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文章 > 面對現實勵志文章

面對現實勵志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4W 次

現實是無法逃避的,那我們只有坦然面對那些風雨,用自己的力量去改造這個現實。小編收集了面對現實勵志文章,歡迎閱讀。

面對現實勵志文章

面對現實勵志文章【一】

每個人的性格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這個世界上肯定有適應你的性格,也有不適應你的性格,你不能讓世界上所有人去適應你,你應該適應他們,你不能讓世界上所有人都圍繞着你去轉,你也不必爲了適應他們圍繞着他們轉。因爲有些人值得你去做,有些人並不值得你去做。

其實,有一個真正的朋友,那是件十分幸福的事,因爲有人關心你,爲你考慮的人。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它存在的理由(無論她是好還是壞)。當世界上的人都消失的話,那時的孤獨將是現在孤獨的平方。

現實是無法逃避的,那我們只有坦然面對那些風雨,用自己的力量去改造這個現實。讓我們更好地接受、去適應這個社會。

的確,現實真的很殘酷,從我個人來說,我每次走到最高點時總會被深深的拋棄到最低點。只有經過了現實的打擊,思想才變得成熟,面對現實才能正確的接受。不要怕現實的打擊,只要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你纔會感受到“苦盡甘來”。

面對現實勵志文章【二】

成功或者失敗,本是避免不了的。任何事,有開始,便會有結束。生活中充滿着太多太多的故事,輕而易舉得到的,有一天你會發現,原來都是須彌飄茫的。

如果生活可以讓你快樂,那麼,請開心的面對每一天。如果分手可以讓你成熟,那麼,請選擇離開的那一天。如果生活,讓你失去一切,那麼,請重新崛起。如果現實讓你感到殘酷,那麼,請調整身心,勇敢面對。

我們的一生,不會只是那麼的平淡,若有一天,你是否會像馬路上那些人一樣,擁有屬於自己的住房,擁有自己的轎車,面對一個跪在地上的乞丐,你是否會想起曾經的自己。人生,充滿着太多的困難,如果退縮,那麼,一生,都不會有多大的能力,面對困難,該如何抉擇!!!

燦爛的一生,爲你迎來更多的光環,在光環下生長的孩子們,從來不會因爲今天該吃什麼,今天該做什麼,而擔憂,自小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慢慢地形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因此纔會有失敗的命運,失敗了,該怎麼做,是繼續頹敗,還是繼續燦爛……

父母們一直希望給我們美好的童年,所以,不顧一切的給我們別人所沒有的東西,然而,面對這些,卻成了我們以後的可以利用的資源。資源不會永生,他們會隨着時代,生活而漸漸流去,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資源,本是應該做的責任,然而,鋪張浪費卻再次灌溉了節約的思想。

挫折,本只是一生應該經歷的一座橋,然而,當你發現橋是斷的時候。你會選擇後退,選擇另一座可以走過的橋,你何曾擁有挑戰的衝動,何曾擁有冒險的一試。

過去,我們擁有無數的光環,然而,當面對着失敗的時刻,那些光環,桂冠,都會消失,以及在你身邊陪着你的人,面對生活的現實,殘酷,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妥協,唯一能做的就是讓步。

很多人會認爲我經歷了一些別人所沒有經歷的,但是事實是我並沒有經歷過特殊的事情,我並沒有勇氣去進行獨立創業,更沒有那麼大的啓動資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對於以後,我不清楚自己的方向點在哪裏,由東往西,由西往東尋找着下一個出口,然而,卻得到多重的阻礙。童年是幸福的,但是卻沒辦法擺脫未來的日子是否幸福。

我面對着生活,面對這現實,所折射出的是曾經的燦爛以及現在的頹敗……

面對生活,面對現實,燦爛與頹敗……

面對現實勵志文章【三】

我們看球賽,如果你是球迷,你會早來,而且會忘記疲勞,還會奇怪時間怎麼過得如此之快;如果你對球賽沒興趣,是勉強觀看的,你不僅覺得乏味,而且還覺得時間漫長難耐。有兩個人同時從鐵窗朝外望去,一個人看到的是滿地的泥濘,另一個卻看到滿天的繁星。爲什麼有如此之大的區別呢?原因就在於前者有積極的心態,後者是消極的心態。人生就是如此,有些人整天責備身外的世界和所處的境況,其實,完全是因爲他們抱着一種消極心態。正是由於這種心態,才阻礙了他們的成功。

