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山坳裏飛出的金鳳凰

山坳裏飛出的金鳳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3W 次

鄧倉滿,男,1960年生,1979~1984年,解放軍某部地炮旅服兵役;1987年畢業於寧夏工業學校機械製造專業;1987~2004年,從事舊鋼桶翻新工作及包裝行業的技術指導;2005年3月創辦中寧倉滿制桶有限公司,任總經理;2005年7月至今,任寧夏包裝技術協會常務理事。

山坳裏飛出的金鳳凰

創業感言:

貧窮和磨難是一個人的寶貴經歷,但只要戰勝了貧窮和磨難,那就是一筆珍貴的財富。

經營生意的哲學是順應時勢,而成功的哲學是不破不立。初次見到鄧倉滿感覺就是這樣。坐在我們面前,年近知天命的鄧倉滿性格爽朗、言辭懇切。他寫滿歲月滄桑的臉上,當豐富的表情配合着有力的手勢快速變換時,他爲我們講述一段與命運抗爭的動人故事。

與往事幹杯

一個人的生命其實就是一段社會歷史的縮影。翻檢鄧倉滿身上的時代烙印,就會發現他成功後留下的斑斕印痕。在社會的洪流中能洞幽燭微,鄧倉滿的才能與時代的機遇撞了個滿懷。

自詡爲大山兒子的鄧倉滿出生於陝西貧困山區商洛市閆村鄉姚舉溝五隊。作爲家中的老大,他從小就扛着比自己還高的鋤頭跟父輩們下田勞作,在那貧瘠的土地上,一天的微薄收入曾經讓他無比苦惱。“每次勞作回家,餓得要命,渴望着能有一頓飽飯,可是最好的也就是玉米麪糊糊。”鄧倉滿將回憶拉向那段歲月中。然而,正是那段艱苦的歲月,使他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秉性,這秉性深深地植根於他的每一個細胞中,成爲他創業的利器。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也許鄧倉滿註定成爲人中俊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田間勞作並沒有消磨他的意志,而是更加堅定了他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讀初中,他是同學當中的佼佼者,年年獲得“優秀學生”的稱號,但誰又能知道,他是每天揉着勞作後痠痛的肢體在煤油燈下苦讀。

幸福生活在那些處處艱辛的人們眼中總是那樣的遙遠,來得匆忙走得匆忙。一天下午,年少的鄧倉滿放學回家後,慈祥的父母對他說:“孩子,你不要讀書了,家裏實在沒有辦法再讓你讀書了。”年老體弱的雙親無奈地說出這句話,鄧倉滿似乎早有預感似的知道這一天遲早會到來,可他沒有想到這一天來得這麼快。那一刻,他看到了父母眼中無限愧疚的淚花,他的內心深處非常痛苦,望着年幼的弟妹和無助的父母,鄧倉滿的心碎了……男兒有淚不輕彈,那一刻他流下了人生第一次酸楚的淚。

1979年,鄧倉滿爲了實現美好的願望,他毅然入伍參軍。由於農村艱苦生活的磨鍊,剛入伍的他硬是憑藉着自己吃苦耐勞,聰明好學的精神,贏得了部隊官兵的好評。一年後,他由一名普通的士兵成爲代理司務長。

崎嶇創業路

1984年,鄧倉滿結束6年的軍營生涯,在中寧縣鳴沙鄉二道渠一隊落戶,轉眼間又回到了農村。“當時,我沒有工作,一度很迷茫,真不知道該怎樣開始人生的第二次道路!”鄧倉滿談起剛復員時的真實生活如是說。

不甘寂寞的他1985年承包了該村的10畝地。在日常的農業勞作中,開始尋找適合自己的商機。一次偶然的機會,鄧倉滿發現,收購一些工廠廢棄的鐵桶,通過簡單加工後便可直接賣給中寧一家電石廠。“當時,一個鐵桶的利潤空間在20~30元左右,利潤誘惑我全身心投入到這件生意上,那一年我賺了1萬元左右,那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說到這裏鄧倉滿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20世紀80年代,市場經濟的萌芽初現,年輕的鄧倉滿敏銳地意識到只有經商纔是一條能促使他走向成功的捷徑。說幹就幹,他買了一臺二手手扶拖拉機開始收購販運鐵桶。在中寧縣的農村裏,人們看到了這個年輕的小夥子沒天沒夜地穿梭在大街小巷裏。

鄧倉滿坦言,在當“收桶郎”的10年間,是他人生最爲難忘的歲月,他被暴雨淋過,頂着烈日在野外風餐露宿更是家常便飯。開着破舊的拖拉機,面對廣闊的農村田野放歌,“窮開心”使他的內心感到非常充實。

誰能想到,曾經爲了能吃上一口飽飯而到處奔波的鄧倉滿,靠着誠信理念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他的生活開始有了質的飛躍,在全村人的羨慕中,鄧倉滿成了全村最有錢的人。

夢想的起飛

歲月如歌。這位“踏破鐵鞋覓鐵桶”的外鄉人一干就是10個春夏秋冬,這刻骨銘心的10年,使他洞悉了經商的真諦,爲他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0年時間,中國大地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令鄧倉滿感到困惑的是,他的事業雖小有成就,卻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多年東奔西跑的販運生涯使他疲憊不堪。他反覆追問自己,難道這是我畢生的事業嗎?“遠離土地滋養漂泊無根的浮萍,是註定成不了參天大樹的”,經過幾番苦苦地思索,他做出了一個果斷的決定——紮根在“杞鄉”大地。

正所謂“大道無形,行者無疆”,只要在社會發展潮流中不斷地努力前進,撲面而來的種種風景就蘊藏着無限機遇,這裏的生活將會成爲傳奇。

1993年,鄧倉滿在各種商業信息引導下,帶着對事業無比的憧憬,隻身南下去了江蘇考察同行業的生產銷售情況。在江蘇的一家企業裏,他明白了自己多年來困惑的原因,要想贏得市場就必須要有專業的設備,良好的市場佔有率。

從江蘇回來以後,鄧倉滿又馬不停蹄地趕往北京、天津等地考察設備。在各大商家面前,風塵僕僕的鄧倉滿無不讓他們動容,鄧倉滿將自己多年的積蓄和從老鄉那裏籌來的20多萬元全部購買了國內較爲先進的設備,在長山頭租了一塊地蓋起了自己的廠房。

“做生意就像打仗,要有一定的勇氣,還要有策略和對市場的瞭解,如果沒有好的策略,完全憑意氣用事,那是遲早要敗掉的。”正是這種對市場的敏銳觀察,讓鄧倉滿的事業從此蒸蒸日上,也使他的人生價值真正實現了一次質的飛躍。

2007年是鄧倉滿最有收穫的一年。他用所有的積蓄購買了國內最先進的全自動制桶設備生產線和全自動噴塗設備。在他新建的廠子裏,我們被他的先進設備、先進生產力,以及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所折服,所感動。這家在區內已經佔有75%的市場份額的公司主人,是一個“收桶郎”。

如今,投資1500多萬元的中寧倉滿制桶有限公司,流動資金達500多萬元,員工60多人,日生產3000只不同規格的鋼桶,年生產能力達90多萬隻,產品在滿足區內需求的同時,遠銷內蒙、青海等省。

“貧窮和磨難是一個人寶貴的經歷,但只要戰勝了貧窮和磨難,那就是一筆最爲珍貴的財富。”在結束採訪時,鄧倉滿用這樣一句簡單而富有哲理的話表達了他多年來的創業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