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文章 > 公平與不公平勵志文章

公平與不公平勵志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公平與不公平勵志文章1

案例討論(40分鐘)

公平與不公平勵志文章

案例(通過角色表演的形式來展現,共有六個角色):

小母雞在穀場上扒着,直到扒出幾粒麥子,她叫來鄰居,說:假如我們種下這些麥子,我們就有面包吃了。誰來幫我種下它們?

牛說:我不種。

鴨說:我不種。

豬說:我不種。

鵝說:我也不種。

那我種吧。這隻小母雞自己種下了麥子。

眼麥子長成了,小母雞又問:誰來幫我收麥子?

鴨說:我不收。

豬說:這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

牛說:那會有損我的資歷。

鵝說:不做雖然餓一點,但也不至於餓死。

那我自己做。小母雞自己動手收麥子。

終於到了烤麪包的時候,誰幫我烤麪包?小母雞問。

牛說:那得給我加班工資。

鴨說:那我還能享受最低生活補償嗎?

鵝說:如果讓我一個人幫忙,那太不公平。

豬說:我太忙,沒時間。

我仍要做。小母雞說。

她做好五根麪包並拿給她的鄰居看,鄰居們都要求分享勞動成果,他們說小母雞之所以種出麥子,是因爲地裏找出了種子,這應該歸大家所有,再說,土地也是大家的。但小母雞說:不,我不能給你們,這是我自己種的。

牛叫道:損公肥私!

鴨說:簡直象資本家一樣。

鵝說:我要求平等。

豬隻管嘀嘀咕咕,其他人忙着上告、要求爲此討個說法。

村長到了,對小母雞:你這樣做很不公平,你不應太貪婪。小母雞說:怎麼不公平?這是我勞動所得。村長說:確切地說,那只是理想的自由競爭制度。在穀場的每個人都應該有他該得的一份。在目前制度下,勞動者和不勞動者必須共同分享勞動成果。

公平與不公平勵志文章2

你相信世界上有絕對的完美嗎?沒有。那麼,也別去苛求純粹的公平吧。它同完美一樣不現實。關鍵是要用平和淡定的心態去看待它,坐看職場風雲,我獨悠然處之。

許多初涉職場的人往往對純粹的公平深信不已,她們認爲:“我們要在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做事。”而成熟的人卻不會苛求上司一碗水端平的。

餘秀剛進公司做計劃部主管時,除了工資,就沒享受過另類待遇。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得知行政主管劉玉玉的手機費竟實報實銷,這讓她感覺甚是不平,憑什麼呢?想想那劉玉玉,天天坐在公司裏,從沒聽她用手機聯繫過工作,可卻享受如此待遇,餘秀心中甚是不服氣。不行,她也要向上司爭取!於是,餘秀借彙報工作之機,向上司提出申請,上司聽了很驚訝,說:“行政人員不是都沒有通訊費嗎?”

“可是劉玉玉就有呀!她的費用實報實銷,據說還不低呢。”

上司聽了沉吟道:“是嗎?我瞭解一下再說。”

這一瞭解就是兩個月。按說上司不回覆也就算了,而且餘秀每月才100 多塊錢的話費,爭來爭去也沒啥意思。可是,偏偏她就和劉玉玉較上勁了。見上司沒動靜,她又生氣又憤恨,終於忍不住和同事抱怨。不料,卻被一位老練的同事一語道破天機:

“你知道劉玉玉的手機費是怎麼回事?那是老闆小祕的電話,只不過借了一下劉玉玉的名字,免得當半個家的老闆娘查問。就你傻,竟然想用這事和老闆論高低,你以爲你是誰呀?你不是自找倒黴嗎?”

