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韶關90後大學生陶藝創業的故事

韶關90後大學生陶藝創業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5.6K 次

今天分享一個90後大學生的創業故事,90後陶藝創業的故事

韶關90後大學生陶藝創業的故事

2016年7月才大學畢業的郭龍華在市區百年東街經營一家陶藝館,希望通過這個創業平臺讓更多的人瞭解陶藝藝術、熱愛陶藝藝術。

早有自主創業規劃

初見郭龍華,聽他自己介紹說是1991年出生,記者完全不敢相信。直到他告訴記者,曾在大學期間中斷學業,當了兩年兵,記者才明白過來,或許,當兵的這段經歷讓他看上去比普通的“90後”經歷了更多,也更加成熟穩重。

郭龍華是個土生土長的“始興仔”,父母都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他在上海讀的大學,也在上海應徵入伍。

畢業的時候,郭龍華本有機會留在上海,但是,熱愛自由、喜歡無拘無束的他毅然放棄了別人眼中的“香餑餑”,選擇回到家鄉韶關開啓了自己的創業之旅。

“退伍的時候可以解決工作問題,工作滿五年還可以解決上海戶口,作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很多人都爲我感到惋惜。”郭龍華說,“我個人倒是無所謂,就是喜歡離家近一點,方便照顧家人。”

說起自己的創業決定,郭龍華說,早在大學第二年就萌生了這一想法。

“陶藝屬於專業性比較強且相對冷門的專業,畢業後就業出路比較窄,很多人畢業後都轉行了。這些年,‘體驗經濟’方興未艾,讓自主創業成爲我們的一個重要出路。”郭龍華說。

辛勤打拼鑄就創業夢

爲了實現自己的創業夢,郭龍華開始積蓄力量,爲畢業後的創業做準備。

啓動資金是創業者們最頭疼的問題,而創業至今,郭龍華沒有向家裏要一分錢

“我們這個專業,是一門手藝活。”郭龍華說。他告訴記者,在學校時,就經常幫人定製茶具、工藝品等,還在上海開辦過個人的陶藝展,並且是有收入的。所以,當郭龍華畢業時,他的個人積蓄已經達到了讓一般大學生豔羨的5萬多元。

“退伍的時候還有一些補助和撫卹金,所以創業沒有花父母的錢。也正是因爲這樣,肩上的壓力也沒那麼大吧。”郭龍華笑着對記者說。

郭龍華告訴記者,選擇回家鄉創業,除了離家近,創業成本相對比較低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如果留在上海創業,那麼自己的這筆創業金就顯得太“單薄”了。

除了資金,知識儲備也是創業必不可少的。

“像陶藝技術,就分爲拉胚、泥板成型和翻模三大方向。在學校的時候,一般會讓你選擇其中的一個方向專一地去學,而自主創業開陶藝館的話,就必須三個方向都學、都懂。”郭龍華說。

正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沒有金鋼鑽,不攬瓷器活”。爲此,郭龍華經常通宵學、通宵做,而他卻笑稱自己是通宵在“玩陶藝”。

“體驗經濟”讓創業成爲可能

創業大半年,郭龍華自認爲自己的創業算是成功的。

無論是陶藝館的經營狀況還是客源都比較穩定。而最讓郭龍華感到欣慰的是,通過創業學到了很多東西。

“店裏的所有東西,從裝修到水電,再到店面的佈局,都是自己一手一腳地做出來的,特別有成就感。”郭龍華說。

在郭龍華的陶藝館,記者留意到,有不少家長帶着小孩在現場體驗陶瓷是如何做出來的。

“這就是我們現在做的‘體驗經濟’,讓市民不用去景德鎮,也可以體驗到陶瓷是如何製作出來的。”郭龍華對記者說。

陶藝雖然是一門相對冷門的專業。但是,隨着人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陶藝的興趣不再侷限於購買和收藏,參與和體驗成爲普通消費者眼中最大的賣點。

“同樣的錢,你可以吃一頓飯,看一場電影,也可以親手做出一件陶藝品,而且它還是獨一無二的,很有紀念價值。”郭龍華說。

郭龍華告訴記者,讀大學的時候,自己看到身邊的陶藝館不超過5家,而到大學畢業,周圍的陶藝館已經多達20家。“‘體驗經濟’的熱潮,讓一些專業的創業之路變得更加寬廣。”郭龍華說。

自主創業不可盲目跟風

目前,國家大力提倡“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在不少年輕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創業夢。

“像我們這一代人,喜歡自由,喜歡無拘無束,不喜歡被朝九晚五的工作所束縛,所以很多人都想自主創業。”郭龍華說。

談到自主創業,郭龍華表示,有志於自主創業的年輕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專長,要了解自己的優勢所在,不要盲目地跟風。

“就拿體驗經濟來說,陶藝比較適合做這方面的創業,而像雕塑、漆藝等一些專業,可能就不大適合創業。”郭龍華說。

郭龍華還說,自主創業不是喊口號,是實實在在的付出,有志於自主創業的年輕人對此必須有充分的認識,認準了,就踏踏實實、無怨無悔地做下去。

郭龍華告訴記者,目前,自己還嘗試將陶藝與旅遊紀念品結合起來,做一些嘗試,也爲家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

“我對韶關的歷史、文化非常感興趣,店名‘三風陶藝館’就源自韶關最著名的三座古樓名,風度、風采和風烈。”郭龍華說,“現在提起韶關的旅遊手信,很多人想到的只有一些土特產,所以,我想用自己喜愛的陶瓷,做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出來,透過這些工藝品,讓更多人瞭解韶關。”

延伸閱讀:

雲南兩個90後大學生的陶藝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