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李開復勵志故事

李開復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W 次

李開復表現給人的是一幅比較內斂,爲人處世隨和謙恭的創業導師形象  ,在其歷任蘋果、微軟和谷歌高管的經歷可以體現出其過人的才華。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李開復勵志故事,歡迎閱讀。

李開復勵志故事

今天要談到的是一個比較有爭議性的人物,現任google公司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李開復。跟其他有名的職業經理人相比,李開復似乎有相當多的麻煩纏身。媒體指責他過於做秀,注重個人品牌勝過企業品牌。同行指責他誠信不夠,從互爲競爭對手的微軟跳入google……但這些都不妨礙他在職業經理人的發展道路上越來越成功。

首先讓我們回過頭先來看看李開復的背景資料:李開復其實是100%的純技術出身,他在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取得博士學位,憑藉出色的研究能力畢業後留校任教2年。

之後投身實業界,先後在apple、sgi和微軟任職……這期間無論職位怎樣變換,工作內容都與技術息息相關。但李開復最終成功擺脫了人們對技術人員木訥、怯於交際的慣常印象,一躍成爲最搶手的職業經理人,甚至,2005年google不惜引發爭議,以高達1000萬美金的.“薪酬獎勵”將李開復招致麾下。

那麼從技術明星到明星職業經理人,李開復究竟是憑藉什麼完成了這一角色轉變呢?

通常,許多技術人才往往埋頭自己的研發,認爲只要努力把工作做好了,別人自然看得到,而忽略了溝通能力的重要性。其實再好的想法和產品,也要獲得同事、老闆、公司和市場的認可,這都少不了出色的演講、勸服和溝通技巧。

現在的李開復是一名演講高手,甚至有人認爲他是天生的演說家,其實技術出身的李開復,在這方面也曾遭受挫折。在讀博士期間因爲演講和溝通能力的不足,他曾被學生評爲“最差的授課老師”,學生們說“ 每天8點鐘去上開復博士的課是非常大的折磨,他不看我們,只看黑板,與我們沒有互動。我們就在下面睡覺。”甚至學生把他的課叫做開復劇場。

傷心的李開復決心提高自己的演講和溝通能力:他要求自己每個月都要去聽演講,並向優秀的演講者求教;同時,每個月自己還要做兩次演講.每次都要請同學或朋友去旁聽,並提出反饋意見。更值得注意的是,李開復不是一味的賣蠻勁,而是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避短”,培養了具有個人特點的溝通技巧。比如他發現:不用講稿,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表達會更好。於是,就只在排練的時候使用講稿。慢慢的,他從怯於跟人講話,到遊刃有餘的演講,爲日後職場上的轉變打下了基礎。

第二,要成爲一名管理人才,培養社交能力,尤其是在公司內建立自己的人脈網絡顯得尤爲重要。大多數從事技術工作的人往往對人際交往有強烈的恐懼和排斥。

李開復剛開始也不喜歡社交,但是他意識到“如果一個人都不認識,那麼我在公司會失敗的”。於是他下決心改變自己,剛到微軟的時候就拿來登記了幾百名高管聯繫方式的名單,給這些高管一一打電話約一起吃午餐,在吃飯的過程中又請這名高管再介紹另外一名高管給他,通過這種方法,一年後李開復就發現自己在公司內的關係網有了顯著的擴大。

第三,認清自己的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作爲在外企的華人經理人,常常面臨着“不可突破”的“玻璃天花板”,要想進入企業高層更是困難重重,李開復也不例外,但他在困惑中冷靜分析自己的優勢所在,即自己“在華人中的強大號召力和影響力”,這正是可以依靠的資源。

在擔任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期間,李開復曾頻繁奔走於中國各個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並在許多高校成立了微軟俱樂部,與在校學生和研究人員進行互動,積累了大量人氣。他還在中國陸續進行了50多場演講,陸續寫了6封“給中國學生的信”,創辦了一個專門與大學生交流的網站“開復學生網”,被稱爲“中國it人才導師”。

儘管這些做法遭到詬病,被外界認爲是在構建他的個人品牌。但事實證明,這些資源的積累,使個人品牌和公司品牌得到共贏。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的迅速發展就證明了李開復 “人氣”的優勢。

仔細回味李開復職業的一路發展和現在的輝煌,我們可以看到他的成功無非來自於這樣兩點:認清自己的不足和優勢,對不足的方面,只要下決心改正,永遠不用擔心改進的時間是不是太晚。

第四,補短的同時,更不要忘記自己的優勢所在。因此不論目前我們處於職業的哪一個階段,李開復的成功經驗或多或少都可以給一點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