餘秀嚇出了一身冷汗,暗暗自責不懂高低深淺!怪不得老闆見了自己總皺眉頭!從此,她再也不敢提手機費的事,看劉玉玉的時候也不眼紅了。

一味追求公平是一種不知天高地厚的莽撞之舉,“追求真理”的“正義使者”也容易討人嫌。有時候,你所知道的表象,不一定能成爲申訴的證據或理由,對此你不必憤憤不平,等你深入瞭解了公司的運做文化,慢慢熟悉了上司的行事風格,也就能夠見慣不怪了。

很多職場新人容易產生一種不平的感覺:自己總是幹活多,得到的好處少。這種想法其實是比較幼稚的,上司心中要比你有數, 在用人和待遇方面,只有你考慮不到的,沒有上司考慮不到的。

淑麗原以爲大公司的人個個精明強幹,誰知,自己在公司裏工作了一段時間,才發現不過如此:前臺祕書整天忙着搞時裝秀;銷售部的小蘋天天晚來早走,幾個月了也沒見她拿回一個單子;還有統計員魏芳,更是無所事事,整天只不過統計一組簡單的數字。淑麗驚歎:沒想到進入了電子時代,竟還有如此的閒雲野鶴!

那天,她去後勤部找劉姐領文具,小蘋陪着魏芳也來領。恰巧就剩了最後一個文件夾,淑麗笑着搶過說:“先來先得。”魏芳可不高興了,說:“你剛來,哪有那麼多的文件要放?”淑麗不服氣:“你有? 每天不就做幾張報表嗎?你又有什麼文件?”

一聽這話,魏芳立即拉長了臉,劉姐連忙打圓場從淑麗懷裏搶過文件夾,遞給了魏芳。

淑麗氣哼哼地回到座位上,小蘋端着一杯茶悠閒地走進來:

“怎麼了,有什麼不服氣的?我要是告訴你魏芳她叔叔每年給咱們公司300 萬的生意,你??”然後,打着呵欠走了。

下午,劉姐給淑麗送來一個新的文件夾,一個勁兒向淑麗道歉,她說她得罪不起魏芳,她是老總眼裏的紅人;也不敢得罪小蘋,因爲她有廣泛的社會關係,不少部門都得請她幫忙呢,況且人家每年都能拿回一兩個政府大單。

老闆不是傻瓜,絕不會平白無故地讓人白領工資,那些看似遊手好閒的平庸同事,說不定擔當着“救火隊員”的光榮任務,關鍵時刻,老闆還需要他們往前衝呢。所以,和他們過不去就是自討沒趣。

絕對的公平是沒有的,凡事莫認真,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纔是當務之急。

公平與不公平勵志文章3

愛奇藝有一檔綜藝節目叫《七分七秒》,通過生動的嘉賓自述以及實景跟拍,解讀娛樂事件,打破輿論偏見,展現真實的人物經歷,讓觀衆得以瞭解到那些光鮮亮麗背後的辛酸。

有一期關於薛之謙的節目引起無數人分享,大家都爲他十年的堅持所動容,他說:“小時候覺得這個世界不公平,後來發現這個世界就是不公平,但不公平是好事情,它會讓你更努力。”

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奮鬥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事。

有志氣的人明白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會打滿雞血努力改變,沒志氣的人選擇破罐破摔。終有一天,你還會發現,還有更多的人根本不用努力,輕易就拿到了你費盡心力想得卻不能得的一切。

但是,縱然人和人之間真的有出生、家庭、際遇、長相、智力等方面的千差萬別,唯一沒有差別的,大概就是奮鬥的權利。

馬東接受《南方週末》的專訪說,所有人都是自己的所有經歷疊加到一塊兒,成爲了今天的自己。

吳亦凡在《魯豫有約》裏說,在韓國的那七年,很苦,但也是成長。經歷的那些事,少一件,都不會有今天的我。

公平與不公平勵志文章4

大多數人認識薛之謙,應該是因爲那首《認真的雪》,那是一首和《香水有毒》《老鼠愛大米》,並稱三大葬愛貴族手機必備神曲。

“我並不在乎自己究竟多傷痕累累,可我在乎今後你讓誰陪。”

