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職場故事 > 90後職場新人的思想困惑和職場痛點,給職場新人的建議

90後職場新人的思想困惑和職場痛點,給職場新人的建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90後職場新人的思想困惑和職場痛點,給職場新人的建議

我的助理出走了,年輕人的職場問題竟然是這些!

作者:七芊

摘自公衆號:江湖人稱艾掌門

“我的助理出走了。”

知名作家艾明雅在朋友圈曬出了這樣一段文字:

在北京採訪艾老師時,我們聊到年輕人的職場問題,她無意中說起助理離開的情景:

“她強忍着眼淚,抱怨工作壓力太大的時候,這一次,我沒有安慰她,而是轉頭就走,那天我要飛北京,有個重要簽證要辦。隨後在出租車上,我收到了一封聲淚俱下的辭職信,那個瞬間,簡直失望透了。這些年輕人是怎麼了?”

助理的離開說明了怎樣的問題?

爲什麼大多數公司都在流失年輕人?

是什麼讓年輕人輕易放棄工作?

陷入到自我否定的消極情緒之中?

總結過往與年輕職場人打交道的經歷,艾老師犀利分析出90後新鮮人的職場痛點:

問題1:愛幻想,卻不願付出過程中的辛苦。

建議:認清剝開光鮮亮麗的外殼,職業的本質都是壓抑憤怒過後繼續做事,這並不可恥也不該爲此痛苦。

艾老師說,很多年輕人在同她聊到夢想的時候,落到最終,她們想立刻擁有的生活都是有錢,光鮮,有時間等等這些大多數人在四十幾歲都難能實現的生活狀態。

“她們活在幻想之中,什麼都不做的情況下也堅持認爲自己可以實現這樣的目標。”

“過去我會不斷地提點下這樣的年輕人,因爲很擔心她們會爲自己的幻想買單,換幾份工作,繼續衝動離職,生活費跟不上,一定會陷入低迷的自我懷疑狀態,這樣根本不需要有人打擊,自己會自然而然地掉入低谷。我想對她們說,只有從這個低谷裏痛定思痛走出來,纔會獲得職場的第一次成長。”

對於年輕人而言,幻想不僅存在於理想的生活狀態中,也存在於對職業的期待之中。

自由作家在外人看來是個光鮮的職業身份,不少年輕人正是因爲對自由業者有美好的嚮往和崇拜,所以想要跟着艾老師工作學習,她們簡單的把自由業者定義爲無拘無束,又有錢賺,但這也只是美麗的幻想。

自由作家的真實生活是什麼樣子?

“離職出來成爲自媒體人,意味着你要當自己的老闆,自己的助理,還要當自己的心理諮詢師,自己的財務,可想而知自己的工作量會加大多少倍。”

“大多數人所謂的單幹並不是一個人幹,而是不要被管,要自己幹好,就要找夥伴,只要有超過三個夥伴,大家便會有自己的情緒想要向你發泄,會有各式各樣不同的意見,處理這些,其實比上班工作要累得多。

講述自己接受採訪這一天時,她講道:

早上七點鐘的專車趕赴機場,路上接到電話說女兒不要去幼兒園,哭着找媽媽,在途中要放下一堆未處理的工作來安慰女兒。

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因爲項目拖延批評了自己,自己藏着委屈,看着工作室這邊有三十多個人的消息沒有回覆,下午還有兩個稿子要趕。

這樣忙碌且充滿焦慮的生活幾乎成了日常。

“這就是你們所看到的朋友圈裏光鮮靚麗看似霸道總裁的一天。掰開了,還是在疲於奔命地幹活。”

可見,任何表面的光鮮亮麗都只是職業本身的廣告,背後都藏着職業的本質:無數次壓抑憤怒之後,繼續做事。

問題2:沒有責任心,不愛惜自己的羽毛。

建議:職業的圈子很小,名聲是一輩子的財富。

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喜歡亂立flag,答應的事情不做,情緒化陷入自我否定之中,焦慮影響身邊的人,沒有責任心等等這些不良心態和做事方式,正在讓她們內耗自己的才華。

面對一些離職的夥伴們扔下的爛攤子,艾老師回憶起自己二十五歲因選擇結婚而退出職場工作的時候:

“我是一個離職時,連垃圾袋也要給老闆套七層纔會離開的人,很怕給其他的人添麻煩。但是不少的年輕人想的是自己怎樣及早離開這份工作獲得自由,逃避所換來的自由都只是短暫的快樂。”

“一個給老闆帶來無盡煩惱,留下不好印象的人,當有人向老闆們談及這個人的時候,他們會說什麼?負面的信息一旦傳播出來,將會影響一個人的職業發展。”

她見過不少朋友的助理們工作一段時間後,頻繁找老闆傾訴自己的負能量,面臨的困惑。

這些年輕人似乎不知道,這樣經常性的負面情緒會把自己搞崩潰,傳播出去會讓老闆跟着崩潰,老闆不會輕易崩潰,可能會帶來內心的疑慮:你的工作能力是否可信?

