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成功勵志 > 觀死亡詩社有感1200字大全

觀死亡詩社有感1200字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43K 次

觀死亡詩社有感1200字大全

觀死亡詩社有感1200字大全

導讀:快跟本站的小編一起來看看爲大家精心準備的觀死亡詩社有感1200字大全吧!

觀死亡詩社有感1200字大全

篇一

在《教育科研方法》的課上,我們欣賞了一部美國的片子《死亡詩社》,它的故事發生在1959年的威爾頓預備學院,那是一個扼殺個性的年代,也許我們今天仍處在這個時代中。在校慶典禮上,學生們穿着一樣的校服,一口同聲的說着校訓:傳統、紀律、榮譽、卓越。學校禮堂裏莊嚴和死氣沉沉,但青春,叛逆,生命力還是從他們的眼睛裏泄露了出來。在那裏,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不僅單調而且束縛了思想。

然而這一切在一個新教師的手中發生了改變。基丁老師反傳統的教育方法給學院帶來了一絲生氣。一羣學生在他的指導下,學會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反抗給予他們壓抑和束縛的教學體制,但又以一個學生的自殺和基丁老師的被辭爲結尾。情節的安排行雲流水,沒有任何花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很純淨的故事。只是在喜劇式的上半場走到沉鬱的結局時,多少讓人有點心情黯淡了,但正是這種被現實挫敗的感覺,和最後一個場景裏抑鬱中的高潮,昇華了該片的寓意。一直以來,學校教育自以爲是其精髓的便是其傳統。然而這傳統,是來自於我們的成人社會的現實主義的傳統,而不是發自作爲當事人的青春年少的孩子們的浪漫主義的傳統。在成人社會中,出於他們的本能,把他們的實利主義的性格灌輸於學校教育的諸種體制之中,並且,作爲師長,作爲父輩,他們自以爲這所做的一切均是出於保護孩子的目的。他們認爲,唯有一個在貫徹了實利主義教育的體制之下成長出來的孩子,才能夠免受傷害。

於是,我們學習經濟,學習法律,學習各種生存規則。同時,也學會屈服。在他們的現實主義的教育培養之下,我們感染上成人世界的各種氣質,我們變得現實,我們變得急功近利。我們也許會成爲一名合乎他們設計的會計、醫生、律師、政客……但是,與此同時,我們逐漸喪失了生命本質中的創造力,反叛力,活力。

在基丁的世界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育人者如何在體制和教條下成爲放逐者的故事。在他的課堂裏,他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用一個嶄新的視角去觀察周圍的世界;他向學生介紹了許多有思想的詩歌。他所提倡的自由發散式的思維哲學在學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漸漸地,一些人接受了他,開始勇敢地面對每一天,把握他們自己的人生。在沒有遇見基汀老師之前,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的宿命;在遇見基汀老師之後,我們的自由慾望被不可遏制地擴張了。也因此,我們看到了我們的人生所面臨的,竟然是怎樣的一出悲劇!

如果說,這部片子裏有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是象徵着束縛和壓抑的現實世界,另一個是體現了自由和激情的夢想的世界。那麼,基丁就是這兩個世界的聯繫點。他是現實世界裏的老師,是擁有現實世界裏諸多光環的人,但他更是指引着學生髮現並珍視內心夢想的舵手,幫助學生坦然面對自己,面對生命的友人。他教會他們用不一樣的眼光看世界,做不一樣的自己,挑戰那些在別人眼裏是金科玉律的教條,走真正自己想走的路。無論是讓學生撕掉權威關於詩歌的評價用自己的心去品讀,還是讓他們看到自己是如何隨着別人的腳步改變自己的步伐的,基丁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這一羣在禁錮裏壓抑太久的年輕人,讓他們恢復了飛翔的勇氣和嚮往飛翔的激情。但是,屬於基丁自己的結局是被校方因爲“毒害”學生思想爲名趕走了,似乎和遙遠切近的時空裏,那些個挑戰者,背叛者的悲劇式命運無奈地呼應了。盜火者給人們光明,而自己卻永遠只能揹負着盜者的惡名,默默走開。

《死亡詩社》從頭到尾都讓我被一層一層的激情侵襲着,但這裏不是天堂,它從未離開過現實世界。我想這部電影在今天的現實意義也許正好像一個實利主義的社會風氣裏重新呼喚學校教育的人文關懷。

篇二

昨日我通宵看了《死亡詩社》這部電影!我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孩子們的家長都應當來好好欣賞一下《死亡詩社》這部電影。拍的相當不錯,資料進取向上,形式活潑而多樣,它另我們在欣賞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它讓我更加明顯地意識到:不受壓抑,崇尚自由,張揚個性!纔是我們真正應奉行的教育體制!

CARPE DIEM 及時享樂

花開堪折直需折,時光易逝。

今日輕綻淺笑的花朵,

明日必將凋零!