如此深情,如此卑微,自己已經不重要,唯有你幸福纔好。在我只能認真的學,喜歡無病呻吟的中學時代,我喜歡抄寫這些歌詞,作爲青春的憑證。

再聽《黃色楓葉》,我就一發不可收拾的喜歡上薛之謙的風格。大概我本人比較喜歡小衆的東西,希望顯得自己不入俗流,如果他真的一炮而紅,我應該不會那麼認真去了解他,更別說喜歡。

《蘇黎世的從前》《王子歸來》《釵頭鳳》,哪怕這些冷門的歌,我都會聽。再到後來的《你還要我怎樣》,簡直是失戀人的毒藥。

“至少分開的時候,我落落大方。我後來總會選擇繞過那條街,又多希望在另一條街能遇見。”

薛之謙在CCTV15接受一個採訪,主持人問他:“你去演戲是爲什麼?”

他回答:“想紅,這樣就有更多人聽我的歌。”

沒法紅起來來的日子,薛之謙在上海開連鎖火鍋店,服裝生意也做得好。事實上他不差錢,完全可以像任泉一樣告別娛樂圈,做自己的小老闆,自由自在,毫無束縛。哪天真想演戲唱歌了,在自己投資的戲裏客串一把就行。

但他還是堅持寫歌,作品中習慣性的節奏、旋律,一聽就知道是同一個人的作品。加上週杰倫、許嵩,我發現我比較喜歡的歌手,都是有很強個人風格的創作型天才。

“不忘初心”這四個聽起來很矯情,做起來卻沒有那麼容易。

我們少年時代想成爲漫畫家,想做網文寫手,想登上舞臺表演,想當主持人,後來因爲生存壓力而妥協,或者有了錢失去了閒情逸致。我做不到,也許你也很難做到,但有人默默堅持,一做就是十年。

公平與不公平勵志文章5

有沒有那麼一部分人會聯想到自己?

你也有夢想,也在爲之追逐,不遠萬里,背井離鄉,在大城市孑然一身地奮鬥。

你租不起一千多的房子,稍好一點住隔斷,次一點住地下室;你每天擠公交地鐵,在一個公司當一個小職員只爲填飽肚子,每天下班在路邊吃麻辣燙,每個週末宅家裏閉門不出;你穿着廉價衣服,吃着便宜飯菜,住着逼仄房子,你在很多人的眼裏被冠以“潘”標籤。

你當然沒有薛之謙幸運,城市那麼大,能者那麼多,機會那麼少,夢想都不小,生活艱不拆,是什麼讓你覺得自己活得至少還有點意義?

周星馳的電影《喜劇之王》裏有一句臺詞,“屎,我是一坨屎”,貌似簡單明瞭的一句自諷,殊不知包含了多少小人物內心的無奈和不平。

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奮鬥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任人宰割,辛苦付出汗水的劇本難以出演,忠貞不渝的愛情被嘲笑摧殘。有多少人因爲事業放棄了愛情,又有多少人因爲愛情放棄了事業,終究是宿命裏難逃的悲劇。

我們一遍又一遍被神話傳奇洗腦,於是硅谷成了創業的搖籃,成了年輕人夢想起航的地方。就像時下,新媒體不知躁動了多少人的心,好像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公衆號創業的夢。

毫無疑問,成功的案例給了渴望成功的人無限希望,讓他們堅信在黑夜之後會有日出。可也正是這樣,那些沒有成功的人,平凡的人,就像螻蟻一般渺小,被湮沒被忽視。

我時常在想,如果沒有這些成功的故事,我們都一樣,看待所有人都一樣,只是踏踏實實幹好自己的事,然後就讓成功不期而遇,是否會更好?

