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詩歌 > 愛國詩句 > 姑蘇城外寒山寺全詩

姑蘇城外寒山寺全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84K 次

姑蘇城外寒山寺全詩

姑蘇城外寒山寺全詩

楓橋夜泊

作者:唐·張繼

  原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註釋:

1、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
  2、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3、烏啼:一說爲烏鴉啼鳴,一說爲烏啼鎮。
  4、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
  5、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另外有人主張指「江村橋」和「楓橋」,「楓橋」在吳縣南門(閶闔門)外西郊,本名「封橋」,因爲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詩,後來才改爲「楓橋」。
  6、漁火:通常解釋,“魚火”就是漁船上的燈火;也有說法指“漁火”實際上就是一同打漁的夥伴。
  7、對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楓和漁火二詞擬人化。就是後世有不解詩的人,懷疑江楓漁火怎麼能對愁眠,於是附會出一種講法,說愁眠是寒山寺對面的山名。
  8、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9、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於南朝梁代。相傳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另一種說法,“寒山”乃泛指肅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經數次重建,現在的寺宇,爲太平天國以後新建。寺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日本人運走,下落不明。
  10、夜半鐘聲:當今的佛寺(春節)半夜敲鐘,但當時有半夜敲鐘的習慣,也叫「無常鍾」或「分夜鍾」。宋朝大文豪歐陽修曾提出疑問表示:“詩人爲了貪求好句,以至於道理說不通,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張繼詩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句子雖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鐘的道理?”可是經過許多人的實地查訪,才知蘇州和鄰近地區的佛寺,有打半夜鐘的風俗。

詩意: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 對着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半夜裏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賞析:

這是記敘夜泊楓橋的景象和感受的詩。首句寫所見(月落),所聞(烏啼),所感(霜滿天);二句描繪楓橋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寫客船臥聽古剎鐘聲。平凡的橋,平凡的樹,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鐘,經過詩人藝術的再創造,就構成了一幅情味雋永幽靜誘人的江南水鄉的夜景圖,成爲流傳古今的名作、名勝。此詩自從歐陽修說了“三更不是打鐘時”之後,議論頗多。其實寒山寺夜半鳴鐘卻是事實,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孫覿的《過楓橋寺》詩:“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鍾。”即可爲證。張繼大概也以夜半鳴鐘爲異,故有“夜半鐘聲”一句。今人或以爲“烏啼”乃寒山寺以西有“烏啼山”,非指“烏鴉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憂愁難眠”。殊不知“烏啼山”與“愁眠山”,卻是因張繼詩而得名。孫覿的“烏啼月落橋邊寺”句中的“烏啼”,即是明顯指“烏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