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文章 > 莫欺少年窮,也請少年,不必怕窮勵志文章

莫欺少年窮,也請少年,不必怕窮勵志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1W 次

這是個很難讓人心平氣和的時代。

莫欺少年窮,也請少年,不必怕窮勵志文章

公衆號文章裏頻頻出現“月薪兩萬戀愛指南”,彷彿在北上廣生活,月薪兩萬纔是標配。你覺得詫異的同時,跟你同齡的一羣人,正在用難以想象的速度掙錢。

讀書時總是吊車尾的同學,畢業後四處碰壁,索性進了家創業公司。你嘲笑他加班加到不分晝夜,結果不慎哪天,他所在的公司拿了A輪融資,年終獎比你一年的工資還多。

那個當年總在網上寫酸詩的室友,搖身一變成了自媒體人,植入一篇廣告,報酬就是小白領一個月的薪水。更別提早年成名的段子手,發幾條微博就能掙出一個衛生間來。

你關注了公衆號,包先生,互動活動就是讀者三天兩頭曬包,那些你踮起腳也夠不到的東西,被她們用輕描淡寫的語氣提及。你想不通爲什麼有人買個Gucci就像買個包子一樣容易。

月薪兩萬已經很難刺激眼球了。最新的話題是,月入十萬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我公衆號的後臺,常常有大學生問我,怎麼賺錢,怎麼才能更快地賺到錢。

我經常不知道怎麼回。年輕人永遠是一代比一代聰明,而我所擁有的那點“經驗”,在當下或許早不適用。我的朋友木遙說,經歷是相對貶值的,早出生十年可能本質上只多了七年有意義的生活體驗,剩下三年是加速的歷史所帶來的折損。我的後來者註定比我更適應此刻,比當初的我更出色。

在我的高中時代,iphone還是新鮮玩意,不是街機。那時候還有“網癮”這個詞,不像現在,我們覺得離了手機就不能活。

所以我表達意見的時候,有一點心虛。我至今都不知道,我賺錢的速度是否合格,我甚至都不確定,我將來一定能掙到錢嗎。

我能分享的,就是幾個故事。

一個來源於昆汀的電影,《低俗小說》,片中我最喜歡的,是拳擊手和他女朋友。

這個即將退役的拳擊手,要打一場假拳。他得到了一大筆錢,足夠讓他安逸地退休,唯一條件是,他必須在第五個回合被撂倒。

老闆跟他強調說,比賽時你可能會有點難堪,那是自尊在搗鬼。別管自尊。因爲自尊只能傷人,不能幫人。

可拳擊手還是沒忍住。他押了自己贏,然後乾脆地解決了對手。

這場景讓我覺得很迷人。這世上除了錢,畢竟還有更牛逼的東西,比如有關職業的驕傲,比如自尊。

第二個故事,是我今天一早起來,看到一個女生髮的朋友圈。她正在跟男友度假,拍了自己的節日禮物,滿滿當當一桌子,她還很用心地,把每一個禮物都加了標籤,註明了價格。我差點以爲自己點開了小紅書。

我點開評論,就看到她熱情洋溢地跟男友示愛:“謝謝寶寶,這是我最開心的一個七夕啦。”

平心而論,這是一段常規意義上非常成功的戀愛。他有效地提升了一整個她的生活品質。但我還是很難羨慕,尤其是看到這條朋友圈以後——原來要這麼細緻地鳴謝啊。

第三個故事,是來自我一個朋友。他現在是一個很被看好的編劇,拿的是五萬一集的報酬,經常去三亞大理等一切風景宜人的地方寫稿。寫得寂寞了,就來羣裏問:“有誰想來玩,食宿機票一律全包。”

但在“熬出頭”之前,他是個常常需要人接濟的窮編劇。朋友請客,他把孩子也帶來,文人敏感,他不是不能感覺到我們的異樣眼神,他臉上的笑容分明羞赧,但還是不斷催孩子多吃點。