公平與不公平勵志文章6

《七分七秒》的結尾,薛之謙說,每一首歌就是要用心去把它做好,所以其實從始至終我一直在做這件事,但是沒有人知道,我發現我的堅持是對的,雖然我已經堅持十年了,看上去很狼狽,但我覺得那就是對的。

他在採訪裏反覆強調讓大家不要買他的EP,想聽就去網上搜,看看MV就夠了,等他陸陸續續出完十首歌,出了一張正式的專輯的,大家覺得每一首都很好聽了,再花個五六十元購買也不遲。

他說:“我現在出專輯不是爲了賺錢,就是想讓大家聽我的音樂,你們覺得好聽了,覺得薛之謙真的認真在做音樂了,我就滿足了。”

這樣的真誠是能打動人的吧,不說官方的話,也不過度消費支持他的人,做音樂就是純粹爲了音樂。

“順應時代的改變看那些拙劣的表演,可你曾經那麼愛我幹嘛演出細節?我該變成什麼樣子才能延緩厭倦?原來當愛放下防備後的這些那些纔是考驗。”

即使你是演技多麼好的演員,在現實生活中,依然會因爲無可避免的恐懼、緊張導致你的失敗,生活中的NG甚至可能只有一次。與其追求更大的舞臺,演更大牌的角色,不如演好生活中的自己。

大多數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遭遇各種嘲笑甚至是侮辱,都會有一段回想起來連自己都感動的日子,有的人憤世嫉俗,鬱鬱而終,有的人迎難而上,拼搏奮鬥。

只要你覺得那是對的,就去做吧,並堅持到底,縱然這個世界本就不公平。

黑夜中的海面一片漆黑,願不懈追求的你,終究會看到黎明的光亮。

公平與不公平勵志文章7

記得去年迎接新生的時候,朋友邊翻着學生手冊邊開玩笑:“對大一新生最有用的忠告就是告訴他們大學裏的黑暗面,雖然有點殘忍,但是實用啊。”

我笑:“告訴他們沒用的,要自己掉進去然後爬出來纔是真的懂了。”

他笑我:“你更殘忍。”

大學不是象牙塔,雖然有美好的一面,依然有讓你三觀破碎,感到絕望和恐懼的一面,不被“虐”幾次,不栽幾個跟頭,不委屈地大哭幾次,不配成爲大人。

在外地上大一的表妹給我發了長長的微信,這個耿直的小姑娘向來笑嘻嘻的,忽然探出兩個大哭的表情來找我,可想而知是受了多大的委屈。

她所在的學校有個重點班,小班教學,資源豐富,不過門檻也定死了,需要高考英語高於125,還有七七八八的標準,先交表,後面試,想成爲尖子班學生,可不容易。

表妹有資格交表,平時也積極上進,當然不會放過去重點班的機會。她說自己有個玩得好的女孩子成績沒達標,英語分纔是一百出頭,卻也獲得了資格。

標準不是擺在那裏了嗎?爲什麼那本來第一道坎就跨不過的姑娘竟然也得意洋洋地報了名呢?原來她有一塊“墊腳石”——認識學校裏的一個教授,一個的電話打過去,教授那邊不久迴應:“事情已辦好。”

我們都懂這個叫“走關係”,問題是這關係走得那叫一個光明正大,完全沒有遮掩的態勢,完了那姑娘還把短信給宿舍其他人看。

最後,那個姑娘如願以償,表妹沒有進入重點班,她受了刺激,越想越難過,於是就來找我了:“我覺得特不公平,然後還很嫉妒她,嫉妒她可以輕輕鬆鬆得到好資源,我特別想舉報,特別不舒服。”

我真怕她一激動做出點什麼事情來,要是個性子軟的吧說不定就委屈地嚥下去了,偏偏表妹是個耿直的姑娘,我很怕她像油鍋一般啪啦啪啦作響,燙了人,也把自己給燙了。

她留言:“我真的心裏好不是滋味,明明我比她更努力啊!我有空就去自習,從不翹課,認真寫作業,她經常翹課,上課玩手機回宿舍打遊戲,爲什麼我不能去更好的地方學習?”

