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古代名人少年立志勵志故事

古代名人少年立志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司馬遷20歲爲歷史而壯遊

古代名人少年立志勵志故事

20歲的年紀,今天的年輕人大多還在學業的門徑處徘徊,閒暇時打打電腦遊戲,儘可以在虛擬世界中漫遊。

而遙想當年,生於史官世家的司馬遷,從10歲學習古文開始,就已身負書寫歷史的責任。20歲時,他邁出了自己名山事業的第一步。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不無自豪地談及年輕時的這次壯舉:“二十而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樑、楚以歸。”

司馬遷的這次漫遊,首先是通過“上會稽”和“窺九疑”向虞舜、夏禹表示敬意。按照古籍的記載,會稽和九疑,分別是舜、禹墓葬的所在。司馬遷的文化訪古之舉,來源於他對《尚書》和《春秋》等古史的熟習。身居史官世家,司馬遷能夠看到當時一般人無法看到的典籍。據今人統計,《史記》中司馬遷利用或見過的典籍,包括漢朝的皇家檔案,有103種。這在當時,已是相當了不起的數字。司馬遷是實實在在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身體力行者。在52萬言的《史記》中,司馬遷此次壯遊的`印記,不時出現在他對歷史感慨的筆端。

司馬遷爲屈原作傳,特別提到自己曾南遊到長沙郡,看到屈原自沉之處,想到其悲劇人生,不禁爲之落淚。也是在楚國的舊地,他見到了當年春申君所擁有的富麗宮室。他南登廬山,觀覽大禹曾疏導過的九江。在會稽,司馬遷詳細瞭解了越王勾踐的故事。此前,他已經在載籍中知道了吳越之地與中原的淵源關係。他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網羅天下放失舊聞”,搜求古史傳說,以及被秦王朝焚滅了的古諸侯史記。

齊魯之地,學術發達,是重要的文化中心。司馬遷說自己看到孔子故里的車服禮器,流連忘返,於是專門在那裏學習飲宴和射箭的禮儀。

至於司馬遷說到的“厄困鄱、薛”,可能是他在那裏碰上了不愉快的事兒。司馬遷在寫孟嘗君時提到,“吾嘗過薛,其俗閭里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殊。”他認爲,是因爲戰國時孟嘗君廣招賓客,魚龍混雜,使當地風氣大壞。到西漢時仍是如此。

秦漢之際羣雄逐鹿,是司馬遷實地考察的重點。在淮陰,當地人向他講述了韓信年輕時的故事。當地人說起韓信少有大志,連他母親的墳墓都建得與衆不同。司馬遷親自去看,果然。

豐沛之地,漢初許多重量級的人物均出身於此。劉邦曾爲“沛公”,蕭何、曹參、周勃、樊噲等,都是當地人。司馬遷到豐沛廣問當地遺老,又參觀了這些漢室名臣的故家所在。從樊噲的孫子樊他廣口裏,司馬遷聽到了這些風雲人物的許多逸事。

司馬遷青年時期的這次壯遊有多長時間,我們不得而知。但此行經地極廣,則非常確實。王國維曾經專門研究過司馬遷的出遊路線,有趣的是,司馬遷的行蹤,與秦始皇南遊東巡的路徑,多有重合。是司馬遷有意追尋秦皇的足跡,還是因爲在當時中國的交通條件下,這是一條經典線路,我們同樣不得而知。20歲壯遊之後,司馬遷仕爲郎中,奉使新開闢的巴蜀諸郡,又子承父業任太史令,侍從武帝出行,足跡幾乎遍於全國。所以,在《史記》開篇的《五帝本紀》中,司馬遷說,“餘嘗西至空峒,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

用現代人的觀點看,司馬遷可以說是在漫遊中尋找歷史的現場感,爲書寫歷史做準備。他的寫作理想,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評價說,“太史公胸中,固有一天下大勢。”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甚至認爲,《史記》的文筆好,也和司馬遷的壯遊有關,“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豪傑交遊,故其文疏宕頗有奇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