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堅強地活着

堅強地活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3K 次

他最終選擇放棄生命,但他留下的美好詩篇,卻告訴我們有一個光明的天堂。

堅強地活着

我很困難,活不下去了。但我還想活……

這是一位備受肺病折磨的民間思想家,在一次急性肺病發作後,他被鋸掉了五根肋骨。如果這個時候,他死掉了,那麼頂多也就算一個薄命的才子,可是他偏偏多活了十年(從1955年到1966年)。

這十年,對他來說是一場大劫難。他因胡風案含冤入獄,並在獄中咯血,不斷地咯血。後來,當局怕他死在獄中,獲准他“保外就醫”。病得奄奄一息的他掙扎着回到了紹興老家。

可憐的是他剛一出獄,便遇上了三年自然災害。當時他的貧困是難以想像的,150克米,是他一天糧食的定量。一個番薯能使他免受斷炊之苦,吃到蔬菜對於他來說已是奢望,少量的鹽和油,甚至一小碗稀粥中放點鹽,就算得上一頓有滋有味的午餐。據說他曾把破舊外衣補補縫縫改爲短褲,穿了整整一個夏天之後將這條短褲改做毛巾用。

我們從他的札記裏時常可以讀到“寒衣賣盡”,“早餐閥如”,“寫於咯血後”……

若是旁人,早就瘋了,自盡或自毀。而他仍死死抱着他的哲學和思想,想靠着這幽光如豆的精神力量活下去,但這些智慧讓他一天比一天更清楚,神聖的東西在這絕望的人間本是沒有的(最起碼在那個年代是沒有的)。

他一次次掙扎在死亡的邊緣,一次次寫信向舊友求助:我很困難,活不下去了。但我還想活……(誰都知道,他所需的不過是量不多的幾張糧票,可是明哲保身的人們都保持沉默,連封安慰的信都不敢給他回。)

面對如此寒涼的世態,他卻說:“過去認爲只有睚眥必報和鍥而不捨纔是爲人負責的表現,現在卻感到,寬恕和忘記也有一定意義。”

“不能原諒自己,但是要原諒別人。”

這一刻的他,已經成了神,因爲他像神一樣寬恕和悲憫所有在黑暗中掙扎的人性,他像神一樣保持了內在的光華。

對於他來說,他早就應該看清楚,人性深處的無情、無奈與無恥;對於他來說,他早就有一萬個理由結束酷刑般的生命,可是他仍說:越是經歷過苦難,越應當珍惜自己和寶貴的生命。苦難越多,生命也越寶貴,越有價值。他一句句地在札記中寫出他要說的話,力透紙背,淚溼雙頰,這一切化做他的遺稿《無夢樓隨筆》,在他死後二十年,這部遺稿得以結集出版,其文筆才氣,讓思想界不勝唏噓。

他的名字叫張中曉。

這位命運坎坷的才子,並不是爲了立言傳世而著書立說的,他只是用不泯的良知寫自己內心的獨白,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本沒有生命的光輝,但是我們可以用靈魂創造出光輝的生命。他之所以能夠苦苦撐着生存下來,是因爲他相信未來,雖然未來並沒有給他任何希望,但正是這一點不滅的希望,不滅的悲憫,照亮了周圍的陰霾和苦難。

在黑暗之中,要使自己有利於黑暗,惟一的辦法是使自己發現。

悲劇不但是哀痛的,而且是光輝的。--《無夢樓隨筆》

他要活下去,他不相信他不能夠好起來。

關於生命艱苦卓絕又渴望活下去的故事,總是催人淚下。著名殘疾作家史鐵生曾講過一個關於他病友的故事:

重病之時,我總想起已故好友周眉英,想起他躺在病房裏,瘦得只剩一副骨架,高燒不停,潰爛的腹部不但不癒合反而在擴展……窗外陽光燦爛,天上流雲飛走,他閉上眼睛,從不呻吟,從不言死,有幾次就那麼昏死過去。

就這樣,三年,他從未放棄希望,這是多麼了不起的信心。三年,那是一分鐘一分鐘連接起來的,漫漫長夜到漫漫白晝,每一分鐘的前面都沒有確定的許諾,無論科學還是神明,都沒有給他寫過保證書。我曾像所有他的朋友一樣讚歎他的堅強,卻深藏着迷惑:他在想什麼,怎樣想?可能很簡單:他要活下去,他不相信他不能夠好起來。

但是他沒能活下去,三年之後的一個早晨,他走了。這是對信心的嘲弄嗎?當然不是,他用他難得的安然,證明了信心對於絕望中的人是多麼的重要。

也許,他活得很平凡,但是,他卻死得如此高貴。無論如何,保持信心,那是生命最後的尊嚴,也是對死神最高的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