我問了幾個周圍的朋友,都是大三的老油條了,對於這類事情也算見怪不怪。一朋友感慨,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可是對於一個大一的學生來說,真的打擊挺大的。”

想想很悲哀,類似的事情在哪裏都有可能發生。

我們告訴表妹:“調整好心態,不要因爲這件事情打亂了自己的步調,放棄努力。”

我們也不鼓勵她去舉報,一是怕她一個人在外地讀書受什麼欺負,二是對於那些自以爲自己嘗着甜頭的人,其實“慣着”也是一種報復,讓她能得一時而沾沾自喜,不努力,討巧來的東西總要還回去。

我並不是因爲是我表妹就偏頗,努不努力,這個世界還是都看在眼裏的,最開始吃點虧沒事兒,你付出的,失去的,會加倍地獲得回來。

經常看到表妹在朋友圈裏發的都是背英語單詞軟件的打卡,或者豆瓣閱讀的分享,看了什麼書和電影,偶爾還會寫點自己的小感悟,作爲姐姐會很欣慰,因爲她已經比很多大一的學生,比很多人大一的時候要清醒地多,知道自己不足的東西有很多,就堅持一天一天去補,知道時間可貴,就抓緊一切機會。

沒進重點班是很遺憾啊,上不了小班課,給你上了這人生一大課,我覺得很值。

想想自己大一的時候更加玻璃心呢,那個因爲一些事情,和獎學金擦肩,當時可難過了,覺得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明明是我應該得到的東西,就是因爲一些和自己無關的小瑕疵錯失了,很不公平。

每次我因爲一些事情特別難過的時候,我媽就告訴我:“人生目標放遠一些。”

剛開始很難受,一直在想,憑什麼憑什麼憑什麼,後來不去糾結原因,慢慢發現在這些事情上追根溯源刨根問底其實並沒有什麼用,勝敗乃兵家常事,該認就認,大不了重來。

誰不是那樣走過來的呢。

抱怨,只是嘴皮之快,心裏好受一點罷了,不行動起來去改變,不公平的事情,不論過多久,還是不公平。這個世界就是不公平,很難用過去的所見所聞作爲標尺衡量當下所遇到的一切。

我不是讓你忍着,被欺負,認命。是因爲憑你現在的能力改變不了生命現狀,兼濟不了天下的時候,能做的就是獨善其身。

我其實不願意讓你忍着,你變得更加厲害,就是最好的報復。

與其讓你逞一時之快,我寧願你受一時的委屈。

不知道你有沒有同樣的感覺:大學裏,社會上的其他人很難給你想要的那種包容和溫暖,有時候他們還會顯得冷漠,功利,不近人情。

從小被寵慣的我們就不樂意承認了,自己原來是如此微不足道的個體。那些我們以爲如此親密的“情感”,常常與名與利藕斷絲連。難得見真心。

不是親情,親情纔有無休止的包容。

不是愛情,愛情纔給你偏頗的權利。

黑暗的東西,骯髒的東西永遠都存在,並且難以調和的,從小了說是個人私慾,從大了說是國民觀念和素質問題。

不要過多地抱怨世界抱怨社會,把力氣留着用來讓自己變得更好。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不公平,其實是在埋怨自己沒能獲得那份“公平”,凡事都沒有絕對的公平,要想要別人公平地對待你,自己先要有與他人“公平”的資本。

當你變得越來越強大的.時候,會發現這個世界反而變得越來越公平,甚至有時候自己幸運到像是被偏愛的那一個。

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先保持冷靜,仔細衡量一下自己的得失,更重要的是,不要被眼下暫時的一些不如意矇蔽了本該望向遠方的眼睛。

在這個不公平的世界,你要輸得起。

那些輸得起的是能夠直面困境,順應卻又不屈服的人,他們能贏。

公平與不公平勵志文章8

所謂的不公平,從來都是因爲自己不夠好

以前上學的時候遇到的“不公平”現象大概就是老師的偏心了,我小學和初中的時候成績很好,老師對我有些偏心我是能感受到的。

那個時候成績好的學生都會跟成績差的學生坐一起,學校是希望好學生能幫助差學生,或者差學生能向好學生學習從而提升成績。

我記得有個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我當時有一個同桌,他不喜歡語文課,所以他的語文書很乾淨,過了半學期還像新的一樣。

語文老師有次早讀課的時候拿起他的書說:“你看你,書跟新的一樣,一看就沒好好學!”

