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正能量語錄 > 202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精選

202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K 次

202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精選

202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精選

導語: 一個個閃耀的名字,刻寫了偉大時代的凡人善舉;一串串感人的事蹟,彰顯着推進社會前進的精神力量。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202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大家快來看看吧。

202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精選

篇一:

愛心“搬運” 四年籌建29所希望小學

“我可以教孩子學到知識,可他們的境遇如何改變?”周秀芳在支教之餘一直琢磨着。

周秀芳將湖南的所見所聞做成幻燈片,發到由她的學生們組成的聊天羣裏。她的學生、在美國洽談業務的上海弘盛特種閥門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剛看到後,一回國就從機場趕赴湖南看望周秀芳。“我是周老師早年在寧波石浦小學教過的學生,班裏好多人都知道周老師在貧困山區支教,這份大愛情懷我們非常敬佩。”感動之餘,張剛開始用實際行動支持周秀芳。他捐資30餘萬元重建了桐林小學,並配齊學校所有的教學設施。

2015年4月,桐林弘盛希望小學動工興建。周秀芳在桐林村一所廢棄的農房裏住下。白天,她或在借來的教室爲孩子們上課,或頂着烈日去監督新學校施工;晚上,她就和村幹部、村民一起商量解決建校遇到的問題。

2015年7月底,一所嶄新的學校拔地而起,成爲漵浦縣九溪江鄉第一所農村希望小學。

一石激起千層浪,越來越多的愛心涌向漵浦。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EMBA班學生籌資40萬元援建的前進小學,上海企業家蘇書超出資28萬元援建的希望小學,寧波女企業家王嫺出資援建的搭溪小學,寧波象山石浦鎮中心幼兒園教師傅萃捐修的來鳳石浦岑玉希望小學等學校一一落成,愛心助學的雪球越滾越大。

周秀芳還牽線促成了浙江鄞州與湖南漵浦教學結對。2018年11月,鄞州區在漵浦建立支教基地,發動優秀教師去漵浦支教,漵浦縣選派中小學校長、年輕老師來鄞州“取經”,培育“種子教師”。

“愛心搬運工”周秀芳將全國各地的愛心源源不斷匯聚到大山深處,點燃了大山的希望。

篇二:

“黨需要我們到什麼地方,國家需要我們到什麼地方,我們就到什麼地方去。”1963年,樊錦詩從北京大學畢業,懷揣着保護祖國文化遺產夢想,千里迢迢來到了戈壁大漠深處的敦煌莫高窟。敦煌夏季酷熱、冬季嚴寒,工作、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作爲一個身材嬌小的江南女子,很多人懷疑樊錦詩的意志和能力,可性格倔強的她,頑強地堅持了下來,而且秉承了老一代敦煌人“打不走”的精神。如今73歲的她已滿頭華髮,還在爲敦煌文物事業殫精竭慮。

敦煌莫高窟營造於公元4世紀至14世紀,作爲人類的文化瑰寶,歷經千百年來自然侵蝕和人爲的破壞,文物本體和環境都十分脆弱。在敦煌40多年的工作當中,保護成了樊錦詩最重視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最爲豐碩。

從壁畫病害防治到崖體加固,從環境監測到風沙治理,在敦煌遺產保護的各個領域,樊錦詩和敦煌研究院的保護工作者一起,不斷探索創新,攻克難題。正是在她的帶領下,敦煌遺產保護翻開了新篇章,走上了科學保護之路。

“敦煌莫高窟保護是一項艱鉅而複雜的系統工程,要有明確的保護方向、保護目標、保護原則、保護措施,才能使它得到更妥善的保護。”樊錦詩清醒地認識到,面對如此燦爛的文化遺產,保護僅靠人和技術還不夠,還要立法和制定保護規劃。在她的倡導和推動下,《敦煌莫高窟保護條例》和《敦煌莫高窟保護總體規劃》近年來先後公佈實施。

在敦煌工作的40多年中,樊錦詩先後擔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長、敦煌研究院副院長、敦煌研究院院長等職務。作爲繼常書鴻、段文傑之後敦煌研究院的第三任院長,樊錦詩深感肩上的重擔,絲毫不敢懈怠[]。她帶頭參與科研,與國際上優秀的文物保護機構合作,不斷將先進的保護理念和技術引入敦煌遺產保護。

