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詩歌 > 愛國詩句 > 李商隱:詠史

李商隱:詠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詠史

李商隱:詠史

作者:李商隱

原文

其一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間同曉夢,鐘山何處有龍盤?

其二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爲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註釋

1、北湖:南京玄武湖。《金陵志》:“南埭,水上閘也。”北湖南埭,統指玄武湖,是南朝操練水軍的場所,也是帝王遊宴之處。此言水漫漫,意謂昔日之水軍、帝王皆不復存在,唯湖水漫漫矣。
  2、一片降旗:劉禹錫《金陵懷古》:“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乃指東吳孫皓降晉。
  3、三百年間同曉夢:南京爲六朝古都,三百年間,王朝更替,降旗屢樹,非但孫吳一回。
  4、龍蟠:徐爰《釋問》:“建康東北十里,有鐘山,舊名金山,後更號蔣山。諸葛亮以爲鐘山龍盤,即蔣山也。”張勃《吳錄》:“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嘆曰:‘鐘山龍盤,石頭虎踞,帝王之宅也’。”

翻譯

其二

縱覽歷史,凡是賢明的國家,
  成功源於勤儉,衰敗起於奢華。
  爲什麼非要琥珀才能作枕頭,
  爲什麼鑲有珍珠纔是好坐車?
  想要遠行,卻沒遇見千里馬,
  力單勢孤,難以拔動蜀山的猛蛇。
  有幾人曾經親耳聽過舜帝的《南風歌》?
  天長地久,
  只有在蒼梧對着翠綠的華蓋哭泣份兒。

賞析

其一

首句“北湖南埭水漫漫”突出了六朝的故都的典型景色。北湖即玄武湖,南埭即雞鳴埭,是六朝帝王尋歡作樂的地方。可是經過了改朝換代,同一個“北湖”,同一個“南埭”,過去曾經看過彩舟容與,聽過笙歌迭唱,而此時只剩下了汪洋一片。詩人懷着撫今感昔的情緒,把“北湖”“南埭”這兩處名勝和漫漫湖水扣合起來寫,表現出空虛渺茫之感。第一句“北湖南埭水漫漫”,詩人是把六朝興廢之感融匯到茫茫湖水的形象之中,而第二句“一片降旗百尺竿”,是通過具體事物的特寫,形象地表現了六朝王運之終。在此“一片降旗”成爲六朝歷代王朝末葉的總的象徵。“降旗”的典故原來和石頭城有關,但詩人寫了“降旗”不算,還用“百尺竿”作爲進一步的襯托。“降旗”“一片”,分外可嗤;竿高“百尺”,愈見其辱。無論是從“一片”的廣度或者是從“百尺”的高度來看歷史,六朝中的一些末代封建統治者,荒淫之深,昏庸之甚,無恥之極,都可想而知了。

第三、四句“三百年間同曉夢,鐘山何處有龍盤?”是一個轉折,詩人囊括六朝三百年恥辱的歷史。從孫吳到陳亡的三百年時間不算太短,但六朝諸代,紛紛更迭,恰好似凌晨殘夢,說什麼鐘山龍蟠,形勢險要,是沒有什麼根據的。鐘山即紫金山。傳說諸葛亮看到金陵形勢之雄,曾說:“鐘山龍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然而在李商隱看來,三百年間,孫吳、東晉、宋、齊、樑、陳,曾先後定都於此,全都亡國,可見“國之存亡,在人傑不在地靈”(屈復《玉溪生詩意》卷七)。前二句的“北湖”、“南埭”已經爲下文的“龍盤”之地伏根,而“一片降旗”偏偏就高高豎起在石頭城上,則更證明地險之不足憑了。“鐘山何處有龍盤?”詩人用反問的形式,加強了否定的語氣,真是一針見血的快語。這一快語之所以妙,妙在作者是帶着形象來判斷的。詩人對“龍盤”王氣的思考,不但扣合着六朝的山,扣合着歷史上的“一片降旗”,還扣合着眼前的漫漫北湖;不但扣合着某一朝代的覆亡,還扣合着三百年滄桑。他的“王氣無憑論”,實際上是“三百年間”一場“曉夢”的絕妙的藝術概括。詩作熔寫景、議論於一爐,兼有含蓄與明快之勝。詩人巧妙地使典型景象的層層揭示與深切意蘊的層層吐露相結合。他描寫了一幅飽經六朝興廢的湖光山色,而隱藏在背後的意蘊,則是“龍盤”之險並不可憑。“水漫漫”是詩人從當今廢景來揭示意蘊;“一片降旗”是從歷史興亡來揭示意蘊。“三百年來”則是把“一片降旗”所顯示的改朝換代,糅合爲“曉夢”一場,渾然無跡,而又作爲導勢,引出了早已盤旋在詩人心頭的感慨“鐘山何處有龍盤”的沉着明快之語,形成了詩的高潮。看來“龍盤”無處尋覓,六朝如此,正在走向衰亡的晚唐政權亦是如此。

其二

李商隱以其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創作了佔他全部詩篇七分之一強的史詩,它們擴展了傳統詠史詩的涵義,豐富了詠史詩的題材,探索了詠史詩新的手法,將其獨特的思想性藝術性臻於和諧統—,在詠史詩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他的詠史詩不僅詠古況今,充分反映了他進步的歷史觀,而且借古諷今,含蓄地表達了他的現實主義傾向。同時還借題寄慨,委婉地抒發了他懷才不遇的苦悶。相對於一般詩人對時政的深沉感慨,李商隱的詩作擴大了詠史詩的表現容量。

這首詩的第一句是說,回顧以往的朝代,勤儉能使國家昌盛而奢侈腐敗會使國家滅亡,提出了一切政權成敗的關鍵。

第二句是兩個典故,第一個是琥珀枕,南朝一個皇帝在四處征戰的時候得到一個非常名貴的琥珀枕,但他將琥珀枕搗碎了給戰士敷。第二個是齊桓公,當年齊桓公和另一個君主相遇,那個君主有很多車,每一倆車都有一顆非常大的珍珠,那個君主爲此非常自豪視之爲奇珍,但齊桓公說他有人才,那纔是他的寶物。這一聯是說明人才的重要性。

第三句也是兩個典故。青海馬是指能擔當軍國大事的人才,蜀山蛇指亡國的禍胎(當年蜀國因爲五壯士拔蛇而蜀路開,導致了蜀國滅亡),這兩句話其實有着國家滅亡也隱隱有天意的意思。義山其實很矛盾,他雖然知道“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但當時是唐文宗很有雄心壯志的,可惜被家奴所制,抑鬱而亡,所以義山也無法解釋爲何國家會走向衰敗,所以他只能將其解釋爲天意。

最後一句的南薰曲是當年舜唱的《南風歌》,一唱而天下太平,幾人曾預南薰曲的意思就是沒人再聽到舜的《南風歌》了,意思便是天下將大亂。蒼梧是舜埋葬的地方,翠華是皇帝儀仗中頂上的華蓋,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是,國家如此衰敗,不復當年堯舜之風了。

這首詩,詩人根據歷史興亡的史實,概括爲“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這些明確的以古鑑今的態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認識更自覺完整。在興亡繫於何人的問題上,儘管李商隱受時代的侷限,還只能將理亂的命脈繫於帝王,但在他的詩中,大都是指責他們敗亂國家的。因此這種揭露更有進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