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窮養富養,都不如恰到好處的教育

窮養富養,都不如恰到好處的教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9K 次

窮養富養,都不如恰到好處的教育

窮養富養,都不如恰到好處的教育

俗話說,男孩窮着養,女孩富着養。但在這裏不能片面地理解“窮”與“富”的概念。窮與富的內涵,是對於不同性別的孩子進行的不同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內容上有所側重,因此富與窮包含着不同於金錢的意義。

美國的家庭教育以培養孩子富有開拓精神、成爲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爲出發點。父母會讓孩子從小就樹立起自立精神,即便是富豪子女,也要外出體驗打工的不易。美國前總統里根的兒子,就不靠父親的權力來爲自己安排舒適的工作,而是靠自己的能力去奮鬥。

而在中國的父母中則很缺乏這樣的意識,他們習慣爲孩子創造最好的物質條件,儘量不讓孩子受苦。但是,如果孩子習慣了坐享其成、養尊處優的生活,將來面對困難時,就很容易變得脆弱無助。孩子總有一天是要長大的,總有一天需要自己去工作、去獨立生活,父母不可能永遠跟着他。所以,與其爲孩子打造優越的物質條件,不如教給孩子用雙手去創造物質財富。

窮養富養,都不如恰到好處的教育

1.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用物質取代不了的

一位父親長年在外工作,很少有時間和自己的孩子待在一起,教育孩子的工作全部落在妻子身上。每次打電話回家,他想和孩子說上幾句話,但孩子似乎一點也不熱情,竟然讓媽媽幫忙接電話,理由是“我正在做作業,沒時間”。每次回到家,他都會補償似的給孩子帶許多禮物,希望能對孩子有所彌補。但是孩子卻對他說:“你給我禮物有什麼用?我要的不是禮物,我看你根本就不想做我的爸爸。”這位父親很苦惱,他覺得每次和孩子在一起時都像陌生人,每次和孩子的對話總是不超過10句,而且孩子也總是愛理不理的。

終於有一天,這位父親如夢初醒,發現這一切的根源在於自己。

【正面管教祕訣】

許多父母用物質財富去彌補對孩子的愛,其實這非但無濟於事,反而還加深了孩子心靈上的傷害。要知道,親子之愛是不可以用物質財富來替代的。

2. 用金錢獎賞孩子要適度

有的父母習慣用金錢獎賞孩子,其實,這並非是對孩子獎賞的最好方式。用金錢作爲獎賞,這樣孩子在腦海中容易形成金錢至上的觀念。儘管我們都十分喜歡錢,但也不應該急於在這方面向孩子灌輸金錢的概念。

在給孩子的獎賞中,最好是提供特殊的權利或者是獎品。如果你提供的是金錢,那麼數目最好是固定的,不要隨心所欲地增加。

學齡前的孩子非常渴望從事那種能夠給他們帶來切實利益的活動。根據孩子這種心理,要在需要孩子完成困難任務時進行獎賞。這種獎賞間隔時間最好長一點:對於5~7歲左右的孩子至少2個星期獎勵一次;對於7歲以上的孩子至少1個月獎勵一次。

【正面管教祕訣】

不要因爲孩子的一點點良好表現就用金錢獎賞。否則,在你不提供這類物質獎勵的情況下,孩子行爲的影響力就會減弱。

3. 從小就要讓孩子懂得節儉和控制物慾

君子樂得其志,小人樂得其事。當今許多父母要求孩子立志,但往往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比如,有些父母信奉“一切向錢看”,於是在孩子年紀很小時就要他輟學做生意,說什麼“只要賺到錢就是有本事”。有的則是把孩子往文憑路上趕,以爲文憑代表一切,把孩子培養成脫離實際的“書蟲”。有的千方百計地讓孩子到國外去,去趕追“淘金熱”……其實,這些都不是要孩子立志,而是要立欲,都是爲眼前的利益所驅使。這些父母常常混淆了“立志”與“立欲”的概念,從小灌輸給孩子的也是一些“立欲”的心態,使孩子的心理並不能正常地發展,成爲利己主義者。

爲此,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節儉習慣,做到不爲物慾所誘惑。

【正面管教祕訣】

“立志”與“立欲”的根本區別在於,立志是以社會爲最終的目標,確立爲社會大衆服務的理想,以天下之利益爲自己的利益,是進步、向上的;而立欲則是滿足個人的意願,以一己的利益爲根本,是自我主義者。作爲父母,必須教育孩子樹立遠大志向,做對國家對人民有益的事情,讓孩子從小就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樂得其志而不是樂得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