接着又拿起我的書給他看,說:“看看你同桌的書,都舊成這樣了,寫了密密麻麻的筆記,怎麼不向人學學?”

而數學書則剛好相反,這個同桌喜歡在數學書上做習題,空白地方都寫滿了演算的草稿,所以,他的數學書看上去很舊,但是他的數學成績也沒有很好。

有一次,數學老師課堂上讓他回答問題,他不會,老師就拿起他的書說:“看看你的書,怎麼都破成這樣了?跟鬼畫符一樣!”

然後又用教棒指了指我的書,說“你看看他的書,爲什麼就能這麼新嶄嶄的?”

我猜那個同學應該很鬱悶吧。看看,成績差的學生怎麼樣都是不好的。

我到高中的時候,因爲很貪玩,所以成績跟同班同學相比就差了很多,加上家庭條件很一般,所以當時的班主任都沒正眼看過我。

他上課的時候從來都是找成績好的學生提問,從來不管差生。

高中的時候座位安排已經不是像小學初中了,好學生都是坐一起,坐在前面,享受老師的特惠待遇,而差生則一起坐在後面自生自滅。

我和一個成績非常好的同學家住得比較近,所以關係很要好,而這個同學就是老師的心頭肉,在他們看來這個同學一定是能考上北大清華的,這樣他們不僅臉上有光還有獎金拿。

班主任爲了不讓我影響這個同學,甚至跟那個同學的家長說我心術不正,讓他們的孩子不要理我。

其實現在想想,這個班主任縱然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但是當時的我如果能奮發圖強,他或許對我的態度也會有改觀呢?

一個成績差的學生,貪玩、愛打遊戲、看雜書,對高考不重視,影響好學生,這樣的我又憑什麼能從他那裏得到公平?

走入職場後也越來越發現其實沒有什麼公平不公平,公司、領導、合作伙伴都會從自身利益出發,找到一個對人對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向罷了。

在小地方你可能還有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幫助,在大城市你真的只能靠你自己的實力獲得所謂的公平。

很多畢業生一畢業就想擠破頭到大城市、名企拿高薪,但是好公司的好職位從來都是給好學校的優秀畢業生的。

你的學校可能都不在他們校園招聘的列名學校名單中。

就算在,你的專業課成績如何?

你跟自己的同學相比又如何?

於是很多人會埋怨起社會的不公平,公司招聘的不公平,不給所有人平等的機會。

其實機會早就給你了,從中學階段、高考到大學四年,從筆試、素質面試到技術面試、羣面,這些都是一些相對公平的機會,只是你一次次的錯過了而已。

公司偏愛那些好學校的尖子生,跟曾經的老師偏心於成績好的學生是一個道理。

把機會給表現優異的人就是公平,沒有人願意在表現欠佳的人身上浪費時間。

上司喜歡勤奮、上進、願意承擔更多工作任務和責任的下屬,你如果總是抱着拿多少錢幹多少事的心態,那麼與升職加薪的機會擦肩而過就十分正常。

曾經起點不如你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超過了你,成了你的上司,你也不要抱怨,這就是公平。

就像紅樓夢裏的賈環和探春,都是同一個姨娘庶出,探春還是個女子,但是探春在賈府的地位不知道比賈環高了多少個層次。

她可以在王熙鳳生病的時候管理整個家族,大興改革之風,駁回一切無理請求;

她可以籌集資金起詩社,得到衆人積極響應;

她可以在抄家的時候保護自己的丫鬟,痛打痛罵狗仗人勢的奴才卻沒人敢回嘴;

她是賈母欽點的面見南安太妃的賈府小姐代表。

如果探春和賈環一樣爛泥扶不上牆,加上姨娘庶出的女兒家身份,她又如何能在賈府中獲得所謂的“公平”?

