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80後相聲演員王自健自述成長故事

80後相聲演員王自健自述成長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K 次

2012年8月18日晚,北京亞運村的北京劇院內,930人的影劇大廳座無虛席,“相聲第二班”兩週年專場演出正在進行。掌聲、歡笑聲、“咿咿”起鬨聲,合謀要將劇場房頂掀翻。

80後相聲演員王自健自述成長故事

王自健穿着一身藏藍色大褂與搭檔第四個登場。他的師父侯耀華是現場主持人,上一個節目演出前,侯耀華明顯提高了聲調預告:“接下來終於輪到我的徒弟王自健出場了!”觀衆亢奮起來。間隙,他們呼啦一下涌向了衛生間,等着輕裝看王自健表演。

那一場,王自健和搭檔表演了兩段相聲,《學聾啞》和全新作品《悲催人生》。一段相聲近兩個小時的表演,沒有一位觀衆中途離場。

年輕白領是王自健最鐵桿的粉絲。成爲相聲演員之前,王自健也是一名標準“白領”,他幹過很多工作,從電視競猜遊戲節目寫手、電視編導到廣告公司做提案,過着有車有房,西裝革履出入高檔寫字樓的生活。帶你瞭解這位年輕的80後相聲演員的成長故事。


“大多數演員從小跟着師父練功夫,沒經歷過普通人的生活,你怎麼讓他表現?我現在說相聲之所以白領們能喜歡我,就因爲我也是一個白領。”王自健說。

我爸爸媽媽雙職工,我爸是做建築的,工程師,常年在外地盯工程,也回不來。我媽是賣火車票的,上一天休息一天。小時候,他們給我報中央電視臺蒲公英藝術團的興趣班學相聲,其實就是爲了暑假、寒假有一個地方管我。

我小學時和同學關係不好,那時我很矮,很瘦,每天都被欺負。面對那麼強大的同學,你怎麼打?打也打不過,罵也罵不過,就打唄,就哭唄,跑唄。

初中以後就好了,因爲初中長身體了。

高中時就寫槍稿。當時跟我關係最好的雜誌叫《家用電腦與遊戲》,離我家特別近。我天天以一熱心讀者的身份到編輯部泡着,大家覺得這個小孩挺好玩的,挺能噴。後來寫完稿讓他們看看,能不能登。登了兩篇。一個編輯給我提醒,你這麼能寫,光拿雜誌的稿費沒什麼保障,給了我幾個遊戲廠商的聯繫方法。然後就成了槍手,但我當槍手做得很有骨氣,給我錢我也不說他好,不好玩就是不好玩。

那會兒要留在遊戲圈,我現在可能早就拿着期權在夏威夷海灘上喝咖啡了。

我從小就厭惡老師,原來上學一直有一個消費者概念,就是我家長花了學費,那我是不是算消費者。而且那會兒追求人人平等嘛,老師憑什麼能居高臨下地對你說話?

考大學的時候,因爲當時跟高中置氣,我就退學了,然後自己去街道報名高考,等於是高二就去考了,而且考上了,而且是個名校,但是沒有辦法學我想學的東西。

我特別喜歡理工,但是你知道,理科根本沒法自學,文科就那麼幾本書把它全背下來不就完了,然後我又是一個記憶力不錯的人,只能學了文科。其實我是希望考個清華,學個發動機的工業設計,然後再想去德國,或者美國進修一下,拿個博士回來,這輩子致力於民族工業,這個是理想。不管是機械工業還是電子工業,我覺得這是中國最需要的東西。

吳宗憲對我的影響特別大。他是那種即使家裏被人拿機槍掃射,還能快樂地在面對,我想我做不到。無時無刻都在快樂的人,這是一個特別讓人羨慕的生活狀態。這是我小時候,人生觀建立過程中的,長大之後再看的一些外來的東西可能沒有那麼大的影響。

我一直以讀書人自居嘛。各種書都看,就是小說、歷史書。什麼都要看。但是書看多了,人會懵,因爲你不知道到底誰說的對了。

包括很多根本看不懂的書,前陣子王朔的那個《我的千歲寒》,那也得看,看不懂,可能再長大一點就明白了吧。

我其實不太喜歡閱讀外國文學,但是確實有好多特別好的東西,比如說樑文道推薦的《2666》。翻譯完了八百多頁,你拿它打人也行。根本看不明白它要說什麼。而且又是拉丁作家,他們的寫作手法我不喜歡。但是那也得看,總有一天我會明白的,就是看那個書的痛苦程度直逼看《百年孤獨》。當時看的時候我就想,《百年孤獨》我都看完了,這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