這種無形之中的印象也是在折損年輕人的信譽和能力。

職場的圈子很小,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傳到其他人的耳朵裏,所做的每一件事也同樣會被擴大傳播。

常懷警惕之心纔是保有責任感的源頭,肆無忌憚的代價就是在封閉未來的出路。不愛惜自己的名聲,名聲便會成爲蛻變的最大阻礙

問題3:過於敏感的玻璃心正在內耗掉年輕人的優勢。

建議:鈍感心纔是職場的正道。

“有才華的人太敏感,這種敏感用錯地方,就是一種內耗。”

想起自己工作室之前一位年輕夥伴的離職,艾老師說,對方一直處在莫名的自我焦慮中,不斷懷疑自己哪裏沒有做好,抱怨自己能力不行。

她當時還在鼓勵這位年輕的同事,說她是打敗了60個人的簡歷纔得到了這份工作,應該自信,至少要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

可是對方糾結了幾天之後,還是離職了。

“後來我仔細分析了這些焦慮的年輕人,發現她們的核心問題就在於內耗,她們會想這件事沒做好是自己的責任,老闆怎麼看待她們,同事怎麼看待她們,這些無形之中都爲她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這種壓力讓她們焦躁且自我懷疑。隨後,她們會想如果老闆讓我走的話,我會很難堪,所以我自己主動要走。這分明是被自己的思維逼離職的,這樣的年輕人會陷入不斷浪費自己才華的過程中。”

鈍感心,是艾老師在職場中提倡的最好品質。鈍感心的來源便是硬着頭皮把事情做完。

談及自己的職場經歷,艾老師坦言自己也會被上級罵,當衆被罵的難堪她感同身受。但當時想的不是放棄,而是“先把工作做好再說”。

正是這樣的鈍感心讓她在職場中堅持一份工作很多年,並且逐漸得到了周圍人的認可。

“太多年輕人的問題是聚焦在情緒上,沒有專注於工作本身。在老闆沒有炒你魷魚之前,要硬着頭皮堅持下去,纔是升職加薪的王道。”

問題4:聚焦在職場外圍的成長,抓不住工作的重點。

建議:認清工作的重點是做事的結果。

職場課程瘋狂崛起的今天,越來越多的職場新鮮人把目光聚焦在人際交往,溝通方式,如何搞定老闆等職場外圍的厚黑學上,漸漸忽略了職場的核心本質:做事的結果。

回想自己遇到的成事者們,艾老師發現,這些人都很擅長找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卻不陷入自責,事情沒做好,他們關注的是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辦,而不是把責任和原因歸結在外部環境和其他人身上。

而不少焦慮離職的年輕人都在尋求外部的原因:老闆沒有告訴我,對方沒有做好等等,這樣不正確的心態會讓她們充滿抱怨,自我施壓,找不到做出結果增加自信的真實辦法。

最後只能告別這段所謂失敗的職場經歷。

是什麼讓年輕人進入職場之後抓不到重點?

艾老師發現不少前來諮詢職場問題的年輕人,都存在兩個高頻的困惑:1 自己要做什麼?2 自己選擇這個正確與否。

這兩大困惑深刻揭露了她們的問題:過度聚焦情緒,而不聚焦本質。

“太多年輕人都在關心自己的情緒,她們辭職,旅行,寫心情日記,學習職場厚黑學,這樣的狀態問多少遍自己要做什麼也是問不出來的。她們在拖延。”

“她們經常會賭選擇,不聚焦在把事情做對上,而是選擇正確與否上,這一點是很錯誤的,是對待職場的意淫。“

”實現目標很簡單,聚焦在做事的結果上,聚焦在過程中技能的提升上,這件事十有八九都會實現,但是她們卻經常在外圍盤旋,交往啊,心情啊,溝通啊,從來沒有深入到實踐,堅持這一步中去。”

老闆也好,社會也好,關注的是做事的結果,也只有好的結果和真正過程中積極學習積累下的知識與經驗能夠讓一個人充實自信,相對於精通職場厚黑學的人,一個做事有好結果的人才是職場中更具價值的。

問題5 :不會給自己做減法,又不想做簡單的事。

建議:分清自我認知與客觀評定的區別。

咪蒙的文章《職場不相信眼淚,要哭回家哭》中講述了自己的實習生因拿外賣委屈哭泣的事件。充分暴露出年輕人的職場心態問題:不想做簡單的事。

在職場進階這條路上,艾明雅講述了這樣一條進階法則:

“一個公司裏,資歷最淺的人,她們業務不熟練,對於公司的實操性價值貢獻最小,時間最不值錢,所以簡單的事交給她們去做,對於公司整體運作而言,最高效。

但如果做這些簡單事情的人能夠積極一點,比如上午出去買咖啡,抽出時間去了解學習業務,增加崗位的技能學習,慢慢,她的價值就增加了,她的時間會變得值錢,這個時候,買咖啡這種簡單的事情就會交給資歷更淺的人去做。

從低級到高級是一個晉升的過程,簡單的事是檢驗客觀價值的一個標準,就算是璞玉未打磨的時候在現實中也是一塊石頭而已,瞭解自己的客觀價值,有利於找準自身真正的社會的位置,積極學習進取。”

問題6:把同行和同事想的太壞,孤立自己。

建議:個體的同行不會逼死同行,打敗你們的是時代,職場中的資源非常重要。

資源是職場工作的一筆核心財富。

沒有積累起資源的人,會在職場中慢慢被淘汰。

“最珍貴的財富是同行以及行業資源,因爲做這件事情而結識了這樣一批人。日後不管時代如何變化,這些人所提供的信息和資源,都會是你的財富。

比如有一天,微信不行了,可以去做視頻,視頻不行了,又可能衍生出新的信息渠道。

我們這些人還是可以去向另一條路發展,真正打敗我們的也不是個體的同行,而是一個時代,所以面臨時代的更替,更不能一個人單打獨鬥,一定要團結。”

年輕人的職場問題始終是社會關心的熱點,在職場這條路上,年輕人沒有捷徑,每個人都是修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