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北京摺疊》讀後感:那些讓你覺得和對方階級不同的瞬間

《北京摺疊》讀後感:那些讓你覺得和對方階級不同的瞬間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北京摺疊》讀後感:那些讓你覺得和對方階級不同的瞬間

哪個瞬間讓你覺得和對方階級不同?

——郝景芳的小說《北京摺疊》讀後感

作者:陳昌

昨天晚上,我隨手刷了刷微博,兩條新聞映入了我的眼簾:

“又一個學生因詐騙而死,廣東揭陽女大學生被騙萬元學費後自殺身亡。在她留下的遺書中寫到‘自殺就是因爲太蠢了,相信了詐騙,被騙光了一萬多塊錢,害怕因爲這樣造成我不能去讀大學。’”

“北京門頭溝某樓盤開盤,400多人清晨排隊搶房,800萬一套的房子40分鐘內賣光。”

兩條新聞並列,分外刺眼,這一瞬間,我覺得這個世界彷彿已經被摺疊。

城市摺疊,是郝景芳的小說《北京摺疊》中所用到的概念,在這個剛剛獲得科幻小說界最高榮譽雨果獎的作品裏,她構造了一個被摺疊成三個空間的城市。

第一空間是上流社會的居住地,他們享受優渥的生活,規劃着國家的未來;

第二空間生活着中產階級,他們是大學生或都市白領,衣食無憂但又渴望成功;

第三空間生活着社會底層,他們重複着單調而勞累的工作,爲生存而竭盡心力。

郝景芳用她的想象力,描繪了她所預測的階級分化的最終圖景。

階級的鴻溝將會越來越難以跨越,直到有一天,不同階級連生存空間都會被完全隔離,這個世界將被摺疊。

雖然這只是一篇科幻小說,但在現實的生活裏,經常會有許多的瞬間讓我覺得,這個世界正在被摺疊。

比如前幾天,租約即將到期的我正對着一座年齡足夠做我爺爺的樓房爲了幾百塊錢與中介激烈地討價還價。

精疲力竭時打開朋友圈,發現大家都在討論王健林的那句話“定個小目標,比如先掙他一個億。”

這句話讓我感到自己生活在外星球。

其實在今天,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與越來越快的階級分化幾乎已成爲社會共識。

在這個共識之下,大部分人都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焦慮感,希望在階級躍遷的大門關閉之前,擠進上層社會中分到一杯羹。

有一天我和一個在媒體工作的朋友聊天,他笑稱,現在最受歡迎的文章有兩種,一種是教你月入3000該怎麼活的,另一種是告訴你月入3萬的人是怎麼活的。

我陪着笑,臉上卻覺得火辣辣的,因爲我就是那種看完“畢業3年如何存下人生的一個10萬”轉頭就打開知乎去看“年入百萬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的人。

就連心靈雞湯都隨時代發生了變革,我上學時最受歡迎的心靈雞湯都是教導人們要努力,要肯吃苦,而如今的心靈雞湯都在告訴人們要站在風口,要有格局。

這其實就隱含着這樣一種焦慮:按部就班地努力已經拯救不了平庸的人生了。

飛漲的房價,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無疑爲這份焦慮提供着彈藥。

大學時流行看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有一天我們爭論劉慈欣小說中最具科幻色彩的東西是什麼,有人說是智子,有人說是水滴,有人說是二向箔。

最後終結這次討論的是有人默默說了一句“房價”。因爲劉慈欣在2005年發表的《贍養人類》中提到,在大城市買一套商品房的價格是50萬元。

一個想象出三體文明與宇宙大戰的人,卻沒有想象到10年後的房價,可見房價纔是世界上最科幻的東西。

在場的人們頓時都陷入了沉默。

而互聯網時代無更是放大了人們的焦慮,因爲那些成功人士的生活從未距離你如此之近。

打開直播軟件,王健林正在私人飛機上直播他普通的一天,你與首富的生活只隔着一個屏幕的距離。

刷一刷新聞,98年的17歲少女公司估值6000萬了,88年的你還是沒有湊夠6環外一套房子的首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