其實在我們希望被平等對待,期望擁有公平機會的時候,最好的方式恰恰是忘記所謂的公平,世間沒有絕對的公平。

我們爲什麼經常說“勤能補拙”“笨鳥先飛”?

其實這就是一種讓你可能被公平對待的方法,你在天賦、家境上可能遭遇了不公平,但是不代表你就沒有了追求公平的可能。

之前也有人說窮人家的孩子無出頭之日、讀書無用等觀點,在我看來這都是對社會公平機制的一種誤解。

認爲讀書無用那是要看你是不是讀進去了,讀什麼書,對自己對他人帶來了什麼正面的影響,如果你只是爲了獲得學歷文憑,並沒有真正獲得知識,那麼的確是無用,因此你也會得到所謂的“不公正”的待遇,但是這恰恰是對那些愛讀書、讀好書、獲得了知識的人的公正。

你弱,就別想着公正;

你強,自然會有公正;

如果沒有,那是因爲你自己還不夠好。

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還是在將工作時間碎片化

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和將工作時間碎片化其實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工作態度;

前者是充分了利用了可能會被浪費的小塊時間來處理工作上的事情,而後者則是將本來整塊的工作時間人爲的割裂成多個小塊時間再穿插着處理不同的事情。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在等電梯的時候用手機回覆了一封工作上的郵件,那麼就可以理解爲利用了碎片化時間工作。

有的郵件需要回復的內容可能很簡單,用手機打幾個字就可以,這種工作完全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完成。

但是,如果你本來計劃下午有三個小時要整理一份報告,可在做報告的過程中你一會兒去看看朋友圈,一會兒微信聊聊天,工作時間總是被很零碎的私人事情打斷,這就是將工作時間碎片化。

或者是寫一會兒報告又去回覆郵件,再寫一會兒又去打個電話,跟人討論一個問題,即使看似是一直在工作,但是這同樣是一種將工作時間碎片化的行爲,會導致工作效率不高。

所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使自己看上去很忙是一種高效率人士的工作行爲,這些人能對哪些工作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處理有很清晰的判斷,這些人的能力通常都不會差。

但是,將工作時間碎片化後使自己看上去很忙則是一種低效率人士的工作行爲,他們工作的時候不聚焦,容易被外界干擾,有拖延症,所以這種忙是由於方法不對,是一種瞎忙。

我們再來看看兩個程序員的例子,他們倆坐在我很近的位置,我對他們的工作態度和作息比較瞭解。

我們公司的App有安卓和i0S兩個版本,分別由這兩個程序員負責。

因爲App的功能是一樣的,只是平臺不一樣,所以可以認爲兩個程序員的工作內容、開發難度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他們的效率卻截然不同。

我們是彈性工作時間,每天保證至少8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即可,早來就可以早走,晚來就得晚走。

