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如何爲人處事,抱甕老人的故事——要懂得靈活變通

如何爲人處事,抱甕老人的故事——要懂得靈活變通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如何爲人處事,抱甕老人的故事——要懂得靈活變通

孔子的學生子貢到楚國出遊,在路上遇到一位正在汲水的老人。老人挖了一條渠道,渠道連接着菜園和水井。老人抱着一隻大水罐,將井裏的水倒入渠道中。水沿着渠道一直流到菜園子裏。老人不停地汲水,累得上氣不接下氣。雖然老人一刻都不曾休息,但沒有多少水流進菜園。子貢看到這一幕,便走到老人面前說:“老人家,現在有一種機械,用它來澆地,一天可以澆上百畝地呢!用不着像您這樣費勁地工作!”

如何爲人處事,抱甕老人的故事——要懂得靈活變通

老人擡起頭來,看着子貢問道:“你說的是什麼東西?”

子貢回答說:“這種機械叫做槔,是將木頭砍鑿加工做成一種機械。如果用它來提水,就像把水從井裏抽出來一樣,水流得很快,還會起浪花呢!”

澆水的老人聽完子貢的話,臉突然變得難看了起來。他譏笑子貢說:“我師傅曾說過,世上如果有取巧的機械,就一定存在取巧的事情;有取巧的事情,就一定有取巧的思想。如果一個人一旦有投機取巧的思想,那他就喪失了人的純潔美德;人喪失了純潔的美德,那他就會出現反常的性情;而如果他性情反常,那他就脫離了社會和自然的軌道。你說的那種機械我知道,只是我覺得使用它是一種投機取巧的行爲,因此對我來說,使用那種機械是很可恥的。”

老人說完那番話,子貢像做錯了事情一樣,難爲情地說不出話來。

抱甕老人的話聽起來似乎正確,但是他在機械效用上借題發揮,把刁鑽、險惡與機敏、智慧混爲一談,事實上,他的這番道理是謬論。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在新事物面前抱殘守缺的人,不懂得靈活變通的人,做起事來總是吃力不討好。

人很容易被一種思想禁錮,故步自封,因循守舊,無法跳出心中的高度。當一個人習慣一種環境或一種事物時,就不會再去接受新的事物,而只是在自己狹小的空間裏守着狹隘的思想。這樣的人永遠都得不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