別人渺小,他纔會從心裏感到一種壓力,而有壓力的人才會有動力。這種內在的奮發力就是成爲天才的最重要的因素。天才的人們很注重在逆境中錘鍊自己,他們始終相信逆境會讓自己變的堅強而更有毅力,在這種毅力的驅使下,勤奮的人得到是成功的喜悅,而那些懶惰的人得到的是被社會所遺棄。一個真正偉大的人時刻牢記自己是個渺小的人。因爲,時刻感覺自己的渺小纔會加倍的努力,最終成爲一個真正偉大的人,這樣的人才真正的配稱之爲天才。

縱觀歷史,有多少傑出的人物,無一不都是經過勤奮而走過來的。勤奮是通往天才的必經之路。成果是印證天才的標準,在成果面前,每一位天才都會感到很欣慰,而這欣慰不是因爲他們所取得的成果,而是因爲自己爲之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而欣慰。

天才的人們時刻牢記着奮鬥永遠不會停止,它會隨着生命的不熄而努力!奮鬥是永無止盡的。正如沈從文先生說過的一句話努力,十年不算晚,二十年、三十年不算晚,重要的是一生的努力!

天才與勤奮作文2

人們總是羨慕“天才”,認爲他(她)們比常人擁有更加聰穎的天資,卻總是忽略這些天之驕子們在背後所付出的艱苦努力。對於我們來講,雖無法使自己做到最好,但至少,我們可以做到更好。

——題記

相信沒有人會不知道居里夫人的名字,她是一位真正的科學家。她就猶如一顆光芒四射、璀璨耀眼的星辰滑過科學的夜空,帶來了後人難以泯滅的熠熠光輝。她的傳奇人生,歷來都被人們所稱道。由居里夫人次女艾芙所着的《居里夫人傳》更是極其真實地描述了一個偉大女科學家的人生軌跡。暑假,我在家裏讀完了這本書,心靈深受盪滌。

一八六七年十一月七日,伴隨着一聲響亮的啼哭,一個嬰兒呱呱墜地。她便是日後的居里夫人,原名瑪麗婭。斯克洛多斯卡。瑪麗婭的注意力從小便高度集中,受其父影響,總是對各種物理實驗情有獨鍾。在巴黎大學畢業之後,她又對射線產生了濃厚興趣。一八九五年,瑪麗婭與科學家皮埃爾結爲夫妻,於是,志同道合的夫婦倆便共同向放射性領域進軍。在艱苦的環境下,他們始終都沒有產生過放棄的念頭,總是在那間簡陋的實驗室中不停奮鬥着。終於,在1902,居里夫婦發現了一項驚動世界的新元素——鐳,並獲得了該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後來,居里夫人更加狂熱的工作着。1911年,她再度獲得諾貝爾獎項。

放下這本書,我思緒萬千,又一次爲居里夫人的生命歷程所震撼。居里夫人留下了一個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面對她,就彷彿面對一本雋永的書,讓我敬重,讓我深思,更讓我味之不盡。在居里夫人的字典中,沒有金錢、榮譽,只有科學、奉獻。她擁有荷花般的高尚品格,淡泊名利,人格超然。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感動不已。

然而對我觸動最大的,還是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學求學時的事。那時候,她是個只住一間又小又冷閣樓的窮學生。冬天她才用一兩袋煤。每當天一黑,她便到圖書館看書到凌晨,等圖書館關門,纔回家。她從不承認自己冷,從不承認自己餓,卻總覺得自己知識不豐富……她感覺不到自己的手指早已凍僵,留意不了兩個肩膀在不停顫抖,更無法想象自己的雙眼早已如兔子般發紅,卻總不會忘記一個個實驗……

看到這兒,我真不知該說些什麼好了。居里夫人當時的條件是很苦,但我相信,她對科學的熱愛與熱忱肯定會使她感到很甜。我想,我們這一代,應該大多數都是“零零後”,都生活在已經逐漸走向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從小便衣食無憂,在家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當着“小太陽”、“小公主”的幸福角色。課餘時間,爸爸媽媽還會給我們買書、辦圖書借閱卡、報各種特長班……但是我們卻絲毫也不珍惜這些在居里夫人看來萬分寶貴的學習機會,有的同學甚至把這些當成一種負擔。這是多麼不應該的想法啊!而我一反思,卻發現,自己這個看起來似乎很聽話的好孩子,又比他們強多少呢?有時候,表面上我是在學習,但又有誰知道,我心裏卻還有20分的無奈與被迫。何曾想到,我的這些想法與於居里夫人的求知慾比起來是多麼渺小!幡然醒悟的我按下決心:一定要加倍努力了!

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形成的。”沒錯,沒有一個人一生下來便是天才,所謂的“天才”,是靠後天的努力才逐漸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記住,勤能補拙,熟能生巧。辛勤不會白費,汗水,不會讓你白流。說到這兒,也讓我想到了一個詞語,那便是——天道酬勤。這個詞就是要告誡我們:上天是公平的,他會按照每個人的付出給以勤奮的人們相應酬勞,付出愈大,收穫也愈大。我覺得,在這一點上,居里夫人爲每一個世人都做出了很好的觀照。

古書云:“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一詩句更是闡明瞭“勤”和“苦”的重要性。其實在我國,勤奮自古以來便是一種傳統美德。車胤“螢囊映雪”是勤奮;匡衡“鑿壁偷光”是勤奮;祖狄“聞雞起舞”也是勤奮……勤奮的事有千千萬,勤奮的人有萬千千。正所謂苦心人天不負,有志者事竟成。古人的勤奮使他們最終都成就了一番偉業。與這些人相比,我們的勤奮,又表現在了那裏呢?這個問題需要每個人都捫心自問一下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居里夫人是一個在科學上非常有慧根的人,可即使是這樣,她依舊勤奮好學。更何況我們只是一些普通人而已。勤奮對我們來說,更爲重要。

勤奮的人,擁有了一種好品質,更擁有一種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