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歷史典故 > 民國名人的婚戀感悟:若只是喜歡,何必誇張成愛

民國名人的婚戀感悟:若只是喜歡,何必誇張成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9K 次

民國名人的婚戀感悟:若只是喜歡,何必誇張成愛


若只是喜歡,何必誇張成愛

作者:晶都梅子

在朋友圈裏看到大師們的經典情書,點開瀏覽,開篇便是胡蘭成致張愛玲、沈從文致張兆和、徐志摩致陸小曼……

互聯網高度繁榮、碎片閱讀成爲氣候的年代,無論你願不願意,滿目充塞的信息每天都可以N次幫你複習名人名言、名段名篇。其實,這些文章都早已在不同的場所讀過了。說實話,不能不佩服,這些大師們果真連言情也是大師級水準。只是遺憾的是,有些談情說愛的高手,往往也是移情旁顧的快手。胡蘭成首當其衝,徐志摩毫不遜色,沈從文也自有獨到之處……

美國作家蒙肯說:“男人通過吹噓來表達愛,女人則通過傾聽來表達愛,而一旦女人的智力長進到某一程度,她就幾乎難以找到一個丈夫,因爲她傾的時候,內心必然有嘲諷的聲音響動。”

慚愧,我也是個越來越不乖的女人。當我站在高處,完整地俯視一段歷史的河流,再來“傾聽”某些大師的情話,真的捂不住內心的嘲諷。

“因爲相知,所以懂得”,“歲月靜好,現世安穩”,胡蘭成這婚前的自詡、婚時的承諾,曾深深打動和甜蜜了張愛玲初墜愛河的心。然而婚後的胡蘭成給予張愛玲的究竟是怎樣一片靜好的歲月、安穩的現世?他消費着上海的忠誠牽掛,坐擁着武漢的青春嬌娘,營建着溫州的鴛窩甜夢,明裏牽手愛玲,暗裏私會蘇青……他的內心如此顛沛,她的現世如何安穩?

每當我想起溫州渡頭披雨含淚孤獨而返的張愛玲,想起在異國他鄉居無定所一生漂泊的張愛玲,便心痛不已。誓與願,兩重天。一邊回顧着胡蘭成的混亂情史,一邊品讀這寫與愛玲的“真情”告白,怎麼讀都覺得不過是件精緻的僞飾。旁觀一個背叛的愛人細數往事,愈是甜蜜處愈是寒涼蝕骨,犁心黯魂。直嘆,一個人一生得有多少柔情蜜意才供得起這樣的輾轉揮霍?難道愛真的可以是這樣一場一場的自我背叛?

“知道你會來,所以我等”,沈從文的這個句子曾被多少追求愛情的男女傳誦和引用。可是如果你知道等來之後的故事,你還會如此感動麼?那個對三三死纏爛打、窮追苦等的“鄉下人”,剛喝杯甜酒,時未隔三載,苦等來的人尚未及陳舊,他便靈魂出界,戀上年輕的詩人高青子,給三三的內心帶來巨大的傷害。

這個浪漫的“鄉下人”的觀點是“打獵要打獅子,摘要摘天上的星星,追求要追漂亮的女人”,“最理想的是女子必聰明得你說一樣她知道十樣,你說的她明白,不說的她也明白。她一定又美麗,又尊貴,又驕傲,才能使我發瘋發癡。”哦,原來美麗尊貴又驕傲的女人只是用來“追獵”的。心下禁不住劃過一絲疑問:沈從文老師對於三三同學,究竟是愛更多一些,還是征服欲更強一些?

曾有高人對“落網女人”的結局做過一個譬喻:你見過幾個釣客還給釣到桶裏的魚喂餌的?真是精妙啊。婚後的三三從女神變成了一條再也無需下餌的魚,而那個曾經奴隸般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男人,已轉對另一隻耳朵情感橫溢卿卿呢噥去了。此刻,再來讀讀這情話,還甜麼?

都不太想說徐志摩了,因爲太多人都知道這個不靠譜男人的故事了。爲了追求林徽因,不顧身處異國舉目無親的妻子的痛苦無助,逼她打胎,在月子裏就迫不及待地逼她籤離婚書,對一個與他同牀共枕爲他生了兩個孩子的女人,連起碼的同情都蕩然無存,遑論親情。

可就是這樣一顆薄情寡義的心,轉向林徽因便頃刻融寒化暖,蜜意繾綣,情詩春蠶吐絲般錯階綿延。追求林徽因而不得,一轉眼又如膠似漆地黏上了陸小曼,照樣可以欲生欲死地傾訴着如潮相思。讀他寫給“我的龍”、“我的至愛”的熾烈如火的情話,我笑了:一個人一生可以有幾個至愛?可以“肝腸寸寸的斷了”幾回?馮驥才說,能夠重複的,都不必珍惜。三毛也說,如果你給我的和別人的是一樣的,那我就不要了。感嘆一個男人的移情善變之餘,不禁壞壞閃過一念:若是徽因讀了這肉麻情話,心下作何感想?當“歷史”重演,她該如何重新審視“歷史”?

有些情話,經不起審美。一凝神,一定睛,神話就碎了。

相對於那些響亮而熾烈的告白,從來敬重那些深摯內斂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