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走進80後博士:國家重點實驗室裏的80後

走進80後博士:國家重點實驗室裏的80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走進80後博士:國家重點實驗室裏的80後
80後一代現在大部分都參加了工作,還在學校裏唸書的,不是博士生就是研究生。

不知道你身邊的80後朋友們,有多少是博士生呢?你對他們有什麼瞭解嗎?

帶大家去了解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裏的這羣80後博士們。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在我國著名科學家葉渚沛先生倡導下於1958年10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成立。建所初期,致力於應用化工原理強化冶金過程,爲我國鋼鐵和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五十多年來,研究範圍逐步擴展到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資源/環境工程等領域,學科方向由“化工冶金”發展爲“過程工程”。2001年4月7日正式更名爲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心懷感恩1982年出生的魏煒,一個面龐俊秀的大男孩,是備受大家尊敬的師兄,也是過程工程所首位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的獲獎者,此外他還被衆多榮譽和獎項包圍一身。2011年,魏煒在過程工程所完成了他的博士學位,當時擺在他面前的就業機會很多,他卻選擇留所從事科研工作。魏煒所在的生物劑型和生物材料課題組裏有多位“80後”同事,這些“80後”年輕人大多跟魏煒一樣,放棄了國內外其他機構拋來的橄欖枝,選擇留在自己熟悉的過程工程所。“我喜歡我們課題組,這裏有很多人和事情讓我感動。”魏煒是2012年留所工作的“80後”博士,她說道,“有一次畢業生答辯預講,剛好趕上馬老師的生日,晚上7點,她的家人都在等她吃飯,她卻堅持等到所有學生預講結束。”馬光輝老師,是過程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也備受這羣“80後”年輕人的尊敬。“這件事情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實驗室的老師和學生共同組成了一支有凝聚力的團隊,在這樣的氛圍裏,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工作。”韋?說。魏煒選擇留所的時候也經過了一番思想鬥爭,“這裏有熟悉的老師和同學,有世界一流的實驗室,還有我喜歡的科研工作。”魏煒說,“雖然外面有很多誘惑,但權衡再三,我還是心懷感恩地選擇留下。”“在實驗操作、論文撰寫、幻燈製作、英文報告等很多方面,導師都是親自指導,非常耐心負責。”1984年出生的嶽華也是去年畢業留所的博士,她很感謝各位老師多年來對她的培養和幫助。學無止境“留下,意味着新學習的開始,博士並不是我們最高學歷的終點。”魏煒說道。這羣“80後”年輕人每天在實驗室的工作都十分忙碌而充實。“從早上工作到深夜,是常有的事情。”魏煒說,“一項科研成果可能要經過很多年纔會應用於臨牀,但這一切都離不開每一天工作的積累;爲了讓這些成果早些服務於患者,我們對日常的工作絲毫不能懈怠。”雖然魏煒他們每人負責的科研項目都不一樣,但他們的工作又是整個課題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每個人都會定期向整個課題組彙報自己的工作進展、及時交流溝通。“每天我們都在接觸新的知識,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我們才能推動整個課題組前進。”韋?認爲。除了承擔科研任務,他們還協助其他老師做一些工作,比如指導在讀研究生的學習、負責實驗室大型儀器的管理等等。魏煒說:“雖然每個人承擔的工作都很多,但是科研並沒有普通人想象得枯燥乏味,其中樂趣只有喜歡的人才能體會到。”細緻入微嶽佔國是一位在讀的“80後”博士,也是課題組一員,即將畢業的他,回顧自己在實驗室的這幾年學習生活,頗有感觸地說:“我最大的收穫是科研工作需要細緻入微。”“每一個實驗、每一步過程、每一次報告,這幾年走來,從馬老師和師兄身上我學會了細緻和認真。”嶽佔國說,“細節決定成敗,這也是一種科研精神!”嶽華帶記者參觀的時候,指着實驗室展板上的圖片說:“爲了觀察某些蛋白在細胞中的表達和定位,我們會用熒光探針給它們標記上各種顏色。”於是,每一幅圖片都像是五彩斑斕的攝影作品。作爲師兄的魏煒,一副潮人打扮。他言語中都洋溢着科研帶來的幸福和快樂:“我經常告訴師弟師妹們,對待自己的實驗要有感情,要全心全意投入進去,並把實驗結果以藝術的形式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