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合理地利用優質的學習條件

合理地利用優質的學習條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合理地利用優質的學習條件

合理地利用優質的學習條件

如今的孩子不但擁有着豐厚的物質生活條件,也享受着優越的學習條件。一些學校的開放式教育,爲更多渴求知識的孩子敞開了大門。學校的圖書館、閱覽室、多媒體教室等,爲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知識來源,增長了孩子們的眼界,拓寬了學習領域。同時,爲了讓孩子更好地發展和提高,社會和家庭也各自做足了準備。一些課外活動、知識沙龍、學習講座、名師交流會、出國培訓、外語學習班等,層出不窮,可以說在學習上的各種武器裝備應有盡有。

作爲父母,應該讓孩子合理地利用這些優質的學習條件,比如週末時間帶孩子去書店一起閱讀,陪同孩子一起參加名師訪談活動等,都對孩子的成長有所助益。

如果課堂內教給孩子們的是書本知識,那麼課堂外傳授給孩子的除了一定的科學知識,還有更多的本領。孩子在其中一定可以接受許多新鮮的事物和技能。

此外,有條件的父母給孩子購買各種學習用品,如學習機、電子詞典、平板電腦等,可以藉助電子設備幫助孩子學習,而不是供孩子玩電子遊戲。

合理地利用優質的學習條件

1.不要盲目地實施填充教育和搶先教育

現在許多孩子還沒生出來,就又是聽胎教音樂,又是做胎教按摩,恨不得孩子生出來的“第一聲啼哭就是一首絕妙的好詩”。出生後又是零歲方案,又是腦黃金,恨不得孩子從幼兒園出來就是博士後。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已經大大超出了孩子們的承受力:“你要爲我爭氣啊,孩子!”“你考不上大學叫我的臉往哪擱啊?”成功的父母,會因不出色的子女感到莫大的羞辱;不成功的父母,更缺乏寬容,他們把的父母,會因不出色的子女感到莫大的羞辱;不成功的父母,更缺乏寬容,他們把子女的成功當作自己成功的最後賭注。

單憑父母自己的主觀願望來塑造孩子的未來,而不顧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強迫式的“填充教育”和“搶先教育”,很多時候可能會得不償失,嚴重地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研究表明,若父母對子女期望太高、對孩子施加的壓力太大,孩子即使短時間內可能會超越其他孩子,但當其他孩子也開始學習時,領先優勢就會消失,孩子的自我激勵感也會減弱,創造性和想象力會受到抑制,好奇心會受到阻礙,自信心也會受到打擊。由於學習壓力太重,孩子失去了童真,沒有了快樂,也影響社交能力和其他能力的發展,影響心理的健康發育。

【正面管教祕訣】

父母讓孩子成爲高級人才的願望是好的,但不能僅從自己的主觀願望出發,對孩子期望值過高,更不能超前地爲孩子“定向”包辦,替孩子選擇發展方向。

2.與孩子一起與時俱進

有的父母認爲自己已經是這樣的年紀和閱歷了,或是滿足於自己已經有的事業和成就,或是覺得自己已經沒有大的發展前途了,就沒有了更高、更遠的追求和求知的渴望,只是“原地踏步”。

比如,有的父母要求孩子學習,把孩子的成就看作自己的成就,而自己從不主動地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漸漸地與時代脫節、與孩子的距離拉大。

做父母的不要總是以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爲藉口,拒絕學習和接受新的知識,而應該和孩子一起學習。甚至在孩子比自己的水平更高時,父母也不妨放下架子,做一次孩子的學生。這樣,既適時地趕上了時代的腳步,也用親子共學拉近了與孩子的距離,還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勤學、好問,永遠在追求進步的榜樣,從而重新樹立父母的權威。

【正面管教祕訣】

父母希望孩子學習好、知識豐富、出人頭地,自己卻停留在原地,只是用簡單、枯燥的大道理來教育孩子,很難真正地說服孩子、影響孩子,或是讓孩子以父母爲驕傲和榜樣。要想獲得孩子的歡迎,在學習上給孩子提供切實的幫助,父母就得與時俱進,在知識水平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上都要提高。

3.慎重地看待孩子出國留學

現如今,流行把孩子送到國外學習,有的父母認爲自己的孩子學習不好,與其在國內考大學不如直接送到國外大學讀書,聽上去好聽,面子上也好看。甚至有的父母根本不瞭解孩子的思想狀況和學習水平,盲目跟風,不管是哪個國家,學的是什麼專業,自己的財力如何,只要能夠送出去,就是節衣縮食,也在所不辭。

有的國家教育水平遠遠不如我國,但是父母纔不管那些,只要學費低,就是要送出去,孩子不願意也送,這樣對別人說起來好聽,似乎很榮耀。

其實,自己的孩子如果有水平,他如果是“那塊料”,在什麼地方都會出成績,真金總會閃光。願意出國可以考公費出國,不用父母掏腰包。如果你的孩子不是那塊料,你就不要硬是打腫臉充胖子,導致“賠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償失。

【正面管教祕訣】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每一個父母的美好願望,但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父母切莫愛慕虛榮,不顧實際,硬趕鴨子上架。你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知己知彼,知道孩子喜歡什麼,興趣是什麼,社會需要什麼,將來要幹什麼。然後,再有準備地、有目標地培養和進行理性投資,一定要走出跟風誤區,正確找準位置和切入點,這樣纔不至於讓孩子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