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樑益建勵志故事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樑益建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在京揭曉,功勳科學家孫家棟、火海救人英雄王鋒等10人光榮當選,“特別緻敬”大獎頒給了勇奪里約奧運女排冠軍的中國女排。下文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樑益建勵志故事,僅供參考!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樑益建勵志故事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樑益建勵志故事一

“我就是個小醫生”

“我就是個小醫生,治病救人才是頭等大事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樑益建說。這麼多優秀的人,這麼大的榮譽砸到自己身上,一開始他有點惶恐。

今年1月中旬,樑益建榮獲201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消息從北京傳來。“這個獎該給別人啊。”這是樑益建腦海裏浮出來的第一個想法。但後來樑益建也想通了,獎項是一種認可,一種榮譽,但是更是一種責任。“這個獎不僅僅是給自己,更是代表醫務工作者去領的一個獎。”

就在昨天,他親自操刀,爲一名患者做了脊柱矯正的手術。手術從早上11點一直到下午4點多,時間達5個小時。這名患者本身是一名神經內科醫生,來自河北。正是在網絡上得知樑益建的醫術精湛,纔不遠千里來求醫。“這是第二次手術,最後再做一次大手術,他的脊柱基本就可以恢復到了理想狀態了。”整天圍着手術檯和患者轉,動輒手術要長達10個小時,這個5小時的手術,對於樑益建來說,太正常不過了。

唯一不同的是,做完手術,昨天他提前一個小時下班。家裏人正在等着他回家,一起看晚上播出的頒獎典禮。

“我治得好”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的脊柱畸形患者中,75%以上是脊柱側彎130°以上、四處求醫無門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畸形改變的不僅是人的外形,與之相生相伴的呼吸衰竭、心臟衰竭,不斷侵蝕着人的生命。面對患者,樑益建的話不多,沙啞的聲音說得最多的就是四個字:“我治得好。”這四個字在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聽來,有若天籟,意味着一線生機。據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統計,2013年至2016年間,樑益建在該院治療的脊柱畸形患者達507名,其中,417人已術後出院,餘下90人目前正在接受治療。更多的人,正在因爲遇到了樑益建,獲得重生。

儘可能爲患者着想,是樑益建的工作守則。到醫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經濟條件都不好。爲了讓患者儘快得到治療,他處處爲病人節省費用外,還常常爲經濟困難的患者捐錢,四處化緣。碰到有錢的朋友,他會直接開口尋求幫助,甚至嘗試過在茶館募捐。樑益建博士團隊從2014年開始與公益基金合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獲得幫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額近500萬元。

“唯一的經驗就是堅持、不放棄”

目前,國際公認的極度重症脊柱畸形手術有三大禁區,即:極重度脊柱畸形、合併脊柱畸形和合並心肺功能衰竭。“禁區”,意味着很多醫生不敢觸及。

樑益建對病人有個統計:75%的人是北、上、廣等地醫院告知無法手術的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他們無一例外是從網絡上查詢到樑益建及他所做手術的病案後趕來的。

從2008年至今,他主刀的脊柱畸形手術已經超過1000例,樑益建成爲終結極度重症脊柱畸形手術“禁區說”的那個人。“別人問我爲什麼可以做到,我唯一可以介紹的經驗就是‘堅持、不放棄’,我一步步地走,邊走邊總結經驗,就像攀登一座高峯,雖然經歷了很多坎坷,但堅持下來,回頭一看:我一不小心竟然到達了別人從未抵達的'高度!”

樑益建創造的脊柱畸形手術高度,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在專業領域內是無可爭議的。2015年2月,他發表在國際脊柱頂級雜誌《Spine》上的論文,以“無一問題提出”狀態全文發表,打破了該雜誌在審稿時針對每篇文章提約20個問題的慣例。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樑益建勵志故事二

在過去8年裏,樑益建不僅以仁心持續高強度的工作,而且一次一次挑戰脊柱矯形領域最高難度。70°、90°、180°……這些對大多數人來說僅是一個個數字,但對脊柱畸形患者來說,卻是一道道難以邁過的坎。嚴重脊柱畸形,伴隨的極重度呼吸功能障礙,如果得不到及時糾正,就意味着他們一輩子不能挺直脊樑,甚至因此喪失生命。樑益建博士不忍心看着患者們因畸形遭遇各種痛苦和生活中的困惑,甚至面臨生命威脅。強烈的職業責任感使他一次次跨越手術禁區,在過去的8年時間裏,挽救了上千個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

