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書籍 > 關於購書、藏書和舊書店的書

關於購書、藏書和舊書店的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關於書的書,似乎是讀書人經久不衰的一個話題。以下選取了幾冊我最近讀過和最近想讀的書,做以分享。

關於購書、藏書和舊書店的書

《拾遺小箋》

作者:陳子善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中國現代文學浩如煙海,由於各種原因,有不少精品遺落在歷史的長河中。陳子善先生十數年來汲汲於發掘“文學上的失蹤者”,成績斐然,使得不少“遺珠”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之中。這種對中國現代文學史“拾遺補蓺”的工作,既是對文學的尊重,也是對歷史的一種負責。

《坐店翻書》

作者:掃紅

出版社:中華書局

這是一箇舊書店店主寫下的一些感悟。掃紅說過:“從來做舊書店有兩怕,一怕客人太懂書,二怕店主太懂書。客人太懂書就賣不起價,店主太懂書就撿不着漏,都是不好玩的事。”本書收錄兩個開書店的奸商、賣書人最爽的事、三個書店主、一臉苦相的舊書店主、雲中且寄舊書來等數篇文章。

《非日記:2002年前後的書情書色》

作者:胡洪俠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本書的內容大都與書有關,作者嘗試以自說自話的"準日記體",記下作者和種種書人書事的相遇乃至遭遇。作者就此寫過如下幾句話:"對一個愛書人來說,讀的書,買的書,寫的書,都可以看作履歷,所以非日記是以書爲中心的,其中有我買的書,我讀的書,我看到聽到的關於的書的信息,也有書的命運,書的故事,書人的消息,書前書後的笑聲淚影……"

《斯蒂芬·哈珀在讀什麼》

作者:揚·馬特爾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這是一部以書信的形式呈現的書話。這101封書信由加拿大作家,《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作者揚·馬特爾所寫,寄給加拿大斯蒂芬·哈珀總理。每封信大多談一部文學作品,這些作品體裁各異,有小說、戲劇、詩集、宗教文本、插畫小說、兒童讀物,幾乎無所不包。揚·馬特爾給總理的薦書行動還得到其他作家和廣大讀者的積極相應,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藏書之樂》

作者:A·愛德華·紐頓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愛德華·紐頓的代表作,談他收藏的珍本書,裏面談到了追尋名著手稿的艱辛,還有鮑斯威爾、約翰生、王爾德等名家掌故,以及在收集過程中得來的文壇逸事,配以書影和作家照片,很有閱讀和收藏價值。與老版相比,本書新增八篇文章,使《藏書之樂》成完璧。

《倫敦的書店》

作者:楊小洲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從法蘭克福書展開始,經倫敦、巴黎返回北京,隔數日,再往倫敦買書,中國書蟲來到異域,滿眼春光秋陽山花爛漫,以往讀過歐美書蟲們寫的淘書故事都不記得,全靠自己心領神會,好在膽大任性,見好就收,回首一望,淘書經歷別具滋味,返北京後寫下逛書店體驗,用英倫式風趣幽默外加一點俏皮筆調,紀錄兩次倫敦淘書之悅,陶然其中自述歡樂,由起筆到出版歷時一個半月,記倫敦書店十篇,結集配圖,便有了這本逛書店之倫敦篇:《倫敦的書店》。

《似是故書來》

作者:董橋等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本書收錄了與書相關的各個領域的作品,有關於讀書的,如吳亮的《談七十年代的“地下”閱讀》,王強的《在閱讀中譜寫出他的一生》;有關於藏書的,如韋力的《談古書收藏及行情變遷》,王強的《談海外訪書三十年》;有關於書店的,如馬振騁的《“奧德翁尼亞”的兩家書店》,陳丹丹的《時光機中的`哈佛書店》;有關於舊書的,如傅月庵的《談臺灣舊書業》,陳子善的《新文學舊書三十年》。

《誤讀》

作者:安伯託·艾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書是艾柯博學的炫技作!這一系列炫目的文章,“用了天知道什麼樣的語言”,在天文、地理、神話、哲學、社會學、人類學、大衆文化、媒體、拓撲學之間縱橫自如,對納博科夫、荷馬、但丁、塞萬提斯、普魯斯特、卡夫卡、喬伊斯的經典進行華麗的解構誤讀,讓人捧腹、驚歎的同時,又令新的意義不斷涌出。正是在這場蓄意插科打諢、裝瘋賣傻、天馬行空、顛三倒四的誤讀之旅中,艾柯“憤世嫉俗”地解構了我們這個時代。

《聽水讀鈔》

作者:陸灝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這是一本讀書筆記集,共錄包括《裝模作樣》《咀爾不搖牙》等百篇文章,是作者從近年的作品中精選出來的,這些作品大部分發表於《深圳商報》的文化副刊上,編集時略有改動,從內容到標題都重新潤色了一番,特別是文章的標題改動得比較多。尤其要關注的是,書中插入師長墨寶十餘幅,有申石伽先生墨跡1副、徐梵澄先生墨跡1副、柯靈先生墨跡1副、金克木先生墨跡1副、孫犁先生墨跡1副、顧學頡先生墨跡1副、王世襄先生墨跡1副、汪曾祺先生墨跡1副、鄧雲鄉先生墨跡2副,副副精美絕倫。

《查令十字街84號》

作者:漢芙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本書被譽爲“愛書人聖經”的書信集,記錄了紐約女作家海蓮·漢芙和倫敦馬克斯與科恩書店的書商弗蘭克·德爾之間的書緣情緣;被譯成數十種文字流傳,廣播、舞臺和銀幕也鍾情它,那家書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號已經成爲全球愛書人之間的一個暗號,三十多年人們讀它、寫它、演它,在這段傳奇裏彼此問候,相互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