放鬆相對緊張來說也是一種習慣。但放鬆心情也並非易事,現在中,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活得更像心目中的自己,都想實現心中的夢想,但實際狀況與自我期望之間總是有一段距離。這種距離是心理壓力的根源,並演變成許多困難和煩惱,像麻雀一樣密集地落在前方所有的枝頭上,讓人灰心喪氣、消極自懈。爲此,我們必須放鬆心情去面對,努力戰勝自己。因爲你消極對待,生活便會暗談,你積極向上,生活就會給你許多快樂。

當你感到壓力,且無法或無處逃避時,我們選擇的只能是態度。那麼我們是扮演被動的捱打者?還是做積極的進攻者?比爾·蓋茨認爲,如果你以積極心態發揮你的思想,並且相信成功是你的權利的話,你的信心就會使你成就所有你所制定的明確目標。但是如果你接受了消極心態,並且滿腦子想的都是恐懼和挫折的話,那麼你所得到的也只是恐懼和失敗而已。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無數挫折、困難及煩惱,但這並不意味着你註定要被打敗。只要你秉持真誠的信念,放鬆心情,以積極的心態勇敢面對,堅信好運必來,就能戰勝自己,突破重圍。因爲積極能使一個懦夫成爲英雄,從心志柔弱變爲意志堅強,由軟弱、消極、優柔寡斷的人變成積極的人。

人都是有惰性的,能克服惰性的人就成了積極的人,無法克服的人就成了懶惰的人。積極的人總是樂觀的,樂觀的人在行動上比較積極,因爲樂觀的人會低估實際中的困難,悲觀的人過於慎重,容易錯失良機。樂觀的人遇到問題總是會積極尋找新的解決方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不利的條件轉變成有利的條件。發明家愛迪生爲了找到可做燈絲的材料,做了5000多次實驗都失敗了。有一位記者對愛迪生說:“看來我們要用電燈照亮黑暗真是太難了,你已經失敗了5000多次。”愛迪生微笑着說:“我不是失敗了5000多次,而是找到了5000多種不適合做燈絲的材料,我終會找到那一種可以做燈絲的材料的。”

對於一個人來說,具備一個積極的心理狀態非常必要。有一個小男孩,因爲是三代單傳,所以父親對他非常的嬌慣,十來歲了,頭的後邊仍扎着小發辮。好奇的同齡總是取樂於這個“小發辮”,摸摸拽拽,出其不意地向他襲擊。與其說是取樂於他,還不如說是在羞辱他。甚至還有用小石塊之類的東西投擲他。開始是一個、兩個,接着是三個、四個,後來竟發展到八個、九個,弄得“小發辮”很傷腦筋,但也毫無辦法,只好逆來順受。在一次放學回家的路上,“小發辮”又一次遭到了七個小對手的襲擊。“小發辮”不像以前那樣見到此景拔腿就跑,而是站立不動,當第一個挑釁者到達他跟前時,他鼓足勇氣,上去就是一拳,將對手打翻在地,其餘六個見勢不妙,便一個個溜走了。從此,再沒有人取樂、羞辱他了。他站起來了。“小發辮”由被動變爲主動,這是他的心理狀態由消極轉向積極的直接結果。在任何時候,任何事物都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我們要像“小發辮”一樣敢於接受挑戰,不要再成天牢騷滿腹,怨天尤人,抱怨自己生不逢。

心態積極的人看到積極的一面,對人生充滿了樂觀和自信;心態消極的人則看到了消極的一面,人生就呈現出失望和悲觀。放鬆心情,做一個積極樂觀的人,這樣不僅能讓自己有好心情,還會給別人帶來溫暖和陽光。

面對現實勵志文章【四】

已故歌手(約翰·列儂)有一首歌我很喜歡,歌名叫《Imagine》(想象)。其中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你可以說我在做夢)

But I'm notthe only one

(但我不是唯一的一個)

I hope some day you'll join us

(但願有一天,你能加入我們)

And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

(世界就能合二爲一)

