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關於珍惜時間的故事

關於珍惜時間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54K 次

關於珍惜時間的故事

關於珍惜時間的故事

魯迅先生說過:"必須如蜜峯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秦牧說:"不廣泛地吸收,是談不到博大精深的。一條大河,總得容納無數小溪、小澗的溪水,一座幾千米的高山總得以一個高度作爲它的基座。小小的水源只能形成一個湖泊,蕩蕩平川,也不會有什麼戴着冰雪帽子的高峯。"這些都是文學大師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及其它文章所反映出來的多種知識浩如煙海、博大精深。唯有博讀,才能從書中飲其甘霖瓊漿、嘗其佳餚鮮羹,使思想得到教育、情操得到陶冶、知識得到增補。

只有博讀,才能使學生從富有邏輯性的論辯文章中不斷地認清真理和謬誤,認識社會的真善美和假惡醜,這對培養學生觀察、認識、分析事物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有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博讀,才能使學生從記載着無數科學知識的書籍中接受歷史上無數生活經驗的結晶、豐富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智力,發展其想象能力。

只有博讀,才能使學生通過古今中外無數着名作家的作品來豐富自己的文學知識,吸收他們清新、優美、犀利、辛辣等各種風格的語言特色,使學生從一首詩歌、一篇散文、一則寓言、一部遊記中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教育,而這種美育,則對培養學生奮發向上純正無私等、高尚的品德情操,起着非凡的作用。

古語說:"人目不見青黃曰'盲',耳不聞宮商曰'聾',鼻不知香臭曰'癰',癰、聾、盲不成人也。人不博覽者,不聞古今,不見事類,不知然否,猶目盲、耳聾、鼻癰者也。崐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鱉,其尤甚者觀蛟龍。"由此可見,學生作文,往往也是以博讀見效,以寡讀見拙。現今那些已躋身於"小作者羣"的典型學生,不都是由勤奮讀書始,而走進文學殿堂的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不能不崐作爲一個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既然博覽羣書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這多年,作教師的難道不懂得?應該說,懂是懂得的,然而,要帶領學生做到這點,可就難矣哉。

當今有的學校,人們的眼睛往往盯在"升學率"上,師生們的眼睛往往盯在高考題上。一紙試卷,"狹路相逢",許多人不由不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輕實用。他發一頁題簽,他劃書上多少道習題;他不完成作業不準上課,他不完成作業請來家長。這樣一來,學生別談博覽,就是看一眼課外書籍,也是奢求了。那麼博覽羣書有再多的好處,也遠水難解近渴,顧不得了。

以上現象若不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寫起文章來,思路何以開閱?想象的雙翼何以振奮?言辭何以豐富?有的同學連對某些常識熟語都感到新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致使有的學生難免孤陋寡聞,少見多怪。在這種情況下,能寫出好文章來,豈不是咄咄怪事?

元代程端禮所云"勞於讀書,逸於作文"、宋代蘇軾詩云"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等,直到現代文學巨匠茅盾同志的"讀了再寫,寫了再讀"等名言,無不切中閱讀和寫作關係。學生是未來的主人,他們的成長需要營養的滋補。我們要帶領學生蕩起雙槳,去遨遊書海,使學生嘗讀書破萬卷之甘苦,享"下筆如有神"之樂趣,能切實提高寫作能力,多多寫出言之有物、論之有據、情真意切的好文章來。

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因爲它永無窮盡;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因爲它所有的計劃都來不及完成;在等待的人,時間是最慢的;在做事的人,時間是最快的;它可以無窮地擴展,也可以無限的分割;沒有它,什麼事都做不成;不值得後世紀念的,它卻令人忘懷;偉大的,卻使它們永垂不朽。

歷數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樹者,無一不惜時如金。古書《淮南子》有云:"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漢樂府《長歌行》有這樣的詩句:"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晉朝陶淵明也有惜時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唐末王貞白《白鹿洞》詩中更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妙喻。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把時間比作資本。德國詩人歌德把時間看成是自己的財產。魯迅先生對時間的認識更深刻。他說:"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後,爲了節省時間,把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創造上,嚴格控制自己,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甚至辭去皇家學院主席的職務。居里夫人爲了不使來訪者拖延拜訪的時間,會客室裏從來不放坐椅。76歲的愛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問他想要什麼東西,他說,我只希望還有若干小時的時間,讓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當代青少年多數都很羨慕美國、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轎車、電器,然而,你知道他們是多麼珍惜時間嗎?早在200多年前美國還沒獨立的時候,美國啓蒙運動的開創者、科學家、實業家和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富蘭克林就在他編撰的《致富之路》一書中收入了兩句在美國流傳甚廣、擲地有聲的格言:"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遼寧青年參觀團在日本出席一個會議,出國前團長準備了厚厚一疊發言稿,可是屆時日方官員遞上的會序表卻寫着:"中方發言時間:10點17分20秒至18分20秒。"發言時間僅爲一分鐘。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菸,一張報紙看半天"的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而在日本卻是極爲平常的。日本從工人到學者,時間觀念都非常強。他們考覈崗位工人稱不稱職的基本標準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單位時間的勞動量,時間一般精確到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