“花開堪折直需折”,於此同義的拉丁文就是及時行樂,他們的英文教師,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基廷在開學第一次見面帶領大家上第一堂課時就教大家:及時行樂,孩子們讓你們的人生超越凡俗!也許有些人持異議,呵呵,那些人也都是些凡夫俗子罷啦,我覺得這樣來引導學生們建立他們的人生觀是有道理的,正如基廷先生說的我們都是凡人。

整個觀看過程中,我都一向很喜歡和欽佩基廷先生,真的。欽佩他的敢於突破,喜歡他的浪漫主義,喜歡它簡便趣味,富於創造力並且個性十足的課堂。

記得在課上,他爲引導和激發同學們的創造力而這樣引導大家:

“我們讀詩寫詩並非爲技巧,是因爲我們是人類的一員,而人類充滿活力!醫藥,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高貴的夢想。並且是維生的必要條件,可是,詩,美,浪漫,愛這纔是我們生存的原因!“

尼爾的死是個杯具,令人心痛之餘不免要深思和反省她父親對他專制而過於苛刻的教育方式-------沒有自我,殘酷壓制,苛刻要求,過高期望。(概括下來無外乎這四點了!我想這也是導致尼爾因無法忍受而選擇來自殺的原因吧。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由於於父親缺少溝通和交流,不敢於反抗父親意志而委屈自我屈服,任意聽命父親的決定。從小,我最反對的也是這一點了,誰說得對聽誰的,不能因爲是長輩就不論對錯,而強迫孩子一切都按自我的意志來辦事。這樣一點空間都不給孩子,導致的結果就是使孩子從小就缺乏主見,沒有自我,沒有創意,缺乏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這就是這個世界,可怕,虛假,而充滿欺詐。。。在故事進行到一半時我就能很準確的預料到他(基廷教師)的命運了,人性被壓抑的年代傳統的課堂向他這樣開放式的教學是不會被真正理解的,可是令我欣慰的是,故事的結尾很令人振奮,每個人都真正作到了,最讓我欽佩的是以前最膽小的安德森,他勇敢的說出真相,爲被冤枉的基廷教師辯解爲大家揭開真相……

這部電影於我而言,讓我又一次地看清了現行教育體制的弊端,並且喚醒了我對詩歌的熱愛。。。很久了,因爲種種原因把我愛的詩歌不知拋在了哪裏,最終又迴歸拉,哈哈!

每一個愛詩的人都有難以遣散的懷念和憂傷……。

真的是這樣的麼?

篇三

影片講述了一個特立獨行的教師和一羣年輕學生的故事。教師的思想別出心裁、與衆不一樣。用這天的話來說就是思想過於超前,這本不是一件壞事,卻不被當時的大多數人理解。這大多數人,包括教師的同事、上司也就是校長、以及學生家長。而學生是明白並理解他的,正因他適應了年輕人的天性,讓他們做他們鍾愛的事情。

影片以Neil的死亡到達高潮。咱們說一個人自殺,是要放在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去分析的,舉個例子來說,我國這天,許多人正因適應不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轉型期帶來的思想衝擊還有的個人信仰缺失而自殺。而我注意到影片首映是在1986年6月的加拿大,所以說這部電影的年齡可能比咱們在座的各位同學還要大,那時候還沒有像此刻這樣普及的論壇一類形式的詩社,更沒有什麼第二課堂活動,學校傳統的管理制度更讓人覺得壓抑沉重。(讀書後感)

作爲Neil的父母——如果我是Neil的父母,我肯定會爲兒子的表演天賦和才華感到驕傲的,畢竟這是一件好事啊!而他的父母卻百般要求他成爲一名所謂體面的醫生,禁止他的一切興趣愛好,這個就有點兒極端了。

Neil的死,有學校,有家庭,有社會的職責,教師只可是是表面上的原因,只是一個導火索。那麼爲什麼把所有的職責都推到教師的身上呢?

正因,久負盛名的學校要保住它的名譽。這個學校如果要維持它的正常運轉,就務必犧牲一個可憐的教師的利益,教師只可是是一個替罪羊,是整個教育系統中一個最小的螺絲釘,一個人的力量是無力改變長久構成的龐大的傳統教育體制的。而傳統的教育模式之所以存在那麼長的時刻,也必須有它存在的合理之處。

作爲先驅者,Neil的這位教師的犧牲好處是很大的。任何一項革命或改革,都必然有先驅犧牲。畢竟改革是利益關聯的調整,在教育也在趨利的時代,我堅信像Meil教師一樣正直的教育工作者依然大有人在。雖然一小步一小步的,但在堅定地在改變咱們的理念。

令人欣慰的是,影片的最終,大部分學生都站在桌子上爲默默地目送教師離開,這也是這個教師最大的欣慰吧!也賦予咱們了一些對當今教育體制的深刻的警醒和思考。