在樊錦詩的推動下,敦煌研究院與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等多個國外科研機構展開了合作,一大批先進技術和理念運用到敦煌遺產保護當中,使敦煌文物的保存環境得到改善,安全係數得到提高,本體病害和損毀得到遏制,併爲敦煌研究院培養了一大批技術人才。

敦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1979年對外開放以來,不斷吸引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可隨着遊客的逐年增多,狹小洞窟和脆弱的壁畫開始不堪重負。如何保護與利用的矛盾,實現敦煌遺產永久保存,永續利用,成了樊錦詩日夜思考的問題。

“不能關起門來搞保護,人們應該享受這一珍貴而優秀的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是中國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樊錦詩參加了申遺材料的準備工作,十分清楚世界文化遺產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在她的積極倡導和推動下,保護與利用的矛盾正在解決,一個全新的“數字敦煌”正向人們走來。

2008年底,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正式開工,這是莫高窟保護史上具有紀念意義的一天。樊錦詩不會忘記,一份她親自參與事關敦煌文物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政協提案,終於作爲莫高窟保護史上規模最大、涉及面最廣的一項綜合性保護工程開始實施。

在這一浩大的保護利用工程當中,除崖體加固、風沙治理、安全保衛等基礎性工程外,

還要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完成敦煌莫高窟149個A級洞窟的文物影像拍攝、加工處理和數據庫建設,建設敦煌莫高窟遊客中心,通過數字電影等現代展示手段,給觀衆提供瞭解敦煌文化、藝術和價值的全新視角。

爲了保護敦煌遺產,又能更好服務遊客,在樊錦詩的帶領下,敦煌研究院在全國的大型遺址中,還率先啓動了參觀預約制,並開展了遊客承載量的研究。樊錦詩提出,要把敦煌莫高窟建設成爲世界一流的遺址博物館,不斷增加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與服務功能。

在同行眼裏,樊錦詩不光是一位出色的文物保護專家和遺產管理專家,還是一名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的敦煌學者。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樊錦詩的帶領下,敦煌研究院全體科研人員在石窟考古、佛教美術、文獻研究等很多領域都取得了新成果,敦煌研究院已經成爲國際敦煌學研究的最大實體,“敦煌在中國,敦煌學研究在國外”的歷史已經改變。

“國家的命運決定了莫高窟的命運,國家獨立了,國家強大了,國家發展了,我們的文物也就得到更好地保護了。”樊錦詩已經把自己的生命與敦煌融爲一體,把一切的成果和榮譽歸功於國家和集體,在她的內心深處,心甘情願,只想做一個“敦煌的女兒”。

篇三:

今年已經95歲高齡的張富清同志是建行離休幹部,黨齡71年。他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戰鬥中英勇善戰、捨生忘死,榮立西北野戰軍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和團一等功一次,被授予軍“戰鬥英雄”稱號、師“戰鬥英雄”稱號和“人民功臣”獎章。然而老人卻深藏功與名,幾十年如一日紮根基層,無私奉獻。老人身上有太多的閃光點,太多需要我們學習的地方。

淡泊名利,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老人爲新中國立下赫赫戰功,卻選擇把這段往事塵封,就連自己的子女也不曾告知。他一生別無所求只希望自己能儘量多的爲國家做貢獻,60多年來,無論順境還是逆境,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上,老人都深藏功與名,在普通的崗位上做着他認爲對的事情。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然而張富清卻用淡泊名利爲這句話作了不一樣的註釋。

不忘初心,若是初心未改,多應此意須同。即使已經95歲高齡,老人依然時刻銘記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在他的牀邊擺放的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老人在書上用筆勾勾畫畫,在書中的第110頁的一段文字旁,他寫下:“要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加強黨性修養,加強品格陶冶,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幹事,清清白白爲官,始終做到對黨忠誠、個人乾淨、勇於擔當。”老人堅守幾十年的初心一直沒變!

甘於奉獻,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從部隊轉業,張富清本可以選擇條件好的地方或者回自己的家鄉,但是當他得知湖北省來鳳縣地方偏遠,最缺乏人去建設時,他主動選擇帶着妻子來到這裏。在來鳳縣,他先後在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外貿局、建設銀行等崗位工作,不論在哪個崗位上,他都以孺子牛的精神默默奉獻,不提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