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一萬小時準則勵志故事

一萬小時準則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1W 次

《紐約客》雜誌有個正式撰稿人,名叫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他是牙買加一個非洲黑奴和一個白人種植園主的後代。他自己生長在加拿大,如今因一連出了三本改變因襲觀點的暢銷書而在美國出了名。最新一本書名爲《超凡者》(Outliers),與其說是其自傳,不如說是一冊勵志書,尤其在“成功”、“天才”等概念上發表了獨特見解。

一萬小時準則勵志故事

格拉德威爾認爲,生來的才能和一定的知識固然重要,但天才並非惟一或最爲重要的東西,真正有用的是普通的實踐經驗。他舉例說,比爾蓋茨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因爲他有幸上了一所給他大量時間練習做計算機程序設計的學校──在他自己開辦公司之前,他就已經在計算機程序設計上花費了一萬多個小時。披頭士們之所以能成爲“披頭士”,是因爲被偶然邀請去德國漢堡表演,在那裏他們一晚上演5小時,一週演7天,正是這初次演出機會使他們放出了異彩。格拉德威爾認爲,成功不是個人天才的必然結果,而是由許多其他因素———家庭的、朋友的、歷史的、地理的、環境的、文化的和各種偶然的因素綜合的'結果,是各種有利條件逐漸積累的成果。有的人智商極高,終因缺乏其他因素而成了凡夫俗子。如在密蘇里州一個鄉村養馬場有個名叫蘭甘的人,他的智商高達195(愛因斯坦也只有150),可在他成長的環境裏沒有任何人、任何因素能幫助他使其超凡天資得到發揮,所以也就不可能大有作爲。格拉德威爾寫道:“沒有一個人,不管是搖滾明星,不管是職業運動員,不管是計算機軟件億萬富翁,甚至不管是天才人物———是自己單槍匹馬取得成功的。”

格拉德威爾將所有人的成功都歸之於“一萬小時準則”(the10,000 Hour Rule),也即任何領域中成功的關鍵都與天才無關,要的只是實踐,一萬個小時的實踐———十年一週二十小時的長期磨練。

格拉德威爾的“準則”之所以在美國引起很大反響,是因爲如今在美國到處流傳着“靠自己的天才成功的男子”的神話,“一萬小時準則”無疑是對這種神話的令人警覺的挑戰和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