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正能量語錄 > 2020青少兒素養的培育與引導主題徵文大全

2020青少兒素養的培育與引導主題徵文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2020青少兒素養的培育與引導主題徵文大全

2020青少兒素養的培育與引導主題徵文大全

導語: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對於青少兒教育進行全面培養,寫一寫青少兒素養的培育與引導的感想吧!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2020青少兒素養的培育與引導主題徵文,希望大家喜歡。

2020青少兒素養的培育與引導主題徵文大全

篇一:

一個好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領悟的做人的道理,學會做人。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產生深刻影響,因此教師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爲學生樹立榜樣,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樹立爲人師表的榮譽感,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要保持較強的勤奮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有良好的行爲習慣,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當好學生的表率。例如,教師要求學生不講粗話,要講文明、講禮貌,要求學生不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等等,教師首先應要求自己做到這一點,也就是說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教師絕對不做。

“言傳不如身教”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說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給學生看有效。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這樣纔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這一點我就深有體會,在我任教的班級中,同學們以前不注意教室的清潔,經常在教室裏面亂扔紙屑、果皮,特別愛講粗話,雖然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上課,我走進教室看到教室裏扔了很多紙屑,就默默的把紙屑撿起來,同學們都感到很驚訝,紛紛撿起身邊的紙屑放到抽屜裏頭。撿完紙屑以後,說了一句話:“看,我們的教室多麼整潔,我們也覺得很舒服,沒有老師的批評,心情也好,如果我們每一個都自覺保持教室的整潔,每一天都有好的環境,好的心情不是很好嗎?”從此以後,教室總是保持得很整潔。因此我們教師要強化自身修養,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響學生,時時、事事、處處爲學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篇二:

與傳統媒介相比,以互聯網爲代表的新媒體在變革媒介傳播的哲學觀念、加快信息傳播、促進受衆參與等方面具有強大的優勢。新媒介可以承載傳統媒體所能承載的各種形式,文字、圖形、視頻、音頻等,其多媒體的特點、豐富的信息量、多樣的呈現方式符合青少年對信息多元化需求的特點。在新媒介環境下,以虛擬社區爲平臺和載體的環境中形成了特有的參與式文化。青少年是網絡這一虛擬社區的主要羣體,虛擬社區正成爲青少年彰顯自由、表現個性、逃避乃至抵抗現實權威和壓制的主要方式之一。

但是,新媒體時代的媒介傳播文本的碎片化、傳播空間的開放性、傳播思維的單向性,對於生活經驗不足、文化知識儲備不足、分析能力不足的青少年而言,更易產生不良影響。

青少年媒介接觸頻繁,但對日常信息關注種類的豐富度不足。在算法推薦機制與“信息繭房”效應下,青少年長期接受與自身興趣相符、觀點相近的信息,容易陷入圈層旋渦,具有極強的圈層意識,高築信息壁壘,信息單一且偏激,難以形成對事物客觀的思辨。

青少年對媒介依賴性強,但對信息的甄別和過濾能力不足。隨着自媒體廣泛應用,信息威脅的種類逐漸多元化。一方面,傳統的信息威脅依舊存在,如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泛濫,青少年缺乏道德和法律意識,如果模糊了媒介世界與真實世界的界限,對色情暴力等不良內容進行模仿,極易形成青少年違法犯罪。除此之外,謠言、假新聞等含有偏見的內容隱含着新的威脅,極易煽動青少年的情緒,可能演變爲線上或線下的羣體行爲[]。

青少年網絡活動參與度高,但上網自控能力不強。網絡直播是近年來廣受各年齡層次民衆喜愛的網絡產品。據CNNIC第45次報告統計,目前我國網絡直播用戶的規模高達5.6億,11至16歲的未成年人已佔網絡直播觀衆總數的十分之一。隨着直播市場的繁榮,打賞也成了一種“時尚”,部分未成年人不惜用父母賬號裏的錢爲主播打賞,類似“16歲男孩划走母親40萬元”的新聞屢見不鮮。

新興媒介吸引力強大,傳播環境複雜和多樣,傳播過程不可控,對於涉世不深、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的青少年而言,如何正確理解分析媒介信息,提高分辨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產生對負面信息的免疫能力,是必須掌握的行爲要求。強化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提升媒介素養水平,意義重大且迫在眉睫。

篇三:

要想提高整個國家國民的素質,就必須從小做起,素質教育就要求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按班人。

當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更明確地要求我們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我是這樣理解的:第一方面,要使每個學生都獲得發展;第二個方面,要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全面發展。

基於這兩方面的理解,在教學中我首先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關注那些弱視羣體。如:不愛發言的、接受能力較差的、不勇於嘗試富有挑戰性的任務的、挑皮搗蛋的學生……。我任教的學科是小學高年級的計算機和小學一、二年級的《品德與生活》課。所任學科的特殊性,更是讓我認識到關注這些特殊羣體的必要性。如:《品德與生活》課,低年級學生如果不從小培養他們勇於表現自己的精神,那麼他們的聰明才智很有可能在這樣小的年齡就被扼殺了。計算機課更是這樣,本身是一門操做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果不勇於嘗試,不自己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參與、去解決問題,只等別人幫助、指導或乾脆就看着別人玩,那可能這輩子都不能學會使用計算機這個工具。

在如此的理解中,我在《品德與生活》課中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勇於自我表現的精神。比如:在一年級剛開學時,有一節《這就是我》的課,要求學生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名字、愛好、善長的本領等情況。有的學生參與的非常積極,又唱歌、又跳舞、又講笑話……,講話聲音宏亮,性格非常開朗。有許多學生就不愛到前面來介紹自己,面對這種情況,我就明確地告訴他們,人人都要來介紹,如果不介紹自己,別人怎麼會了解你呢,不瞭解你怎樣與你交朋友呢,難道你喜歡自己沒有朋友嗎?然後,通過設計各種有趣的遊戲小活動隨機地產生學生到前面來介紹自己,這樣學生的參與就踊躍起來了,實現了人人蔘與。在活動中,學生感受到了自身的價值,感受到了別人對自己的支持,感受到了別人對自己的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