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創業故事 > 努力是基本配置

努力是基本配置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W 次

  工作上認識個老哥,四十多歲,有意思的一個人。

努力是基本配置

  他在一線門戶做過,後來出來單幹,又經歷過兩次創業。無論職業經理人,還是創業當老闆,他保持着每週工作100小時以上的習慣。在如此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下,他卻從來沒感到過“度日如年”。創業之路,百轉千回,困難挫折如同家常便飯,但他相信,“人生本來就是由開心和不開心串起來的”。

  老哥的事業做得不小,他有一個特質,尤其吸引我的注意:努力常態化。

  這點特質,在我認識的許多大牛身上都能看見。你看他們:

  大年初二的早晨,坐到桌前寫方案;年會狂歡結束後,回到辦公室改合同;高鐵上、機場裏,用手機寫稿子,回郵件。他們不會覺得以上這些有多了不起;他們不會被自己“熬夜一次”而感動;他們也不會把這些發到朋友圈裏,然後在旁邊寫上“我也是挺拼的”。

  這些努力,不需要心理建設,不需要自我說服,不需要意志力驅動。這些努力,是潛意識中的自發行爲,是肌肉記憶的習慣動作。在我的視角里,這些點點滴滴、無人關注的努力,纔是真努力。

  常態化的努力,纔是真努力。常態化努力的對面,是間歇式努力。

  你辦了一張健身卡,決心重塑自己的身體和生活。從年初到年末,中間只去過兩次;你朝九晚五地上班,決定每天下班回家後拿出兩小時充電和學習……回家的那一瞬間,着了魔一樣懶神附體:凌雲壯志跑一邊去,打開電視,端上平板,舒服窩在沙發裏。

  你的生活特別像六級單詞書:書的前一小段被翻看了無數次,頁角都皺了;但後邊的內容,嶄新如初,少有觸及。

  這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又是關乎成敗的大事。這些細節,折射出的是努力的屬性。努力常態化是厲害與否的分水嶺,各自延伸出的,是截然不同的軌跡。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過熱血沸騰、立誓發狠的時候,都有過奮進狂飆、強力輸出的經歷。然而,平庸和傑出之所以涇渭分明,那是因爲,平庸者的努力是碎片化的、不成系統的,走走停停,斷斷續續。

  順豐這些年高歌猛進,氣勢如虹,和老闆王衛的職業習慣不無關係:創業二十年,每天工作14小時是太正常的事。朋友在廣州面試了幾家遊戲公司,都要求一週上六天班,每天朝九晚九。

  你以爲你很努力了,可在別人眼中只是基本工作要求而已。我不是“工作玩命”的擁躉,但實際情況是,對於多數創業者來說,不經歷5至8年、每週7×12小時的創業奮鬥很難有大成;一個草根想在北京有所成就,每週60個小時的工作量是標準配置。

  工作時間是表象,它的本質是努力常態化。它保證不了你成功,只是基本配置。它需要你堅持不懈,需要數年一日,需要持續輸出,需要你有堅如磐石的耐心。

  成就=天賦×運氣×努力。其中,只有努力是我們能掌控的東西。可惜大多數人在回報來臨之前,放棄了努力。

  持續而穩定的輸出十分重要:拆開來看,只是一件件的小事;時間長遠,便是天與地的距離。

  這就是努力常態的意義:當努力的因子融入你的血液,當努力對你根本不算一個要求,相信我,你會看到一個新的世界、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