程序員A每天早上8點半之前一定會坐班車到達公司,上午的時段是他集中精力編代碼的時間,這期間只會上廁所和喝水。

他爲了減少被打擾,不會開郵件系統的提醒,內部的IM也會關閉,手機調成靜音,更不會掛着QQ或是聊微信刷朋友圈。

甚至有時候爲了安靜,他還會找一個沒有人的小會議室在裏面工作。

早上的時間他不跟別人討論問題,不跟別人開會,就算測試、設計發現BUG,他也不會中斷手頭的工作去處理。

中午吃完飯,只會做短暫的休息,看看手機上有沒有什麼重要的來電或是信息,然後就打開摺疊牀午睡。

午休結束後,他纔會把郵件系統和內部的IM打開,因爲這個時候剛睡醒,所以可以處理一些簡單的郵件和查看別人的留言。

下午的時間他主要用來修改BUG,也會參加相關的會議或是和別人討論問題。

一到下班時間他就會關電腦然後去趕班車,幾乎沒有加過班。

程序員B則不同,經常早上10點半纔到公司,看看前一天的郵件,或是跟人討論一下問題就到吃午飯時間了,整個上午都沒怎麼寫代碼。

午休時間他不午睡,不是在玩手機就是在看網頁。

下午的時候也是昏昏欲睡的樣子,不管誰找他都不會拒絕,不論是當面還是IM上,沒寫幾行代碼就又去看看郵件或是玩玩手機。

由於來得晚,加上白天沒有什麼工作輸出,所以又必須晚上加班,按照他的話說就是晚上人少他可以集中精力編代碼。

於是,他晚上又是加班到很晚再回去。因爲晚上回去得晚,早上又起不來,導致早上到公司又比較晚,如此往復。

這兩個程序員的技術能力我個人感覺差別不大,但是就是因爲對工作時間的把握上有很大不同導致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差異。

A能充分利用整塊的時間,儘可能地避免整塊工作時間被碎片化,並結合大腦的興奮度來處理不同類型的工作,因此有着更高的工作效率。

而B則完全相反,整塊的時間都被碎片化了,同時不注意勞逸結合,每天工作很長的時間搞得很忙的樣子,但是其實工作量跟A也是差不多的。

程序員A是避免工作時間被碎片化的例子,而程序員B則是把工作時間碎片化的例子,但是都還不是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

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對職場人士有着更高的要求,常見於一些高端人士。

那麼,哪些時間可以算作碎片化時間呢?

等車、坐車、開車、行走、排隊、候機、坐飛機、上廁所、睡覺前、運動中、酒店住宿等需要佔用的時間都可以看作是碎片化時間。

這些時間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你通常不在辦公桌前,但是時間長度上可能有長有短,人所處的狀態也可能不同。

不同的碎片化時間能處理的工作內容也不一樣。

在等車、排隊的時候你可能只能使用手機,比如查看郵件,用移動辦公App審批電子流,在工作會話組裏發消息,設置工作日程等。

在坐車、候機、坐飛機時如果時間段較長,就可以用筆記本電腦做一些複雜的工作,比如寫計劃書,做方案PPT,寫出差彙報、工作總結等。

如果是處於行走、開車、運動中,這個時候可以用藍牙耳機打電話、聽彙報等。

安妮海瑟薇在電影《實習生》中飾演的女創業者就是一個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的典範。

例如,在司機開車送她上下班的時候,她會一邊用車上的視訊電話跟人視頻對話討論工作上的事情,一邊一個手機回覆工作郵件,另一個手機又接聽其他電話。

但是,很多利用碎片化工作的人難免給人留下工作狂的印象,彷彿空閒時間都被工作塞滿了。

所以,利用碎片化工作並不是爲了時時刻刻工作,而是將省下的整塊時間給到生活,從而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關係。

這裏還要提一下“番茄工作法”,這個方法主要講的是集中精力工作25分鐘就休息5分鐘。

這個並不能單純的認爲是將工作時間碎片化,而是一種勞逸結合的工作方法,只是這個方法將25分鐘看成一個整塊的工作時間,在此時間內要求聚焦不能再碎片化。

然後連續的多個25分鐘都要儘可能地處理同一個項目的事情,而不是一個25分鐘處理事情A,下一個25分鐘又處理事情B。

所以,本意上還是一種不要將整塊時間碎片化的工作思路,因爲手機上的各種推送、提醒實在太容易讓人分心。

如果你是一個有拖延症,不論做什麼事總是沒一會就要看看手機的人,那麼可以先嚐試集中精力短一點的時間,比如半個小時,然後再嘗試一個更長的時間段避免被打擾和碎片化,並且在這個更長的時間段裏處理同一個事務。

在利用碎片化工作之前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並分析自己有哪些碎片化時間,這裏可以看看另一篇文章《從<歡樂頌>看工作的四個維度,讓你在職場遊刃有餘》,瞭解一下有哪些不同種類的工作。

利用碎片化時間處理合適的工作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目的仍然是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關係,而不是把自己搞得特別忙。

所以,你是在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還是將工作時間碎片化,這下應該清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