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萬曆十五年經典句子

萬曆十五年經典句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1、富有詩意的哲學家說,生命不過是一種想象,這種想象可以突破人世間的任何阻隔。這裏的地下玄宮,加上潮溼黴爛的絲織品和膠結的油燈所給人的感覺,卻是無法衝破的凝固和窒息。他朱翊鈞生前有九五之尊,死後被稱爲神宗顯皇帝,而幾百年之後他帶給人們最強烈的印象,仍然是命運的殘酷。

萬曆十五年經典句子

2、1587年,是爲萬曆十五年,歲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昇平,無事可記,實際上我們的大明帝國卻已經走到了它發展的盡頭。

3、如果將領當機立斷,指揮部隊迅速投入戰鬥,那是貪功輕進,好勇嗜殺;要是他們暫時按兵不動,等待有利的戰機,那又是畏葸不前,玩敵養寇。

4、傳統的**已經凝固,類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藝復興的新生命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中孕育。社會環境把個人理智上的自由壓縮在極小的限度之內,人的廉潔和誠信,也只能長爲灌木,不能形成叢林。

5、社會物質文明(即李贄所謂“文”)往前發展,而國家的法律和組織機構不能隨之而改進,勢必發生動亂。

6、他降諭工部,要工部如實查報,張居正在京內的住宅沒收歸官以後作何區處:是賣掉了,還是租給別人了?如果租給別人,又是租給誰了?

7、大凡高度的概括,總帶有想象的成分。

8、例如經過皇帝批准,人事有所任免,文淵閣公佈其原因,總是用道德的名義去掩飾實際的利害。因爲本朝法令缺乏對具體問題評斷是非的準則,即令有時對爭執加以裁處,也只能引用經典中抽象道德的名目作爲依據。

9、其實,長期的道德淪亡,即已標誌社會形態和其組織制度的脫節。

10、據此而作進一步探索,可知“民窮”的根本原因不在國家的賦稅過重,而端在法律的腐敗和**的低能。國家的稅率低,受惠者並非農民,只是鼓勵了大小地主加重剝削以及官僚鄉里額外加徵。

11、富有詩意的哲學家說,生命不過是一種想象,這種想象可以突破人世間的任何阻隔。

12、這種經驗,使他深知我們這個帝國有一個特點:一項政策能否付諸實施,實施後或成或敗,全靠看它與所有文官的共同習慣是否相安無擾,否則理論上的完美,仍不過是空中樓閣。

13、這樣的人不會相信爲人處世該有陰陽的分別,他肯定會用他自己古怪的標準要求部下和上司。對他應該怎麼分派呢?看來比較穩妥的辦法是讓他升官而不讓他負實際的責任。

14、萬曆的看法是,鄒元標和其他諍諫者並非對他盡忠,而是出於自私自利,即所謂“訕君賣直”。這些人把正直當做商品,甚至不惜用誹謗訕議人君的方法做本錢,然後招搖販賣他正直的聲望。

15、所以說來說去,施政的要訣,仍不外以抽象的方針爲主,以道德爲一切事業的根基。朝廷最大的任務是促進文官之間的互相信賴與和諧。此亦即鼓舞士氣,發揮精神上的力量。

16、身爲一個天津人,你沒有爲上海的建設作出任何貢獻,你不配做北京的好兒女,我代表廣州人民鄙視你。

17、有時他們身上的自私苟且,還遠過於不識字的愚氓。這種不安,或者由此發展而來的內心交戰,需要有一種適當的方式來緩解排除。志趣相投的研究討論,可以觸發彼此的靈感,深入探索人生的真諦,俾使內心的不安渙然冰釋。

18、在他執政的時代,在名義上說,文官還是人民的公僕,實際上則已包羅了本朝的出色人物,成爲權力的源泉,也是這一大帝國的實際主人。

19、另一類人物則乾脆是爲了爭權奪利,他們利用道德上的辭藻作爲裝飾,聲稱只有他們才能具有如此的眼光及力量來暴露張馮集團的本質。而張馮被劾之後在朝廷上空出來的大批職務,他們就當仁不讓,安排親友。

20、當一個人口衆多的國家,各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則其社會發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

21、帝國的官僚**已經發展到登峯造極,成千成萬的官僚,在維護成憲的名義下保持各方面的平衡,掩蓋自己不可告人的私利。

22、一個具有高度行政效率的**,具備體制上技術上的周密,則不致接二連三地在緊急情況下依賴於道德觀念作救命的符籙。

23、這些官員之間關係複雜,各有他們的後臺老闆以及提拔的後進。他們又無一不有千絲萬縷的家族與社會關係,因之得罪了一個人,就得罪了一批人;得罪了一批人,也就得罪了全國

24、在抗倭**中功績最爲卓着的戚繼光不是在理想上把事情做得至善至美的將領,而是最能適應環境以發揮他的天才的將領。他所以獲得成功的要點,在於他清醒的現實感。

25、但是迷信與非迷信,其間的分野也可能極爲模糊。例如,當一個人強迫自己對一件事情、一種前途建立信念,則其與宗教式的皈依就相去極微。因爲凡是一個人處於困境,他就不願放棄任何足以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即使這種可能性極爲渺茫,沒有根據,他也要把它作爲自己精神上的寄託。

26、我們的軍官在長期訓練中所培養的嚴格和精確,退伍以後竟毫無用武之地。他會發現在軍隊以外,人們所重視的是安詳的儀表、華麗的文辭、口若懸河的辯才以及圓通無礙的機智。——總而言之,和他已經取得的能力恰恰相反。

27、這一年陽曆7月,正當元輔張居正先生去世5週年,皇帝端坐深宮,往事又重新在心頭涌現。

28、過去關於明史的敘述,幾乎無不有“稅重民窮”的說法。要是認爲全國稅收總額過高而導致百姓貧困,則與事實有所出入。

29、這一帝國既無崇功的趨向,也沒有改造社會、提高生活程度的宏願,它的宗旨,只是在於使大批人民不爲饑荒所窘迫,即在“四書”所謂“黎民不飢不寒”的低標準下以維持長治久安。

30、開國時的理想和所提倡的風氣與今天的實際距離已經愈來愈遠了。很多問題,按理說應該運用組織上的原則予以解決,但事實上無法辦到,只能代之以局部的人事調整。

31、因之我們的政事,注重體制的安定,而不計較對一人一事的絕對公允。犧牲少數人,正是維持大局的辦法。

32、難道一個人熟讀經史,文筆華美,就具備了在御前爲皇帝作顧問的條件?難道學術上造詣深厚,就能成爲大**家?因爲我們的帝國在體制上實施中央集權,其精神上的支柱爲道德,管理的方法則依靠文牘。

33、簡而言之,帝國的官僚們一意保持傳統與穩定,從而喪失了主動性,甚至不惜行事不公。

34、在王朝制度下,很難把個人玩忽職守和制度的失敗分開。個人應盡最大努力,用自己的才幹和自我犧牲來掩蓋制度上的弱點。

35、今年不死,明年不死,年年等死,等不出死,反等出禍。然而禍來又不即來,等死又不即死,真令人嘆塵世苦海之難逃也。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