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如何修身和修心:知足常足, 知止常止

如何修身和修心:知足常足, 知止常止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如何修身和修心:知足常足, 知止常止

如何修身和修心:知足常足, 知止常止

如果每個人都能滿足於已經得到的東西, 則社會必能安定, 天下必能太平, 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可是社會上總會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這樣的人往往要栽大跟頭。對他們來說,“知足常樂” 這句話就成了靈丹妙藥。

——季羨林

老子曾說過: “禍莫大於不知足, 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意思是說, 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 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所以知道滿足的人, 永遠是快樂的。德國哲學家叔本華也說過類似的話: “不滿足使人生在慾望與失望之間痛苦不堪。”

從前有一位以打柴爲生的樵夫, 他非常辛苦, 每天早出晚歸, 風餐露宿, 辛勤地勞作, 日子雖然過得不富足, 但也沒有什麼大的煩惱。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攢夠一筆錢,然後蓋一間大房子。於是, 他老婆就天天到佛前燒香, 祈求佛祖慈悲, 讓他們夫妻早日能夠住上大房子。沒想到蒼天有眼, 好運很快就降臨了。

這一天, 樵夫上山砍柴, 無意間在一個樹洞裏面發現了一尊金羅漢。樵夫將這尊金羅漢帶回了家, 於是他一夜暴富, 成了遠近聞名的大財主。不到幾年的時間, 他蓋起了大宅子, 還將宅子周圍的地都買了下來, 家裏買了奴僕, 兩個兒子也都和有錢人家的小姐成了親。

按理說樵夫告別貧窮盡享榮華富貴應該非常滿足了, 然而事實上他只是高興了一陣子, 很快就犯起愁來, 茶飯不香, 坐臥不安。老婆看在眼裏, 不禁上前勸道: “現在吃穿不缺, 又有良田美宅, 你爲什麼還發愁呢? 就是賊來偷, 一時半會兒也偷不完, 你這個喪氣鬼! 天生受窮的命!”

沒想到樵夫白了她一眼, 不耐煩地說道: “你這個頭髮長見識短的婦道人家懂什麼! 怕人偷只不過是小事, 問題是十八個金羅漢我們才找到一個, 剩下的十七個還不知道藏在哪裏呢?” 說完, 又不停地嘆氣。從此後, 樵夫整日愁眉不展, 落得疾病纏身, 最終一命嗚呼。

如何修身和修心:知足常足, 知止常止

自古以來, “得隴望蜀” 就是人之常態, 得了飽暖思綾羅, 得了錢財又思權欲,許多人的貪慾就像個無底洞, 永遠都不知滿足。

快樂、幸福都是建立在知足的基礎上的。知足之人, 雖臥地上,猶爲安樂; 不知足者, 雖處天堂, 亦不稱意。不知足者, 雖富而貧;知足之人, 雖貧而富。

明朝金溪人胡九韶, 家境非常貧苦, 他一邊教兒子讀書一邊耕種,勉強維持溫飽。他每天下午都要焚香祭天, 感謝上天又給他享受了一天清福。他的妻子笑他說: “一日三餐全是菜粥, 這叫什麼清福呀?”胡九韶卻說: “我們有幸生活在太平之世, 沒有兵禍戰亂, 一家大小又勉強吃得飽、穿得暖。家中還沒有人病在牀上, 也沒有人被關在監獄裏, 這不是清福又是什麼呢?”

有位禪師曾說過: “無所欲求時, 人的心纔會真的開始平靜。總以爲人生有很多事太過於重要, 走過去, 回首再看, 不過爾爾。”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 懂得這種禪學真諦的人卻不多, 大多數人都終日被世俗的名利所纏繞, 被慾望的包袱所壓迫。正如 《菜根譚》 中說的:“謝事當謝於正盛之時, 人肯當下休, 便當下了, 若要尋個歇處, 則婚嫁雖完, 事亦不少, 僧道雖好, 心亦不了。”

人應該知道知足, 做事的時候能夠順其自然, 保持一份淡然的心境, 這並不是不思進取, 而是在知足的樂觀和平靜中認真洞察取得的成功, 總結經驗, 而後樂於進取,樂於開拓, 爲將來取得更大的成功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