後來我陸續知道他的故事。不肯代筆,得罪了人,又太固執,不肯寫一切速效又速朽的文字。只寫歷史正劇,在市場上常年被冷落。

我們會熟起來,是因爲那次聚餐正值雙十一,他看我在網購,進口牛奶出奇地便宜。他低聲問我,能不能幫他搶一箱,孩子正是長身體時候,錢一會轉我。

我說不用——這個買二送一,你也幫我省了錢了。

後來他的劇本被人看中,那部戲又成了當年的影視劇黑馬,我看他終於正大光明地署名,看他換房子,曬兒子,都會沒來由地激動。我已經聽膩了天道酬勤這種話,知道那就是驢眼前的蘿蔔,看得到,吃不着,但他至少證明了,努力仍然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

莫欺少年窮,更別笑那些堅持的人傻。

這世界對年輕人來說,又殘酷又寬容。你身無長物,卻又擁有一切可能性。亦舒在《喜寶》裏說,一個女人十八歲便立志要弄點錢,只要先天條件不太壞,總會成功的。事實也是。情感博主們樂於傳授“嫁豪門”的經驗,但真正的祕訣其實沒法教,全憑天賦。就像有人能心安理得收下一切饋贈,然後標明價格感謝,有人不能,這是天賦。

你得承認,有人就是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能把一條步步驚心的路,走得雖九死其尤未悔。

這都是天賦,光喊“這世界被野路子女人搶走了”有什麼用。你要麼能克服無用的清高來學,要麼就用磊落的手段,把它搶回來。

我沒法告訴你,什麼是賺錢最有效的方式。但我漸漸覺得,人生是在玩一個遊戲,叫做“我們最後能守護住多少,無用卻寶貴的東西”。高曉鬆有次在節目裏對十九歲的自己說,我對不起你,所有你愛的人最後都沒留在你身邊,所有你當初的理想都沒實現,我只是替你掙了一堆錢。

這話在爲生計奔波的我們看來,幾乎是個很賤的段子。但站在他的角度想,應該是真的有一點惆悵。

人生就是不斷變賣的過程。說直白點,大家都是出來賣的,有人賣腦子,有人賣臉,有人賣體力,有人賣時間。我們用自己的'全部優勢,來換取一點,立足於世的籌碼。我工作幾年的朋友說,用工合同他從來都是掃一遍就過,不敢多看,怕多看一眼就氣死——原來我就是這麼把青春賤賣了。

但賣的東西,還是有區別的,有的是可再生資源——譬如頭腦和智慧,有的卻是一次性的資本,揮霍完了就算,譬如年輕和美貌。

最慘的是,有的東西,是你賣了以後無法贖回的。比如尊嚴和感情。你後來一擲千金贖回的,充其量是贗品。你年輕時毫不猶豫地把自尊交出去,那它就是沒了,多年後多少人向你誠惶誠恐地鞠躬,也只是拼命營造的幻覺。

你沒那麼怕窮,你要學的,是真正能讓你實現自我價值的東西,而不是眼見着別人的傳奇,迫不及待地,把全副身家賭上跟魔鬼做交易。

——因爲不管你此刻開價再高,若干年後回想,都覺得不值得。

這時代販賣傳奇。媒體大肆渲染他們的成功,卻輕描淡寫背後的努力。沒有人會告訴你,一個創業公司能展露頭角,要經歷多少九死一生,同樣交大畢業的,開創了“餓了麼”的張旭豪說,創業就是拿頭撞牆。拿了投資的自媒體人說,好幾次,夢見忘了準時推送,半夜一身冷汗地醒過來。

而他們都稱得上幸運的人。

還有很多其他人的努力,夭折在了你看不見的路上。

所以我無法給你“賺快錢”的祕訣。這世上經手錢的次數最多的,應該是會計,但錢都不屬於他們自己。人最後需要找到的,是立足之本,和跟世界的溝通之道,不是一筆來來去去的錢。

莫欺少年窮,也請少年,不必怕窮。

畢竟潮水退去後,還屹立在那的,不是沙子,是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