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職場故事 > 根據結果設計過程

根據結果設計過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先做好本職工作,然後走一步看一步的人生態度,註定會走更多的彎路,浪費更多的時間。做好本職工作沒有錯,但沒有一個遠期的目標爲導向,在工作和人生中迷失方向的危險非常的大。“做正確的事,就會有正確的結果”這句話激勵了無數人以勇氣和自我犧牲精神去奮鬥。但我要強調,先認清“正確的結果”,再根據結果去設計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堅持“做正確的事”,纔有會“正確的結果”。這絕非是“蛋生雞還是雞生蛋”式的無厘頭討論。因爲,當你不知道什麼纔是“正確的結果”,你又如何能判斷自己是否在做“正確的事”?目標既是我們成功的終點,也是我們成功的起點,還是衡量是否成功的尺度。

根據結果設計過程

  哈佛大學曾對一羣智力、學歷、環境等客觀條件都差不多的學生,做過一個長達25年的跟蹤調查。調查內容是目標對人生的影響,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25年後,這些調查對象的生活狀況如下:3%的有清晰且長遠目標的人,25年來幾乎都不曾更改過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向實現目標做着不懈的努力。25年後,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頂尖的成功人士。他們中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10%的有清晰短期目標者,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共同特徵是:那些短期目標不斷得以實現,生活水平穩步上升,成爲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60%的目標模糊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面,能安穩地工作與生活,但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餘下27%的那些沒有目標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生活狀況很不如意,經常處於失業狀態,靠社會救濟,並且時常抱怨他人、社會、世界。

  調查者因此得出結論:目標對人生有巨大的導向性作用。成功,在事業起步的時候僅僅是一種選擇,你選擇什麼樣的目標,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沒有明確目標的人,在職場之路上容易分散注意力、精力和時間,而一個具有明確目標的人,會對有助於實現目標的蛛絲馬跡都特別敏感。成功不會光顧那些分散注意力、精力和時間的人。與其諸事平平,不如一事精通,這是一種規律。

  有兩個年輕人趙和孫,是某名校MBA的同班同學。趙在參加了幾十次面試後,選擇到一家生產型企業做一個部門經理。因爲它不僅聽起來“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好機會”,同時這份工作的工資也是最高的。上任之後,趙很快發現了部門和公司中存在的不少問題,於是他運用所學,很快進行了改組計劃。然而事情並不如想像中那麼順利,本來支持他的總經理,後來不得不干預,改組暫停。接下來,趙發現部門和公司存在更嚴重的問題,於是他以高度的熱情、責任感和勇氣,再次發起改革。情況迅速惡化,他的部門人心渙散,其他部門也對他冷眼相向。勉強支撐一年後,趙黯然離職另謀工作。

  趙的同學孫,在讀MBA的第二年便開始做準備工作,花了大量時間分析自己,根據自己的條件制定明確的職業目標,以權衡可能的、最適合的工作。畢業後,他選擇了一家與他的目標和價值觀相吻合,並且他有一定經驗和力所能及的工作。開始工作前,他先花時間瞭解了部門狀況和下屬最大的需要,上任後便在總經理的支持下解決了部門部分需要,贏得羣衆信任。同時大家看到總經理如此看重他,更對他肅然起敬。頭幾個月,孫與幾乎所有人和所有部門都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半年後,他針對部門存在的問題,開始小幅度改組。一次一次的小成功之後,不到一年,孫的部門便成爲公司的樣板。公司上下已經在議論,孫很可能就要獲得更高的職務與權力。

  人們很容易把趙與孫的不同結局,歸結爲能力或運氣。其實,除了他們在建立工作所需的權力和影響力時採取了不同的方式外,更重要的分別在他們求職時即已顯露。孫有明確的自我分析、目標與定位,根據目標與定位來選擇最合適的企業,而趙則只是對所有的工作機會互相比較,選擇了一個看起來發展空間大、薪水高的職位。由於目標不同,或者說,由於趙的目標並不明確,他採取了危險的方式去推動工作,失敗或許有運氣的成分,但並不出人意外。而孫,則根據自己的規劃,找到最適合的職位,一步一步看似慢實則快地走向終點。

  初入職場也好,老江湖也好,要想在職場乃至社會中順風順水,最重要就是要有自己的信念與目標。職場上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情況多如牛毛。如果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什麼,要什麼,幾個轉轉下來東南西北都分不清,世界不拋棄你,自己也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