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做大、做強、做久之道

做大、做強、做久之道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1K 次

  做大與做強,中國企業談得很多,但是做久卻是近段時期纔開始的話題。

做大、做強、做久之道

  中國企業大部分還處於生存期向發展期過渡的階段,目前的主要矛盾還是做大與做強之間的矛盾。而對於西方有着一百多年發展史的企業而言,他們的主要矛盾是做久與做大之間的矛盾,因此做久的基業長青之道纔是他們最爲關注的焦點。

  這裏列舉一個簡單的數據,中國是一個長壽國家,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1歲,全球500強的存活時間大概是40~50歲,全球1000強的平均壽命是30歲,跨國公司的平均壽命是11~12歲,中國集團公司的壽命是7~8歲,最短命的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是3.5歲。這組數據說明了什麼?中國絕大部分企業,壽命只有短短的2、3年時間。我們發現中國企業的管理經營模式還沒有形成,所有的企業都在探索這個問題。每一個企業家,只要他是真正想做事業的人,除了想把企業做大做強之外,他還想做久。中國企業目前是先做大再做強,或先做強再做大,這是比較大的一對矛盾,但是99%的企業卻從來沒有“做久”的想法,並不是他沒有思考,而是他來不及思考,因爲成立時間太短了。

  從最近企業界與管理界的討論熱點分析,中國企業相當一段時期內還是主要關注大與強的矛盾,因爲當企業還在爲生存與發展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真正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基業長青》裏面所說的那些文化現象企業又有多少呢?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同樣適用於企業的需求。當企業還沒有度過生存與發展關的時候,它最大的需求就是生存,也就是賺錢,如果沒有贏利,講什麼都是假的。但企業解決了生存問題之後,它考慮更多的是如何生存得更久,更有意義,這時它要考慮企業的社會價值,對於員工的價值等,這就是企業文化的內容

  當然,我們上面說的是一般企業的規律,優秀企業與衆不同之處就在於當它還處於生存期、別的企業還在爲三餐發愁時,它就已經在考慮它的存在使命、社會價值等高層次的需要,併爲之付出實際行動,所以它能夠成長爲優秀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