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野夫《1980年代的愛情》讀後感:愛在1980

野夫《1980年代的愛情》讀後感:愛在1980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K 次

土家野夫的小說《1980年代的愛情》講述一段發生在80年代初期的愛情故事。故事主人翁小關在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鄂西利川縣一個土家族山寨工作,偶遇了自己的中學初戀麗雯,兩人再續了一回糾葛虐心的愛戀。最終,以小關回城作結。2015年野夫的這部小說由霍建起執導,蘆芳生,楊採鈺等主演,拍成電影,於2015年9月11日上映。

野夫《1980年代的愛情》讀後感:愛在1980

分享一篇《1980年代的愛情》的讀後感文章:愛在1980

以前,我從不懷舊,從不。在我看來,那是老年人的事,而我還很年輕,年輕得就像野夫《1980年代的愛情》。

的確,1980年代是春意盎然的。那時,國家、人民、執政黨、軍隊和知識分子都剛從一場不堪回首的噩夢中解脫出來,幾乎無不有着只爭朝夕和天天向上的少年壯志和情懷。在那百廢待興的時代,就連復出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充滿青春活力,更不用說像野夫和我那樣考試入學的大學生和研究生。

只不過,有的人有愛情,有的沒有。

我屬於曾經有過的。1980年代初,我在武漢大學讀研時已爲人父,但對野夫那一代人的愛情卻並不陌生。因爲在這個問題上,1980年代與1970年代沒有太大區別,擁抱和接吻就已經算是膽大妄爲。電話是公用的,約會是祕密的,沒手機更沒有短信和微信。如果寫信,甚至還要稱對方爲同志,並在信中引用毛主席語錄: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爲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現在想想真是好笑。見鬼,戀愛與革命何干!

但,與時代有關。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愛情,不能說哪個時代的愛情是好的,哪個時代就是不好的。愛情本身一樣美好,不同的只在方式,只在風格。

1980年代的風格是剋制。

剋制是必須的。因爲在那之前的70年代,戀愛幾乎等同於犯罪。結婚是可以的,也是應該的,不過那叫“解決個人問題”(入黨則叫“解決組織問題”)。既然是“解決問題”,當然要“依靠組織”,你戀的什麼愛,又寫什麼情書和情詩?沒看見《冰山上的來客》中的《花兒爲什麼這樣紅》、《柳堡的故事》中的《九九豔陽天》都被列入了掃黃的黑名單嗎?還是收起小資產階級那一套吧!

我們真是無可奈何。

那麼請問,愛,是可以和能夠被剿滅的麼?

希特勒來,恐怕都不行。

然而作爲個體,卻無法拿雞蛋去跟石頭較勁。

也只好暗度陳倉。電影《廬山戀》中那兩個1970年代的年輕人相愛而不敢表白,便藉口學英語,肩並肩對着空無一人的大山吶喊I love you,China(我愛你,中國)!沒錯,他們當然愛國,只不過也愛對方。瞭解這些時代背景,纔看得懂《1980年代的愛情》,無論是書還是電影。

很少能看到拍得如此剋制的影片。以《那山,那人,那狗》而讓人肅然起敬的霍建啓導演寶刀不老,堅持着自己一貫的風格。沒有喧囂,沒有張揚,沒有煽情,更沒有故弄玄虛。霍導決不討好任何人,哪怕是市場。他依然故我地傾注着心血,在不起眼的地方表現出深厚的功力。即便是男女主角在河邊點到爲止的一場戲,也沒忘記在遠處安排了一個毫不相干的養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