屢闖禁區 成爲國際一流

至目前,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來自於全國所有省市自治區,有人甚至是揹着呼吸機來到醫院治療。在這些患者中,大多患者都是極重度脊柱畸形,伴極重度混合性呼吸功能障礙。早已超過脊柱外科學上的手術治療禁區。沒有文獻可以參考,樑益建博士通過自己的專研,發明了一種可以讓脊柱牽引使脊柱畸形變小的外固定架,從而挽救一個16歲小姑娘因嚴重脊柱畸形垂危的生命。也因此打破了極重度脊柱畸形無法手術矯正的“禁區”。

在8年的時間裏,樑益建博士從患者身上總結出一整套科學的方法,也逐漸成爲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130°、150°、180°……超高難度的脊柱畸形患者被治癒,像是神話般讓人驚歎。其中一例脊柱三維360°螺旋畸形的患者,堪稱“世界最難”。樑益建博士通過手術,讓患者的畸形得到完全矯正,增高30公分。其術前術後改善明顯的拍片結果,甚至一度引發國內同行的猜疑:“扭曲成這樣都能被拉直,該不會是PS的吧?”

事實證明,這一切並非天方夜譚,也不是製圖軟件開出的“玩笑”。

目前,樑益建博士收治的患者已涵蓋全國所有省市自治區,年齡跨度從2歲到80歲;治療的病例更是囊括脊柱畸形的所有類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突破了國際上公認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的手術三大禁區:極重度脊柱畸形無法矯正、極重度脊柱畸形合併脊髓畸形無法矯正、極重度脊柱畸形合併極重度呼吸功能障礙無法矯正。同時,還出版了兩本脊柱畸形專著。發表在2015年2月國際脊柱頂級雜誌《spine》的一個病例,以“無一問題提出”狀態全文發表,一舉打破該雜誌在審稿時會針對每篇文章提約20個問題的慣例。

在茶館裏募捐 讓患者挺起脊樑

“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多來自貧困家庭。”樑益建告訴記者,“8年來參與脊柱畸形矯正的臨牀過程伴隨着持續不斷的募捐。”

據記者瞭解,這種病就目前國內的病人分佈來看,城市大大少於農村,發達地區大大少於落後地區。樑益建博士說:“通常情況下,到醫院求治的病人,經濟條件都不那麼好。”作爲該專業的醫者,樑益建博士是病人公認的“善人”。爲了讓患者儘快得到治療,他總是處處爲病人節省費用外,還常常爲經濟困難的患者捐錢,到現在金額至少不下十萬元。

雖然樑益建博士的病人多,手術時間長,手術難度大,體力消耗多,工作壓力大,即便這樣忙,他每年都要自己抽時間去貧困山區、藏區義診。他常說我們這些國家培養的專家,應該把黨的關懷送到老百姓中去,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解決他們看病難,他言行一致的行爲也是年輕醫生很好的榜樣。

樑益建博士幫助過的病人還有很多,他們至今與他保持着聯繫。爲了給這些貧困患者贏得更穩定的求助渠道,樑益建博士團隊從2014年開始與公益基金合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獲得幫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額近500萬元。

2009年,樑益建博士在涼山州木裏縣遇到一個年輕患者劉正富,當時即給他許諾,“你等着,我給你把錢找到後就回來接你。”這一句諾言對當時的劉正富來說幾乎不敢相信。爲了應諾,樑益建每次到茶樓喝茶都會在牆壁上貼出患者照片,向茶友募捐。樑益建也聯繫了很多公益基金,尋求幫助。

除了樑益建持續不斷的募捐,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對骨科開展脊柱整形給予了大量支持。

“當時我在重慶的時候做的是頸椎手術,因爲頸椎一般是富人病,沒有醫院會大量做脊柱矯形手術,因爲不賺錢,所以我們現在能達到這樣的臨牀規模和世界領先的技術水平,離不開醫院的支持。”樑益建不無深情地告訴記者。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近期又專門爲骨科脊柱矯形患者清理了一幢樓出來,做他們的病房。其實這個很不賺錢,而且一直在虧錢。因爲這種病人一住就是半年一年,牀位流轉率非常低。而且他們經濟貧困,治療基本靠募捐。不過我們覺得既然三醫院有了這個技術,也就有了這個責任。我們不做,很多病人可能一輩子都站不直,所以我們堅持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