對這首歌以及這句歌詞的解讀有很多,有人說是呼籲世界和平,有人說是讓人們擺脫束縛,也有人說是告訴人們想象之後就該付諸行動。我認同這些解釋,但我有另一種理解。在我眼中,這是唱給理想主義者的讚歌。

很多人似乎對理想主義者有一種偏頗的認識。當評價那些小衆人士時(包括爲了理想放棄穩定工作的人、放下一切投入公益事業的人),會客氣地稱他們爲“理想主義者”,但背後的潛臺詞往往是:不實際、不務實、癡人說夢或異想天開。人們似乎覺得理想主義者只會懷抱着一個遙不可及的夢過活,不考慮手邊的實際問題,當然對這個世界也沒有多大用處。

父母們擔心孩子是理想主義者,所以強迫孩子放棄心愛的藝術,選了一輩子都不會感興趣的金融;妻子們擔心丈夫是理想主義者,所以勸說丈夫把業餘跟朋友玩樂隊的時間用來找了第二份兼職,增加收入;老師們擔心學生是理想主義者,所以“循循善誘”告誡他們有看一本“閒書”的工夫不如再做兩道數學題。功利的,或對功利有用的生活方式被冠以“踏實”、“勤勞”的美名;而聽從內心、追求理想的態度卻被批判成是在做白日夢。

但在我看來,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比任何人都要實際和踏實,因爲他們敢於面對真實的自己,不重複他人的生活,敢於在充滿誘惑的時代堅守自己的`理想併爲之努力。而我也認爲,當今社會最需要的正是這些敢愛、敢夢、敢付出的理想主義者,他們能給這個並不完美的世界帶來希望,能鼓舞和帶領周圍人一起過一種非功利性的朝氣蓬勃的生活。

最近,我認識了一個我定義爲理想主義者的人。

小賀,是一名在涼山支教的老師。從她的朋友圈裏我知道了她所在的支教聯盟。我不清楚是什麼促使小賀有了支教的想法,也不清楚是什麼使她最終踏上了前往大涼山的路程。但她是這麼說的:“心向之處,便毅然前行。天空不遠,涼山很近。如果你二十歲想做一件事因種種束縛沒有去行動,待到你中年,哪怕是垂暮之年,都會是一個梗。”

我轉發她的這條消息,她回覆我說:“謝謝您的分享,每多一次分享,就會有更多的人看到,哪怕有些人沒有去行動,也已經在內心種下了一顆種子,也許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生根發芽。”

我不知道小賀有沒有視自己爲理想主義者,但在我看來,她的這番話已經體現了一個理想主義者存在最核心的意義:給他人希望,爲善良撒種。

大涼山的孩子們生活的環境不會一朝一夕就有所改變,他們不會立刻就看到他們書本中所描繪的城市景象,或者像城市孩子一樣懂電腦會英語。但支教老師能夠爲孩子們打開一扇窗,讓他們知道知識的寶貴, 對以後的生活和前途抱有希望,讓這個社會上更多的人瞭解,還有那麼一羣孩子,生活在艱苦的環境中,可愛、單純、對知識有渴求。支教老師懷有一份真誠的希冀,付出自己能夠付出的,讓所處之地、所見之人變得更好,哪怕那裏只是有幾十個學生的小小學校,哪怕自己只能給幾十個孩子帶來一點點歡笑。

我們在一生中,或遭顛沛流離,或遇跌宕起伏,有時候一直堅守的信念也一再被挑戰。那麼,我們爲之奮鬥的意義是什麼?

理想主義者給了我們答案:讓我們面對現實,讓我們忠於理想。

理想就是相信這世界原本應該有的樣子,就是堅持自己心中不滅的追求,用自己的方式改善現有不完美的狀況。現實縱然有諸多黑暗、挫敗,但若是心懷理想,就能有力量抵禦黑暗的侵襲,就能有希望看到美好的出現。

理想主義者並非空想者,也不是幻想者,理想主義者只是忠於自己的內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實現心中的夢想,不等待,不抱怨。

正如作家熊培雲說的:“改變不了大環境,就改變小環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但可以決定自己幾點起牀。”這便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情懷:從改變自己開始,相信真理,付出行動,看清楚生活的本質卻仍然熱愛它。

讓我們面對現實,讓我們忠於理想,讓我們即使在泥淖中仍勇敢擡頭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