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如何學習:萬不可不懂裝懂

如何學習:萬不可不懂裝懂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如何學習:萬不可不懂裝懂

越是有知識的人越敢於說“不知道”,而知識越少者卻總是說“我知道”,以便來掩蓋他知識的貧乏。

有一位學問高深、年近八旬的老婦人。她原是大學教授,會講五種語言,讀書很多,語彙豐富,記憶過人,而且還經常旅行,可以稱得上是見多識廣。然而,人們從未聽到過她賣弄自己的學識或對自己不瞭解的事情假稱通曉。遇到疑難時,她從不迴避說:“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的知識去搪塞,而是建議去查閱有關專著、資料,以作參考。老人的這一切,讓人們真正懂得了怎樣才能被別人敬重。

心理學家邦雅曼.埃維特曾指出,平時動不動就說:“我知道”的人,頭腦遲鈍,易受約束,不善同他人交往。迅速和現成的回答,表現的是一種一成不變的老一套思想;而敢於說“我不知道”所顯示的則是一種富有想像力和創造性的精神。埃維特還說,如果我們承認對這個或那個問題也需要思索或老實地承認自己的無知,那麼我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會大大地改善。

這就是他竭力倡導的態度和人們可以從中得到的益處。

其實,在任何國際學術會議的場合中,如果你注意的話,就會了解雖然開會的屋子裏坐滿了國際知名的科學家,但大家使用最頻繁的一句話便是“我不知道”,或者是比較文縐縐的“在本項研究主題中,我們沒有足夠證據可得出任何可靠的結論。”

如何學習:萬不可不懂裝懂

從事任何一種職業的聰明人,都有勇氣承認,“沒有人知道一切事情”的這個事實。他們常常說自己不知道,隨後就去尋找他們所欠缺的知識。承認自己不知道無損於他們的自尊;對於他們來說,“不知道”是一種動力,促使他們去進一步瞭解情況,求得更多的知識。

在前往心理醫生那裏求診的病人中,其實有許多是著名的人物和企業家。他們在自己所做的那一行裏是很傑出的,但是在醫生同他們接觸的過程中,卻常常發現他們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非常幼稚。他們在鑽研提高自己的專長方面下很多功夫,所以在與工作無關的其他知識方面就不夠成熟。他們對自己專業範圍之外的簡單問題,也可能毫無所知。

成功者知道,要掌握所有的知識,是既不可能也沒必要的。所以,他們集中精力成爲某方面的專家。他們知道,“萬事通”的人是失敗者,而成功者只精通一門或幾門。

楚漢相爭時,單就劉邦和項羽這兩位領導者的個人條件來比較,無論是文才、武功、家世、年紀或兵力,項羽都在劉邦之上。然而在善用人才這一項,項羽就遠不及劉邦。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都能在劉邦麾下;而項羽手下惟一的謀臣范增,卻在項羽“萬事通”的個性下不得善終。

坦白承認“不知道”的領導者,才能接受屬下的建言,集百家之長於一身,成爲最後的成功者。作家斯蒂芬.馬洛在其某部作品中,讓其中的一個人物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想,英語裏最討人喜歡的幾個字也許是‘Idon’tknow’(我不知道)。這句話可以作爲跳板,使我感到驚奇並使你揭開對每個人來講都會有的奧妙。”

沒有人知道一切事情,“萬事通”只不過是“事事不精”的代名詞而已。在人生的道路上,明智者知道,要掌握所有的知識,是既不可能也沒必要;集中精力於某方面的過程中,也會遇到許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識。所以,他們不會不懂裝懂,而是勇於承認“我不知道”,並不斷去努力,把“我不知道”轉化爲“我知道”,久而久之,他們自然就成了某些方面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